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研究*

2022-03-18 12:16韩峰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演唱者艺术歌曲气息

韩峰(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一、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

为了更好地进行了解分析,我们可以将该时期的艺术歌曲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时代矛盾为创作重心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们通过艺术化的写作形式鼓舞人们奋勇向前。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赵元任的《卖布谣》、萧友梅的《问》等。另一种则是以文学诗词为歌曲创作内容的艺术歌曲,体裁内容不但涵盖了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还广泛地运用了当下兴起的近代新诗词,其中以中国古代诗词为创作体裁的杰出作品有:青主以宋代苏轼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为题材创作的《大江东去》、黄自结合唐代白居易诗词所创的《花非花》等,直至今日,此类艺术歌曲仍因其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强的艺术风格,始终活跃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学习和演唱之中。更加注重对人们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这也为此时的艺术歌曲创作注入了更多的写作元素,刘半农、韦瀚章等人所创的新体诗词更是一度成为作曲家们竞相谱曲的炙热之作。其中,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听雨》《织布》等作品,便都是以刘半农新诗为歌词来进行创作的经典之作,黄自的《春思曲》《思乡》则是由韦瀚章的新诗谱曲而成。也可以说,这些以现代新体诗为创作题材的艺术歌曲,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引领当时音乐艺术创作的风向标。

1949 年,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时,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阶段,而人们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也迈上了新台阶,本时期出现了许多描绘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姓生活、展现人民精神面貌的优秀艺术歌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艺术歌曲或是以民歌旋律为创作素材,如王方亮编曲的《三十里铺》、美丽其格编曲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20 世纪70 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素材也变得丰富起来,《北京颂歌》《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便是该时期较为杰出的音乐作品。由此可见,中国艺术歌曲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大众带来了大量的高品质声乐作品,在这些优秀的声乐作品中,不但凝练着各个时代的社会缩影,还抒发了不同音乐家的内心声音,也可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史上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艺术歌曲对声乐演唱中咬字、吐字的运用

众所周知,意大利语和德语以其鲜明的规律化特点,使其能够在歌唱时更易于发音,因此,绝大多数歌唱者在演唱德奥或者意大利艺术歌曲时,都会采用原文的形式来进行歌曲演唱。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则讲究字正腔圆,因此,当我们在表达中国艺术歌曲这种由西洋与本民族融合的艺术形式时,既要具备扎实的西洋演唱技法,还要能够字正腔圆地演唱出歌词内容。如若不能清晰准确地咬出每一个汉字,那么含糊不清的歌唱内容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不但会影响歌曲核心思想的表达,还会影响演唱者的发声方式,甚至导致整个作品的演唱效果大打折扣。汉语语音主要由声母、韵母以及声调这三个要素构成,且每一个汉字又被划分为字头、字腹和字尾这三个部分,也可以说,中国艺术歌曲正是因为汉字的发音而更具艺术魅力。对此,我们在歌唱时要注意把握好咬字、吐字的清晰度,真正做到字头咬的清晰、字腹吐的方正、字尾收的准确。

古语曾就此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杨荫浏先生对此话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吟诵、歌唱等当下的语言形式,与古人所说的嗟叹、咏歌并无差别。如果说语言是吟诵的基础,那么歌唱便是吟诵的深层次发展,由此可见,语言、吟诵以及歌唱之间有着鲜明的递进关系。经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语言的音调会对吟诵的音调产生直接影响,而吟诵的音调又是影响歌唱音调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不同的歌词语言音调会呈现出不同的声乐艺术效果,并对声乐作品的旋律构成和表现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若歌者不能在声乐演唱中清晰地表达出作品的含义,那么他的演唱便注定是失败的。对此,为了实现语言美与声音美的高度统一,演唱者在歌唱声乐作品时,应首先做到字正腔圆,而后再对歌唱时的语言节奏、抑扬顿挫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而使语言在音乐艺术中传递情感、表露心声。透过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我们能够轻易地捕捉到其作品语言和音乐中的民族气息,这也需要我们在歌唱时,对咬字、吐字作更为精准的把握。

作品《桥》是一首江南民歌意味浓厚的艺术歌曲,在其简洁的歌词中,为人们描绘了江南水乡纯朴自然的生活场景,既包罗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又融入了作者真挚的音乐情感。尽管作品的歌词篇幅较为短小,但人们在演唱每个字和词组时都具有一定的困难,像在演唱“姿态多”“挑藕”等词组时,演唱者要始终按照“以字行腔”的方式来进行演绎,为听众带来清晰明了的发音效果,从而清楚向听众表明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演唱中,许多人会为了方便发声而忽略演唱的发声方法,带来歌唱声音模糊不清的演唱困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声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声乐演唱技巧也更趋于规范化,而陆在易的创作又恰好大多集中在这个时期,所以在演唱陆在易的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要在掌握“以字行腔”的咬字能力后,充分地吸收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此才能在声乐训练中得到真正的提升。日常练习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诵的形式来进行强化练习,在摆脱了旋律、节奏等因素的限制情况下,摸索出气与声的平衡点,在掌握清晰吐字咬字能力的同时,为歌曲真情实意的表达做好充足准备,力求达到像歌唱一样说话、像说话一样唱歌的理想效果。

三、中国艺术歌曲对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运用

呼吸作为维持人体生命的生物本能,是人们时刻都在进行的一种物理运动。就日常生活的普通人而言,完全不必去研究、了解呼吸方法,但气息作为歌唱的发声动力,却是歌唱者必须要研究了解的。人们常说“参透了歌唱的呼吸,便就掌握了唱歌的方法。”由此可见,气息是关乎歌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演唱者在演唱中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需要在保证口鼻同时吸气的情况下,尽量吸得够深,均匀且平稳,使整个吸气过程自然且舒适。与此同时,还要将吸气的过程隐藏在音乐之中,根据不同的歌曲来调整的吸气的幅度,避免因吸的过紧、吸的过量而影响演唱效果。我们要在演唱呼气时,尽量将气呼得均匀平稳一些,通过对气息的合理控制来进行歌唱,避免因憋气、漏气、卡气等问题而影响歌唱的效果。除此之外,演唱者在做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气流的对抗平衡关系,从而才能发挥出横膈膜在歌唱中的气息支撑作用,使气息能够托得起声音,将呼吸转化为歌唱的动力,进而利用流动的气息来演绎艺术歌曲。在演绎抒情类型的艺术歌曲时,演唱者切不可随意打乱歌词的断句位置,这种胡乱换气的方式不但会影响作品演唱的流畅度,还会严重影响歌曲的情感表达。陆在易的艺术歌曲旋律抒情悠扬、音域宽大广阔,这便对演唱者气息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陆在易先生于1999 年开始创作作品《我爱这土地》,而后于2003 年完成创作,通过陆在易对作品创作长期的反复推敲,足以证明其对该部作品的重视程度。歌曲《我爱这土地》篇幅较长,情感真挚且富含深意,演唱者在演唱上需要具备较高的气息能力。该作品是由陆在易先生为女高音所创的抒情类歌曲,演唱者不但需要驾驭抒情带戏剧的声乐演唱效果,还要能够收放自如地控制演唱的歌声,在传递歌曲真挚情感的同时,展现出一定的声音厚度。相较于其他演唱者而言,陆在易先生对郭森的CD 唱片演唱效果更为满意。演唱中,演唱者在把握气息的同时,还需在吐字咬字上下功夫,如此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歌曲的精神内涵。不仅如此,演唱者在演唱转调后的“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声音歌唱”时,需要在“喉咙”和“歌唱”的空挡处进行换气,此处便需要演唱者以连贯流畅的气息来进行演绎,也可以说,吸气和换气在演唱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歌曲《我爱这土地》在前半部的演唱上要保持平稳流畅的气息。在演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一句时,旋律要始终徘徊在中低音上,演唱者只需进行平稳的换气和吸气,便能歌唱出流畅的旋律线条。“在演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和那来自林间温柔的黎明。”时,演唱者需要展现出此时的音乐情绪变化,气息也要随着不断升高的音位而不断加强,避免因气息不够、演唱吃力等问题而影响听众的音乐感受。尤其是演唱“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时(见谱例1),演唱者要注意将高音落在“吹刮着”这三个字上,同时要把握好演唱的气息和发音,避免出现高低音状态脱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切不可急促的吸气,以避免高音演唱上不去的困扰。

谱例1

对此,演唱者需要在演唱前两句时,便为演唱此句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良好的换气和吸气来支撑接下来的演唱气息,如此才能更加轻松自然地歌唱出音乐旋律。尽管“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见谱例2)”这几句的音不算高,但演唱者对气息的把握却显得尤为重要,相较于前几句歌词的音乐情绪而言,此时在歌曲的音乐情绪上会产生略微的变化,每个字眼都注满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演唱者要以轻柔的声音、连续的气息来进行表达,但根据作者谱例上的强度标记,演唱者在演唱最后一句“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要将气息沉下来,传递出一种向前推进的感觉,以刻画出作者对祖国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在演唱“爱得深沉”这句时,演唱者要从“爱”字就开始作慢速处理,将气息拉住,从而在演唱“沉”字时拖足四拍。

谱例2

四、结语

纵观我国音乐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西洋音乐始终在音乐发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甚至将部分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被列为声学演唱者的经典曲目和必修曲目。对此,我们也可以在中国声乐演唱中,选取更加适应中国声乐艺术的中国练习曲目,尝试更加符合中国声乐演唱的方法,这不但是对中国声乐发展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的一次宝贵实践。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趋势和目标,满足声乐演唱的需求变化,近几十年来,中国声乐发展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各地区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积极地融合本地区文化特点。尽管我国目前的声乐演唱中已经涵盖了一些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但相较于西洋音乐来说,中国音乐作品和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比重仍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其他音乐体裁相比,近现代音乐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价值观也更具亲近感。对此,系统化地融入近现代艺术歌曲曲目,这不但能为演唱者创建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机会,更能够让演唱者在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过程中,学习古代音乐知识、了解近代音乐内涵、掌握当代声乐技能,继而对中国音乐发展有一个连贯的认识。而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也以其多彩的音乐形式、丰富的音乐情感、不同的时代背景深深吸引着声乐演唱者,既是强化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有效途径,也是清晰感知民众思想情感变化的重要方式。随着中国音乐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音乐作品出现在声乐演唱的舞台上,这也让人们能够在演唱中接触到更多的中国文化,倾听到更多的传统音乐声音。

猜你喜欢
演唱者艺术歌曲气息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蕾丝气息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春的气息”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