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文胜
(兰州市第十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问题,有着正向的积极作用。在课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的情况下,学生、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期望会不断增加。“双减”政策,从显性层面来看,是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轻和课余生活的回归,通过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外休息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进而激发和发现学生更多的发展潜力;从隐性层面来看,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变革,是对未成年学生权利的保护,将学生正常的成长时间和成长空间归还给学生,进而引导全社会人们对人才标准的新认识,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观。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工作者,更需要对“双减”政策下班主任的育人使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班主任在教师群体之中属于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教育建设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班主任是他们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双减”政策的落地,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正确看待未成年人的发展,用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育人方式进行班级建设,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用能促进学生素养的育人方式管理学生学习。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育水平,应是“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亟需改进和完善的。
首先,该政策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将业余时间还给学生。回看近十年的基础教育,受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评价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长期存在重单一的学习结果和升学率的片面性,难以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班级生态观念。“双减”政策落地的新时代下,学生的学习时间、方式、内容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作用于班主任工作时,需要班主任站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面对班级管理,调整以班级学习秩序、班级事务和班级成绩创先为中心的工作重心,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从“育分”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回归班主任工作“育人”的本质。在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发展的班级文化培育中,不断形成与各不相同的学生相适应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和策略,做好学生个性发展的保护者。
其次,“双减”政策的精髓是让学生回归校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校归属感加强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学校做强教育引导力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重新思考做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的内涵。回看班级建设中自身亟需优化的育人文化的内容,把学生从过去过分看重成绩和排名而产生的焦虑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反思目前所实行的班级建设是否有足够的能量,引领学生们进行更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另一方面,要重新思考工作中与学生家长协同共育关系的构建,使得教育环境可以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做强教育的引导力,更需要班主任用新的工作思路促使班主任工作的转型。一是要将学生的幸福作为班级教育的重中之重,做有研究的实践。以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奠基为旨,以学生为研究起点,用心培养学生,为其终身发展领航。二是要丰富学生生活,在实践中践行生活德育,解决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德育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使有效的德育教育回归到学生所处的原有生活中来,让德育教育与孩子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实现德育教育扎根学生现实生活的目标。
最后,“双减”政策的实行可以帮助学生去发现并且激发自身存在的潜力。该政策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的时间,投入到自身感兴趣的各个领域之中,从而进一步挖掘自身的天赋与能力,并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能力进行转化,更加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1]班主任的工作理念与实践,更需要有适应政策的新思维来指导。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班主任工作思维统一、一致的多,而多元、个性的少,这必将阻碍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更阻碍以发展学生自身天赋与能力的“双减”目标的落地。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自身潜能发现和发挥的主要场域,更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主要场域。在新政策的要求下,需要班主任有新的班级经营管理思维,以形成与学生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方式。[2]
“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实质是要减少学生在作业方面所投入的时间。作业投入时间的减少,意味着学生作业外时间的增多。这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培育、教育实践的研究等提供了新的机遇。
“双减”政策的实施,将学校教育质量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学的核心,工作的范围需要拓展和延伸,其主动性、自觉性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师生的精神生活质量。这就迫使班主任必须跳出已有的经验,自觉地积极地担当,从思想的高度上思考教师的职责、学生的成长与人类的未来之间的关系来确立自己的立身准则,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探寻适合新形势的班级建设策略。一是要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准。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班级内部的规章制度,并联系好学生与各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工作,不断提升班级内部的管理能力与水平。二是在具体的班级活动过程之中,班主任应该不断丰富学生们课余时间的活动形式,设计、组织多样的社团活动,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在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家校机制。班主任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注重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可以长期处于稳定、和谐的教育环境之中。要不断丰富家校共育活动的方式,进一步建设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融洽关系,并且与家长一起应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要重点研究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和取向,信息技术与媒介的使用,又为班主任分析学生的现实基础和未来需要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与平台。借助数据、问卷、访谈、谈话等形式,在科学、有据了解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丰富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积累班主任工作经验。
作业问题始终是社会和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因为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长群体也会通过作业来关注学校的教学活动。长期以来,老师之所以布置作业,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完成作业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复习,进而掌握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作业常常被认为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是学校用来保证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措施。在这种认识的导向下,学校老师常常通过增大作业量、加大训练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作业负担增加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受此影响,班主任的“德育”作业,也多是知识化、理想化的传统德育,脱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经验。“双减”政策,给班主任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作业设计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目前,实践性作业的正确制定既是目前中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
作为以育人功能为导向的德育活动型作业的设计,其宗旨是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作业设计的路径是通过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行、习惯和素养。并以此为途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发自为中丰富学生的心灵,积累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并发生结构化作用。在实践创新、学习方式等多个层面构建出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这也是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实现和提升的过程。具体来说,应该从三个层面考虑。一是要以“生活德育”的理论为指导设计作业。我国著名教育学专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关于“生活即教育”的命题,在他的理论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教育。因此,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并且应该从日常生活之中对教育进行具体的改革,使得教育可以进一步回归到生活之中。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因为初中生在面对知识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强烈的探索精神,初中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并且对于一些创造性活动展示出极大的兴趣,尤其在文体活动之中展现出极高的热情。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可行的实践性作业,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二是要真正实现家校合作,使作业形式“环境化”。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建立良好的学校、家庭的联系渠道,并且在二者的合力作用下,让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性作业的具体意义,使得生活德育这一主题可以落实到实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德育教育所存在的流于形式的问题,还能够使其进一步融入生活、社会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群体的观察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受到良好德育教育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双减”本质上是追求育人的高质量。高质量的育人要求重新回归教育初心和本质规律。作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更需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个性化的教育,需要班主任打破惯性的、一致性的思维,基于专业的经验,探索、总结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相比于其他任课教师,班主任在此有着天然的优势。班主任每天接触学生的时间远远大于任课教师,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机会和契机也远远大于任课教师。这种天然的优势,为班主任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班主任个性化育人行为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影响却存在显著差异,据调查,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对班主任的认可度,是随学段的升高反呈下降的趋势[3]。小学学段的认可度要高于初高中学段。对于不同成绩段的学生,班主任育人方式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班主任关注的程度大于成绩落后的学生。究其原因,与初高中学段,班主任工作与中考、高考的关系密切有关。
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建构,必然会增强大家对个性化教育内涵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包括对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内化、个性化教育方式的认同、个性化教育策略的运用等。这种对个性化教育内涵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能最大可能地缩小实现个性化教育愿景与实施个性化教育能力方面的距离,加强因理念的认同与实践行为之间的落差而造成的薄弱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为班主任深度了解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例如,很多年轻的班主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微信、QQ、钉钉群、腾讯会议、短视频等,拓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途径,全面记录班级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根据记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画像,让学生、家长、老师清晰看到学生成长的轨迹和样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可以说,在“双减”背景下,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及教育实践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关系密切,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家庭、社区、学校协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直接作用。在信息时代,因知识的传播途径、传播速度、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带给传统的以经验、管束为主要特征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以极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班主任需要基于“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有创新性的育人实践,在学生在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减轻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德育课程,探索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和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