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萍
(天津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 3004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李克强总理曾在2016年中央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强调,应大力培养精良的中国工匠精神。过去,中国的生产制造更多地表现在数量上的优势,如今更加强调了精益求精,使中国生产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好。发展新的经济,培育新动能,也在号召工匠的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中职学校注重培养中国工匠创造精神,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充分融合中国工匠创造精神,使在校学生潜移默化地深刻感受中国工匠创造精神,逐渐认识到工匠精神对提高职业课程的能力和职业水平有重要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努力将工匠精神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实训课程结合在一起。为使中职学生顺利地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转换他们的身份做准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专业课的讲解不应局限在向学生教授专业性的理论知识,还应深入地思考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将来要从事的相关工作。以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指导目标,渗透并逐步深植中国工匠创造精神。综合运用专业性课程培育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总体的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培养中职专业学生,提高中职专业职业综合素质,彰显其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对自己的技术极其苛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精雕精琢;对所做的事情,认真尊敬、执着创新。具体到一个工匠,真正的“工匠”不只是拥有一门手艺,而且还拥有绝活,他们更多的是具备一种态度,一种感情,精神和理念。职业教育在当今也很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一认真、专注和严谨的态度,这是提高专业质量、创作更多时代优秀产品的一个重要保障。工匠精神是对职业的信仰追求,是各大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生生不息的源泉。最近几十年,我国职业教育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只专注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培养,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流于形式,中职学生在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中不能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大大降低了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性目标。因此,必须从中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应该注重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以便能使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学习和工作,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迎接自己未来的职业挑战。
中职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是在中考中没有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这些在中考中失利的孩子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想进行职业深造,因此选择来到中职学校。许多中职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一味追求考入大学的人数和对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中职生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想通过中职学校再进一步考取理想的高职。中职阶段是孩子们最先接触职业教育,孩子们职业精神的养成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所以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很多并没有意识到“工匠精神”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一些中职学校需要认真反思办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等素质方面的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宣传弘扬“工匠精神”的思想及理念,对中职生未来人生的道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品质。在社会上,可以看到许多从业人士身上的“工匠精神”,这些人往往都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使在校中职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够成功就业、对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我国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真正落实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对中职学生未来从业道路的顺利前行意义重大。
“工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更正确的、严格的态度对待目前的学习,一丝不苟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工匠精神”主要在于:第一,对待职业一丝不苟,从不投机取巧,确保产品的质量;第二,关注产品的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第三,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不断提高产品的工艺和服务质量;第四,坚持钻研创新,坚持追求最新技术,努力提升与之相抗衡的其他产品的优势。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无趣”地学习就是苦差事。不仅不产生任何教学效果,更谈不上促进学生智慧与灵感的迸发。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教学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语言,使学生对学习兴趣保有持续旺盛的状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进入教学课堂,达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之间转换的程度。例如,在教学“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的问题时,可以采用 flash 小动画导入课程:图像生动并伴有优美的音乐,很快就让学生走进了课堂教育过程中。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放了一个小动画,要求你在看完后能够叙述故事的内容。”(学生们齐答:好!)这个小 flash 动画展现的是一份运输合同,双方都规定采用海洋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本来风平浪静的海洋突然起了大风,船瞬间就沉入了海底。海面恢复到原来的平静状态。随后,出现一系列问题:沉船、货物灭失,买方收不到货物怎么办?没有货物,卖方能否安全收汇?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了更大的学习欲望,并有效地刺激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在播放视频中间引入的问题,不仅很大程度地刺激了所有学生对全课堂的兴趣,也很快引起全体学生对整堂课的高度关注,并会让学生在这里得到老师耐心引导,过渡得非常自然。使教学流程顺畅无阻,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课外的广阔知识,而且还发展了形象思维,也发育出抽象的思想,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同时,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变得更加容易,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减轻了,更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师生的共同探索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知识的探索上精益求精,敢于发现,敢于质疑,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并深植工匠精神。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能够突出重点,分散困难点。只要按住鼠标,就可以进行“无限地”演绎,无论教师是多么擅长演出,在课堂上难以表现抽象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总是课程关注点和难题。多媒体的教学过程的操作,便可很容易地解决这些抽象的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交易磋商的程序”中,利用一个录像(同学自编自导)向学生展示交易磋商的程序,通过该录像,学生可以将交易磋商程序分成四步: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四个步骤。然后播放另一个录像(学生自编自导),让学生知道同样的交易过程,第二个和第一个交易有什么区别?通过讨论,得出第二个交易过程,只有发盘和接受两个环节。因而得出在交易中,只有发盘和接受才是必要的,具有法律意义。询盘与还盘并不一定出现在交易磋商中,这两种程序都不具备法律效力。
运用现代教学的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有活力、更具形象的学习环境。教师们都有这种体验:思路明确时,课堂便很顺畅,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效果良好;当思路不清的时候,就会感到很难把握重点难点。即使认真备课,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但仍然有可能在课堂中出现教学不顺畅的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用制作好的教学预案来上课。课件就是预演教学过程的结果,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有多个教学预案,用来展现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有效吸引每个学生的更多注意,同时又能给每个学生带来丰富的经验,化难为易,学生也能适应良好,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促使每个教师都自觉地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更轻松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要素,包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德育教育、艺术教育、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以及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传统教学原则,改变现代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改变与教学形式改变,老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改变,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要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在获取新知识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并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给予及时的反馈。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在中职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教师既是管理者也是指导者。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性作用,化解教学难点、调节课堂气氛、反馈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需要来调节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及时、高效地吸收课堂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多媒体图像技术使抽象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动态图像效应更具体地反映现代学习多维思考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各种现代教学方式在课堂活动中相互补充和完善,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足,使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媒体相互渗透,发挥全面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尝试将工匠精神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实训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认知:一方面,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将工匠精神运用于专业课学习中的巨大价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为中职学生顺利在学校与职场身份进行转化做好准备。
中职学生作为国家科技与建设的后备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使之在每一个中职学生心灵里发芽、成长,在实现强国梦的同时铸就价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