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内涵、结构及培育策略

2022-06-28 08:24于奕雯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素养

于奕雯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院,山东 曲阜 27316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等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主要的资源配置要素。国家的繁荣富强、个人的发展进步不仅依赖于知识的掌握,更依赖于其创造性的更新和运用。因此,创新素养逐渐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特征,重视创新素养的培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也亟需造就一支有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想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其创新素养,激活其创造力,以此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然而,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概念、内涵及结构等内容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形成全面具体的创新素养培育措施。基于此,笔者将在查阅已有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明晰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涵,廓清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涵阐释

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概念进行界定之前,有必要先厘清创新素养的概念。“创新”这一概念由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目前对于创新能力或者创造力内涵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托兰斯认为创造力是一种过程,它首先需要对问题、缺陷、不和谐因素等产生实际感受,进而找出症结,在寻求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作出推测或假设,并通过试验修正假设,最终公布结果。[1]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才的内在品质和发展趋势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素养”的角度来阐述“创新”或者“创造力”这一概念。师保国认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是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创新态度或品格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在其发布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指出,对创新素养的界定需要考虑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借鉴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吸收与整合有关创新或创造性的核心成分与要素,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与人格等关键成分;二是注重创造性人才培养,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在综合实践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新需求与挑战。[3]总的来说,创新素养是一个动态化多元化的概念,随着人类智力、心理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当下学术界虽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创新素养作为个人在后天发展中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指标,是一种能敏锐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

立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农民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其中有部分学者针对农民创新素养或创新能力的内涵提出了见解。时菲菲等认为创新创业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的要求是既要有专业特长又要有创新思维,既要有就业能力又要有创业能力,还要将这些能力融合在农业产业中。[4]曾艳芳等人着眼于农民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认为乡村旅游创新知识是指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能够用于促进新的服务或产品的出现、引入新的组织要素、更新管理方法并能创造出经济效益的知识。[5]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将“创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影响他们能否胜任这一职业的关键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深入开展,“创新”作为一种素养的人文性、综合性不断凸显。但遗憾的是,创新素养仍然处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被忽视的部分,学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概念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探讨。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定义为:新型职业农民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之中和内在精神动力的指引之下,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利用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对新事物产生独特且个性化的见解与解释,得到新颖且有价值的成果或行为的能力。立足于终身教育理论的广阔视阈以及创新素养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从过程、内容构成两个方面深入理解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涵。首先,就过程而言,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素养是由创新相关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新型职业农民所处的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制度环境、心理环境和实践条件所影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同发挥作用,最终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素质。其次,从内容构成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素养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能力范畴和精神范畴。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实践等元素构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这一整体能力。新型职业农民所应具备的创新素养是指这一群体在技术、管理、学习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品质。

二、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结构分析

(一)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模型,首先要确定创新素养所包含的各项要素。罗德斯提出了创造力研究4P模型,即个人(Person)、过程(Process)、环境(Press)和产品(Product)。[6]考夫曼提出“4C”理论,认为创造性的表现有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创造性是“大C”,反映卓越的创造才能;第二层次的创造性是“职业C”,第三层次的创造性是“小C”,代表了日常生活中的创造表现;第四层次的创造性是“微C”,强调学习过程中对新事物的独特且个人化的见解与解释。[7]在我国已有相关研究中,林崇德通过梳理创造性研究的不同阶段,提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即创造性包含思维(智力因素)和人格(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并分别指出两个维度的特点及表现。[8]这也为我国创新素养的结构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张国锋开展了创造力测量研究,构造了中学生创造力结构模型,包括有利于推理的特质和有利于顿悟的特质共八种成分,深入挖掘了创造力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特点。[9]

针对创新素养二级指标及要素的划分,各国际组织、专家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主要有创新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和条件、创新所具备的内在特质、创新过程所包含的智力活动、创新产生的结果等,这些观点都为研究不同对象的创新素养结构奠定了基础,创新素养应该涵盖创新知识、精神、人格、态度等多重要素。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人才,其专业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其创新素养与其他职业相比既有共性也有特性。因此,经过系统文献梳理并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笔者将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结构的组成要素分为四大部分,即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和创新实践,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结构

1.创新品格。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品格主要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和道德品质,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情感。

具体来讲,创新人格是吉尔福特首次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也称创造性倾向,是具备创造性的个体在创造性行为中表现出的人性特质。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人格指新型职业农民对在农业生产或经营中开展创造活动具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创新过程能够受内在的创新动机驱动。这里具体表现为具有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敢于突破旧观念、旧技术,主动走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误区;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面对进入新的农业领域、使用新生产技术、新经营方法等带来的失败。创新情感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在开展创新活动时的内在感受和生理体验,具体表现为对从未接触的农业领域内的事物感到好奇;内心热爱自己进行的创新活动,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成果、思路、方法感到自信;对新事物有独到的理解;对自己开办的新机构、开展的新业务、实施的新技术等负有责任感。

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形成中,必须重视发挥心理资本优势,消除畏惧创新的心理障碍。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发展水平正在迅速提升,相关的技术、知识飞速扩展,但新事物还需要经历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不断检验和改进。新型职业农民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承受失败的压力,创新品格赋予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勇敢进取的精神,使他们能经受住种种考验,最终走向成功。

2.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项高级认知活动,具有开创性、试探性和整合性。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思维主要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记忆、感知、思考、想象、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处理新输入信息、完善或改变原认知结构的心智活动,包括辐射思维、聚合思维和重组思维。

具体而言,辐射思维是指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发散观念,思考并寻求多个解决生产经营问题的答案。其主要表现为流畅性、变通性。流畅性是面对新政策、新信息时灵活、快速地联系到自身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变通性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联想到多种思路和领域。聚合思维是指能根据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业产量等目的,将多种思路和各种行业信息梳理聚焦,进行系统分析与推理,掌握事物间的客观逻辑规律,最终得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比如,根据城市人群消费习惯、经济水平等各方面情况生产专供城市高端超市的绿色农产品。聚合思维主要表现为程序性和归一性。程序性是指解决问题的行动有明确的前后顺序,而归一性则指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在各种不同的解决思路中选择一个最优选项。重组思维是指重新组织、组合原有的事物,使其变为具备新功能、产生新效果的另一种事物,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和优化性。综合性是指新型职业农民掌握的新知识、新工具、新技术包含了很多基础要素和环节,这就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将这些新知识组合成一个整体;优化性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利用新掌握的内容产生了“1+1>2”的效果。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造升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其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于动脑,灵活构思,才能不断突破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瓶颈,实现个体长远发展。

3.创新知识。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创造力需要六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资源共同作用,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个性、动机和环境,其中知识就是有关的经验体系和知识结构。[10]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其创新知识是指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农业创新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各种事实、信息、技能,包括元认知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体来说,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元认知知识是指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参观、上课等活动积累起来的关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性认识,主要表现为对农业创新、创业活动本身的认识以及创新思维中所需的计划策略和监控策略。计划策略就是在头脑中构思创新的目标和初步的创新途径,监控策略是评价和反思创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专业知识是指与农业相关的本领域或其他领域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主要表现为对新手段、新理论、新工具的认识等。现代农业正在逐渐由纯农业向综合企业发展,这就要求新型职业农民需留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动态,积极吸纳新认识,如随时掌握农业市场动态,对其规模变化、供需关系、发展前景做出展望。同时,产业化、规范化、集约化、市场化和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也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行业常见产品的机能及其生产加工环节,熟练掌握生产农产品、手工制品的专业技艺。

4.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指创新活动最终能够获得新鲜、有效的产品。借鉴其他学者对创新实践的研究结论,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实践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并投入农业实践活动中,通过行动产生新价值、新产品,包括创新探究和创新行动。

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探究是指从多个维度对目标进行划分和辨别,然后围绕目标或问题,搜集并研究不同来源的农业信息,获得人力、物力资源支持。其主要表现为探究学习和信息加工。探究学习是新型职业农民根据自身的目标或问题,汇集不同来源的理论或信息,在生产实践中引入新的要领和手段产生创意及解决问题。比如,新型职业农民及时了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农业政策,学习技术方法,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相关问题。而信息加工是根据市场供求趋势、农产品价格变动等情况展望产业前景、判断发展空间。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行动是指将新的思路和方法付诸行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最后形成新的、有价值的抽象或具象的结果。其集中表现为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实验设计就是新型职业农民设计并形成初步的生产计划、销售方案、管理架构等,而问题解决指向用简单的技术进行创造、对技术进行组合套装形成新生产模式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实践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终极环节。按照特定的市场需求,规划事业路线并投入生产才能将潜在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收益增长。

(二)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结构关系

由上可知,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素养是由创新品格、创新知识、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四大要素所组成,不同组成要素之间都存在紧密联系。这四个部分均是个体进行创新创造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各个组成结构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交融。为更清晰地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结构特点,在这里将对各个组成要素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较为细致的说明。

1.创新品格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在源泉。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其他的能力,创新素养更具有潜在性。创新品格与创新思维应当是所有创新素养中最应该被重视的部分。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观点,人的内在动机更加强烈和持久。现代化农业不但依靠新技术、新工具,而且需要应用科学的运作机制。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要有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对职业的热爱之心,投入到日常生产、技术研发、团队管理、品牌建设中,制定事业发展蓝图然后全力以赴、挖空心思去寻求新的方法。因此,拥有强烈创新动力和高尚创新品格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他们会主动寻求更新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资源,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2.创新思维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内在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心智基础和能力基础,拥有创新思维,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能力才能不断提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开辟实践活动的新领域。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中辐射思维的功能,迁移跨行业的知识运用到与自己相关的农业活动中,了解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市场的优势与不足,一步步改善、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水准、生产效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开拓和决策的能力。

3.创新知识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关键前提。创新知识包括了新型职业农民所具有的农业生产常识、经验以及对农产品及其相关服务的认识。对于新型职业农民来说,掌握农业生产领域的知识技能是获得高收益的关键要素,是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前提。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科学认识、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指导自身劳动生产。积累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也利于激发实践灵感,形成多层次、多途径的实践模式。

4.创新实践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综合表达。创新实践是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在某一问题情境下的综合表现。任何创新的思路、计划、知识最终必须指向实践。创新实践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整体形成至关重要,因为在反复的生产实践中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反思、补充自己的经验,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法,还能拓宽自身视野,激发自己的创造灵感。

三、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更新创新观念,奠定创新“底色”

更新观念是创新素养培育率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创新品格首先要让新型职业农民愿意创新,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首当其冲的是保障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地位,帮助其转变思维和观念、克服畏难情绪,使他们主动自愿地参与培育,进而尝试创新。首先,通过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参观观光农场、试验农田、农业示范区等在实地考察中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对现代农业产业现状的认识,促使他们在思想上主动求变,改变传统小农经济的观念,大胆体验和尝试新事物。其次,选择生产能手、创业典型以及一部分具备卓越创新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优秀人物经验交流会,让经验丰富的农业带头人现场答疑解惑,与其他从业人员面对面交流,帮助农民真正认识到创新素养能够带来职业生涯的质变,使他们愿意长期地参加到创新素养的相关培育活动中。同时,拓展宣传途径及形式,可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豆瓣等平台,发布视频或者开展直播活动。

(二)丰富培育内容,强壮创新“筋骨”

创新素养受人的智力、非智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形成和深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素养的整体表现或者某些构成要素,开发有关创新和创业的一般课程,既可以设计专门的创新课程方案,也可以在其他的课程中加入创新观念、创业案例,力求将有关创新的内容融入培训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让新型职业农民在特定的农业领域或跨领域问题的探索中发展创新素养,也就是需要整合社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思路,建立它们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比如,设置多学科、多领域的培育内容,内容在涵盖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同时可以加入新兴的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学等知识,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实现生产经营的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的正规化。[11]

(三)拓展培育方式,锻造创新“实力”

丰富可行的培育方式可以极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培育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深度学习效果,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将创新素养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利用多种多样的平台和方式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素养。首先,按照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和客观条件设计创新实践方案,让新型职业农民亲历新技术和设备带来的变化,能够为他们带去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应鼓励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尝试各种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技术,多采用田间观察的方式,安排新型职业农民前往田间观察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方式、灌溉技术、生长情况,分析作物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了解不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思考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以启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思维。在专家进行现场示范后,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动手实操,练习新学习的养殖、施肥、灌溉等技术。此外,可以通过政企合作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多个实训基地,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工具,借助新兴的智能媒体技术如模拟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等,使培育过程变得生动直观。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饸饹面“贷”富农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