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喜 韦运东 高思 冯艺萍 刘雪萍 韦啟球
摘要: “少教多学”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自我生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少教多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药理学》开展“少教多学”的必要性,提出《药理学》围绕“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为契机、以引导为突破、以评价为手段”等方面开展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促进学生“多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少教多学;药学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4--02
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为先,学为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今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主体性被压抑、知识生成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缺失,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效率低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自我生成能力、把课堂教学当作愉悦的知识体验,这是当代大学教育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1 “少教多学”的基本内涵
“少教多学”主要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致力于将教学从传统的“教师课堂主体”转换到“学生课堂主体”[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少教”,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积极学习、独立学习,促使学生“多学”[2]。其基本内涵就是:“少教多学”就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自我生成和灵活运用能力,真正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如图1)。
1.1 教师的“少教”
教师的“少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精力投入减少、工作任务减轻,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不管。相反,相对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发展需求,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去进行新的探索实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鞭策自己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促使自己从“教书匠”到“引路人”的角色转换[3]。
1.2 学生的“多学”
学生的“多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将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激发和养成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学习境界[4]。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知识自我生成能力,自主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獨立完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习的重心是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和知识的灵活运用上,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记忆。
2 “少教多学”的必要性
2.1 《药理学》在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科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如图2)。
2.2 《药理学》在药学专业中的学科任务
《药理学》的发展要以现代化学、生命科学等知识为基础,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和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以科学实验为手段,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其体内变化过程,因此药理学既是理论科学,又是实践科学。其主要的任务是(如图3)。
2.3 “少教多学”在《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药理学》理论知识相对枯燥,知识迁移面广,药物更新换代快,教材内容更新慢,甚至出现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等现象。单靠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甚至学生在学完之后,不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用药问题。这完全违背了我们教学“探究性、问题性、生活性、能应用”的初心。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自我生成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药理学》课堂教学采用“少教多学”显得尤为重要。
3 “少教多学”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以抗心绞痛药物为例,课堂教学如何运用“少教多学”,供大家参考(如图4)。
3.1 以问题为导向,为“多学”激发学习兴趣
“少教多学”改变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是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而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将学习目标设计、提炼、概括、分解成一个个具有新颖性、现实性、生活性和能解决的学习任务,并将能解决这些任务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课前能从资料中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和问题情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任务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多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2 以活动为载体,为“多学”提供探究思考
学习动机是学生愿意“多学”的前提条件,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要对学情进行仔细分析,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中。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对早已掌握的内容失去学习兴趣,也不会让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学习内容感到举步难前。设计可感知的、可操作的、可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让问题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
3.3 以交流为契机,为“多学”提供展示机会
自我展示是一种具有激励意义的挑战性学习活动,不仅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同时还对其他同学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展示的问题可以提前给学生自主准备,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形式总结交流。教师对同学的自我展示予以及时评价和肯定,目的是要激起学生的自我学习获得感,从而强化学生知识自我生成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在自我发现中获得知识的能力。
3.4 以引导为突破,为“多学”提供方向保障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自我认知能力有高有低。对自我认知能力不强的学生,完全让他们自主学习会面临非常多的困难,有的甚至会因为困难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对这部分学需要提供教学支持和及时引导,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准确进行点拨引导、查遗补漏、扶正纠错,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起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最终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
3.5 以评价为手段,为“多学”提供动力反馈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准确、公平、有效的评价并及时反馈,对强化学生下一阶段的“多学”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小组讨论参与情况、个人展示情况、小组汇报情况等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目的是强化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情感的投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卷评价中应结合专业特色,体现“探究性、问题性、生活性”特点,将传统考核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等识记性知识点融入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简单的记忆和重现。
参考文献:
[1]何传杰,刘栋梁.少教多学: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02):6-8.
[2] 梁晓芳.探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五官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81-82.
[3] 彭玉兰.谈“少教多学”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6,29(03):225-226.
[4] Tee Pei Leng Kelly, Rasiah Ratneswary. 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 Enhance th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an Innovative Curriculu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Measurement (IJCDLM),2021(02):29-42.
課题名称: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少教多学”理念下《药理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合同编号:2016JGB283
364350058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