沈浩博
辽宁职业学院,辽宁 铁岭 112099
为了深入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2020 年9 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对于青少年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强意志,在健全人格的同时,磨练出“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体教融合的新思路。分析我国的体育教学系统不难看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当中的体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标,将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统筹协调[1],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我国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为了充分推动竞技体育,从而能够达到可持续性良好发展。当时提出这一理念的初衷,也仅是为当时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教育进行优化,为退役后的学习等进行奠定基础[2]。这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总体情况,同时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重要的社会价值。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来支撑。综合型人才,既应该具备扎实深厚的技术理论、实践功底,更要有承担这一责任的强健体魄。因此需要以体育锻炼为基础,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体育带来“附加效益”[3]。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与整体发展,对于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需要推陈出新,以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新需求。推陈出新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学习提高运动技能,二是以运动为基础提升综合素养[4]。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这种模式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多元性建设逐步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逐步开展。以强化学生身体技能为基础,以体育相关内容为引领,尝试采用各类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或赛事,激发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积极性,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陈旧的思想,让体育能够在学生精神层面得到真正升华的同时,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在运动参与的实践环节明显存在不足,自然就很难锻炼其体魄,更不可能仅通过短暂的运动参与就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样不可能很好地形成终身体育、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必然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呈现逐步下降的势态。这一现状的最终结果令人担忧。体育教育能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实践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并健全人格[5]。在深入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内涵后不难发现,实施体教融合可以从教学上提高体育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逐步强化身体素质,在锻炼的过程中形成顽强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方位发展。体教融合这一理念的提出,很明显是将体育从幕后摆到台前,给其在教育系统中应有的位置,从宏观政策层面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通过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习惯,将运动水平明显提升,并通过坚持性、长久性地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逐步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终身体育的意识,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是大部分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最后的一个阶段, 学生们面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就业的转变。高职阶段体育教学不仅要解决当前学生体育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今后运用的问题[6]。因此高职院校践行体教融合理念,对于综合型人才培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同时在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上也开辟了新的路径。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参与竞技体育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体育竞技人才的选拔提供帮助,在体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综合层面,为体育竞技做出一定贡献。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况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对于不同项目,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项目技巧上的培养力度远大于学生体能训练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力度。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态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必然成为空谈,不可能实现阶段性成效。如何使身体素质训练与体育技能培养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是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
高职院校想要在实践中真正践行体教融合理念,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撑,在要求学生理论水平提升的同时,需要有体育层面的训练作配合[7]。但是现实来讲,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提供资金的保障,在基础器材、器械上自然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验,所以在体育教学效果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足。为了使体教融合更好实现,需要较好的运动场馆和现代化的体育器械,这就需要学校对体育进行大量经费投入。
体育场馆场地等基础设施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保障及学生日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条件,是满足广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参与、培养体育锻炼意识的最基本保障[8]。目前从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为了保障基本教学,普遍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等项目,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这些项目几乎都是在室外开展的,受气候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全天候运动缺失,无法满足广大学生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全天候需求。要建设室内相关运动场馆,根据实际开设特色体育教学、运动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实践教学中真切落实推进体教融合,将体育教学改革完美实现作为最终目标。
目前高职体育教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化,没有真正明确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没有真正重视体育课程,对于体育课程的片面理解根深蒂固,仅仅抱有体育课程容易通过、不需要消耗过多精力的思想,导致课上不认真练习、课后不积极参与等问题。在课余生活中忽视了对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体验练习,表现出在主观层面的认识欠缺,参与度难以得到保障。
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体教融合工作,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任务中,稳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技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结合实践研究不难看出,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严重影响目标实现的根本性因素是体育教育的系统结构仍处于完善阶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更加难以充分落实。单就体育竞技活动及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情况来分析,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并且存在学生体育社团类较为缺乏的现象。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在沿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9]。所以体教融合的提出并切合实际进行实施,是一种大胆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尝试,涉及各个方面的多重整合。作为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体教融合专题研讨会,组织学校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学习、探讨体教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同时,组织以体育教师为主体的综合体育会议,从素质教育方向入手,对体育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进行阐释分析,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与体育教育充分地结合。各校可结合自身强大的体育项目或特色的运动场等,创造出一个新的教育框架。这一教育框架要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体育教育的实质。运作过程要明确建立体育教育的目标,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基本需求,达到培养人才的基本标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体育教育在进行改革时要保证学生体能得到良好的训练[10]。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得到良好的身心发展,因此首要任务是需要制定相应的准备工作。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关键性问题,排除非主要因素的干扰,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的特色专业,准确判断学生学情,合理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才能够切合实际构建出体教融合的全新体系。将体育运动的精神理念同各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相结合,将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身体素质的提升,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项目,进而再结合相应的体育课程,创新优化各种体育内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体教融合的提出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有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体育教师等相关教育者也必然面临新的挑战。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够在教学一线中践行体教融合的理念,渗透体教融合的思想,为学生做好指引。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快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可以从外界吸取优秀人才,或聘请优秀的退役运动员进行任教,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可以对在职的体育教师展开闭环式培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提升。对于体育教师本身来讲,要拓宽思路、打开眼界,将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新事物有机结合,利用新产物来丰富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教融合模式,不断优化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增设新的体育课程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和倾向。如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将滑板、瑜伽、轮滑等项目有机融入到高职体育教学内容中,丰富教学元素,加大多元化、新兴化的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之上,提升教学的可接受性,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体会体育运动带来的畅快体验,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其次,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内外教学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将体育教学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以外,通过学校中的体育社团组织、群体性体育活动等形式展开延伸,既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身体、健全人格、促进交流,同时还能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尝试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强健精神体魄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在逐步提升体能的同时,体验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培养其兴趣,培养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提升积极性和参与性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提供来自体育所带来的效能和保障。
高职院校想要开展体教融合,就需要在基本的体育课程学习之外开设“特色体育选修课程”。要改变以往体育教学模式,真正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专业,针对学情需要,采用最优化的教学功能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效果。可以将基础性的运动项目融入体育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体育课程为引领,延伸至体育以外的其他文化课程;也可以进行院系之间、学校之间的体育赛事活动交流,通过组建成体系的赛事联盟,长期组织开展体育赛事活动,营造整体的体育运动良好氛围。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能够身体锻炼,舒缓心情,同时还能够增强凝聚力,形成超值的积极效应。
根据《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文件精神,高职院校要能够做到将眼界打开,脚踏实地,真正从实际出发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将新的发展模式运用到更广泛的社会中,促进学校、区域之间的交流,共同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为了顺利保障体教融合的落地实施,需要集中精力、加强投入,以改革为目标、以教学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积极带动作用。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破除阻碍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育运动锻炼的问题,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