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退休适应的困境及成人教育应对

2022-03-18 00:44姜雨琪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群体老年人人员

姜雨琪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激增的社会现实使得我国每年出现大批的退休人员,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退休问题,这些老人在退休后赋闲在家,与外部世界逐渐脱离,生活单一,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伴随着退休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退休问题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1]为此,有必要结合成人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明晰成人退休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退休人员身心健康发展。

一、成人退休适应概述

(一)成人退休适应的内涵

生物学概念的“适应”,是指个体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从而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一种能力;从教育学角度来看,“适应”是指主体为达成目标,主动对自身进行调整以达到外部环境要求的过程。[2]

帕克对“适应”有三种解释:第一,可以把“适应”理解为“满意”或“幸福”,感到退休是件好事,起码比想象中的好;第二,“适应”是适应环境的变化,指人们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时慎重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第三,“适应”是指人们在经历一件大事或一段动荡期后,能够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安定下来。[3]

因此,退休适应可以界定为,老年人对退休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仍能抱有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具体包括对时间、经济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人际关系方面等的转变持乐观积极态度。

(二)成人退休适应的特征

1.持有积极退休观念。退休适应,指退休人员对自身角色及生活环境的转变感到心理舒适的过程。因此,退休适应良好的人必定是对退休持积极看法的人。对于部分适应不良的退休人员来说,退休意味着自己不能再为社会做出贡献,而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活到老,学到老”,退休意味着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些老人在退休后学习新技能,如学用智能手机、学摄影、学乐器等,还有些退休老人会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对于新鲜事务他们也能很快接受,且这样的“新潮”老人越来越多,这些爱好不仅让他们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更让他们活出了自由和个性。

2.关注自身身心健康。退休对于人生来说是生命中重要的环节,退休意味着个体步入了老年期,身体各种功能开始衰退,并伴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在迎接养老生活时,不仅在思想上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还会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不断加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舒适度,力求过得精致,因此有些退休老人会更关注养生。

3.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对于适应良好的人员来说,退休后他们并不是无所事事、赋闲在家,他们通过参加各种活动继续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发挥自己的余热,如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等,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有的退休前是教师或医生,有丰富的阅历,因此对于一些活动的开展有相当多的经验。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不仅实现了退休人员政治及社会文化上的价值,更满足了他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二、成人退休适应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退休群体也在不断扩大,面对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出现退休后不适应问题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适应退休生活是退休者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证明,适应良好的退休人员不仅患健康问题的几率比其他人低,而且也会更长寿,而适应不良的退休人员则会产生心理障碍,出现各种不良情绪,进而危害身体健康。[4]

(一)机体功能衰退明显,感觉力不从心

健康的身体状况是退休人员适应退休生活的前提条件,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状况逐渐下降,免疫能力也较弱。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严峻,患病概率也大幅提升,老年人更容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等诸多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视觉、听觉上的问题,记忆力、感知觉能力也在不断衰退。一些老年人虽然从工作岗位退下,但面对角色、环境、人际关系的转变,他们难以适应,身心易出现不适,有些还因此患病。还有些退休人员因不适应退休后生活,选择再就业,加重自身身体负担,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相比之前,他们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二)退休前后心理落差明显,易产生心理障碍

退休不仅意味着个体周围环境的转变,也意味着个体自身角色的转变。角色理论认为退休实际上是个体脱离了原先担任的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脱离可能会影响退休后的个体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健康问题。对于退休者来说,退休后,由于角色的突然转变,一些人不能及时适应退休生活,因此他们一旦退休,就会产生孤独、焦虑、无用以及被抛弃感,导致社会适应能力变差,从而易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同时,伴随着身体上的衰老以及人际关系的逐渐淡漠,这使得退休人员更容易产生失落、孤寂感,造成心理落差,出现悲观情绪,使得心理上产生障碍,严重者甚至可能会造成精神疾病或者抑郁症的产生,从而导致所谓的“退休综合症”。[5]

对于一些退休前担任干部职位的老人来说,退休后,角色转变了,他们难免感到失落、不适应。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在岗期间还能与同事交流,退休后缺少了“交心人”,易产生孤独感。退休人员由于角色及环境的转变,容易出现“别人不需要我”的想法,产生“无用感”的心理,造成心理上的自卑。

(三)与外部世界疏远,难以跟上时代步伐

退休人员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没有办法及时了解社会的动态和主流文化的变化,而且很多时候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仍然停留在过去,因此退休人员在退休后可能会出现与外部世界脱轨的情况,而且,由于先前积累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他们在办事方面会更加小心谨慎,力求稳妥保险,这导致退休老人有时会坚持己见,比如在育儿方面或者在与人相处方面,有些退休人员易对新知识产生抵触心理,老年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强,会出现代际无法沟通的情况,这种代际间的文化矛盾和观念冲突,造成了退休人员的社会交往困境。

除了与晚辈之间的交往困境,老年人在退休后参与家庭事务较多,但参与社会事务的次数锐减,退休群体由于职业退出,同为年长者的亲友交往逐渐减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变少了,这些都使得老人的人际交往关系圈逐渐缩小,导致退休群体与各种社会关系的疏远,逐渐与外部世界脱离。与此同时,社会是不断发展、急速变化的,因此当退休群体受到新观念或者新知识的冲击时,他们会觉得难以接受,这种被社会、家庭边缘化的感受往往是退休老人产生困境的原因。

三、成人退休适应的对策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退出职场生活也就意味着逐渐淡出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上升,老年人也同样希望过上充实、快乐的晚年生活。为了促进退休人员更快、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老年人退休适应困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促进老年人退休适应不仅需要老年人自身树立对退休的科学认识,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促进退休老人积极老龄化。

(一)退休人员自身需积极应对

1.调整对退休的认知。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走向老年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实现良好适应至关重要,乐观的态度能够帮助退休群体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享受退休生活。退休人员在思想上首先要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有具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应该是多方面的。其次在行动上,退休人员应尽早为退休生活做安排。此外,退休前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培养多方面兴趣,以免退休后顿感无事可做。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调整对退休的认识,就是要改变退休即闲赋在家、无所事事的观念,退休意味着有更多时间安排自己的兴趣爱好,如不少老人在退休后开始学习跳广场舞、学习绘画书法、学习互联网知识等,这些休闲活动都为他们的闲暇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和强化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起到消磨时间、充实自我的作用,同时,以娱乐活动的方式丰富退休群体的闲暇生活,也能起到提升其生活品质、促进退休适应的作用。

2.加强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退休后的健康问题与心理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退休人员除了要建立正确的认识外,还应加强自身的保健意识,所以老年人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学习和锻炼。除了积极锻炼外,退休人员还要学会合理膳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个人卫生,多渠道掌握一些健康保健类知识,可以上网、看报,也可以通过医生来了解相关的保养信息,社区一般都有相应的健身器材,老年人可以利用这些设施,每天进行锻炼。同时,老年人也要学会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因此,适当地学习一些身体方面的保健知识,能够使退休群体很好地调理自己的身体,有效避免因身体衰老而带来的种种困扰。

3.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不仅要有身体外部条件的保障,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资料显示,拥有积极心态的老年人多是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对于退休人员来说,多从积极方面看问题,心态会更乐观。因此,退休人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学会知足常乐,培养健康的爱好与兴趣,让自己保持愉悦、积极向上的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随着职业的退出,加之子女因工作忙碌而缺少与长辈的沟通交流,退休群体会感觉与外部世界脱离,被家庭和社会边缘化,因此参与社会活动成为退休群体的一种需求。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能够通过担任新的社会角色来缓解因退休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退休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促进自身适应退休生活。[6]

从事社会活动需要的并不是体力,大多数社会活动需要的是时间、经验、技能等,而老人在退休后空闲时间大大增加,相较于青年人,这是老年人从事社会活动的优势。如加入老年舞蹈社团、民乐社等,通过这些方法,退休老人不仅可以享受退休时间,还能使自己处于愉悦的生活环境中,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

(二)社会各方需统筹协调

1.改变传统观念。从社会层面来讲,要促进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首先要改变社会对退休老人的传统观念,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仅仅“有所养”“有所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对退休人员来说都是物质层面的保障,对于许多在工作岗位坚守了几十年的人来说,退休后他们更期待“有所乐”“有所为”,社会对退休老人的刻板印象导致退休人员将退休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照料子女及第三代的生活上,在“追求爱好”与“照顾子孙”之间,退休人员往往会选择后者,因此退休人员自身不仅要调整对退休的观念,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社会也应积极宣传,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对于退休老人来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由于角色转变,内心易失落、敏感,这时社会更应理解退休群体,多给他们发声的舞台,鼓励退休老人之间多交流、沟通,互相帮助,让退休人员保持心情愉悦,推动“积极养老”。

2.加强社区建设。社区通常是退休人员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促进积极老龄化,社区也要加强建设,为老年人搭建更多活动平台,促进老人强身健体。研究显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更好促进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因此社区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这样既能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还能加强退休人员的人际交往,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例如,可以在社区中开展讲座,鼓励退休人员中的老教师,或有丰富阅历的老人分享自己的经验,给社区中的学生提供帮助。也可以在社区中建立志愿服务平台,让有精力的老人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所为”“有所用”,从而更易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部门需重视关注

1.重视对老年人才的开发。退休后,老年人有大量空余时间,而很多退休人员因耐不住寂寞选择再就业。很多在55或60岁因制度规定而退休的人仍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因此政府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不仅能够促进老年人适应退休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退休人员个人角度来看,参与社会发展可以使他们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他人及社会做贡献,使自己“老有所为”,同时也能减轻退休老人因退休带来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2. 给予退休适应性教育经费支持。面对日渐增多的老年群体,退休人员的适应性教育需求也与日俱增,单靠政府推动老年教育还不够,因此吸引相关组织开办退休适应性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退休人员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企业、组织开展退休适应性教育,缓解政府压力。例如,鼓励企业对退休员工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教育。随着退休后角色的转变,人际交往范围的缩小,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的情感,如企业或相关组织能够给老年群体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排解不良情绪,能进一步促进老人适应退休生活。学海无涯,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开展退休适应性教育,能使老年人了解更多的新观念、新知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退休适应能力。[7]

猜你喜欢
群体老年人人员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