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冰冰 王幸运 梁小安 李姗姗 王小光 魏家华
[摘 要]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任务。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根本任务为研究目标,对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并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设路径——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基础;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点;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建设教师队伍,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关键。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72-03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有所改善,但是“重知识轻素质”现状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当前,国家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并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高等院校工作的根本标准。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自文件颁布起,教育界、学术界等就高度关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如何全面落实此任务进行了广泛分析与深入研究。2020年,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同年,韦阳探讨了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实现中的作用。2021年,蔡新职等以高职院校为分析对象,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育人实效等方面探索了如何落实根本任务。尽管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目标,从“课程建设是基础、课程思政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关键”三方面,探索了高等院校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可行路径,为实现“三全育人”奠定基础。
二、以“金课”为标准进行课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
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打造金课”。课程是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其核心在于关注教材和关注课堂。本章将从课程教材、课堂教学两方面,说明课程建设是落实根本任务的基础。
(一)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教师按纲施训、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工具,在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作用显著。教材作为呈现知识的教学用书,它既具有传播知识的工具属性,亦具有体现价值观念的社会属性,高质量教材要体现出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如果教材设计仅仅是灌输知识,那么自然无法支撑对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目前,高校教材体系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课程教材的首要作用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当代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各类在线开放课程等电子资源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海量的电子类教材,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资源,而且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与动力。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对教材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材所传播的专业知识,除了具备正确性和权威性以外,还要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内容陈旧、思想落后的教材,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对教材甚至教育失去信任。另一方面,部分教材存在“忽视价值培养”等问题。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依托,更承担着学生价值观培养的职责。课程教材应发挥显性和隐性的双重作用,发挥价值引领的关键作用。学生若不能在课程教材中汲取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知识,便会转向课程教材以外的网络资源,而网络资源质量良莠不齐,难以保证知识的权威性,难以保证价值观的正确性,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此影响十分深远,短期内难以消除。
鉴于高校课程教材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应首先着眼于课程教材的内容体系建设。优化教材体系结构,体现学科特色与发展前沿,加强教材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与此同时,高校教材建设应体现人生观的培养价值,凸显铸魂育人作用,发挥人才培养效能,更好地落实根本任务。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当前高等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时间占据绝大部分,因此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需要高等院校教师精心组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和参与度,更要从深层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课堂教学会影响课堂之外的诸多环节,只有学生具有内动力,才有可能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当代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教师和教材并非信息搜集、获取、处理的单一来源,海量电子信息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学习获得感、教学过程满意度以及知识获取成就感,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亟待创新,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科学选取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等不同类型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其与老师共鸣。同时,高校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務的,如若没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一堂教学形式再新颖的课堂,也无法成为学生认可的好课。因此,紧抓课堂教学才能促使高等院校教育健康发展,才可以进一步全面落实根本任务。
三、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上升为国家的整体战略部署。当前,高等院校均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会议研讨、教学竞赛、示范课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成绩。但是高等院校中的个别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缺乏深层认识、参与热情不高、落实形式化、存在抵触情绪,对于课程思政存在片面认识甚至是误区,例如没有时间落实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只是课堂思政,非思政课堂无法融入思政元素等。这些片面认识和误区阻碍了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进程。
课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都与高等院校立德树人任务息息相关。高校个别教师认为立德树人仅仅与思政课程有关,仅需思政课程完成任务即可。事实上,高校专业课程占比更大,因此价值引领仅靠思政课程远远不够。高等院校教师均应该承担起课程思政的责任,所有课程均应该体现“思政味”。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均在不断推动课程思政进度,争取思政全课程覆盖。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育人之汤,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实施过程中,一要重视方式,二要重视内容。本章将从课程思政方式和课程思政内容两方面,说明课程思政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点。
(一)课程思政方式
落实课程思政方式,应实行“精准滴灌”,让价值传递逐渐渗透。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易出现“两张皮”现象,要么无法引入思政元素,要么过于形式化,痕迹太明显。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当代学生对高等教育要求显著提高,不仅要求教育内容有吸引力,而且能够完成应付考试任务,更重要的是期望教育能够引发其深层次思考。对于课程思政,学生与高等院校教师类似,有着个人的判断和认识,过于刻意地进行课程思政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甚至会引起反作用。
在實现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纯粹灌输式的课程思政需要变成潜移默化的渗透式,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如盐入味”。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院校教育全周期,包括教材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课程目标设定、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预习、知识讲授、教师提问、教学反思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内容
在落实课程思政内容方面,要重视体现专业课程特色、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从文化、政治、教育、军事等方面,全方位持续剖析专业知识内涵。同时,在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要重视身边的人和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联系国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话题、学校重要新闻、杰出校友、优秀教师、突出学生等,让课程思政能够切实做到够得着、接地气。不能局限“思政”范畴,凡是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等正能量的育人元素均属于课程思政范畴,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高校教师应深刻意识课程思政的意义,不断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四、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建设教师队伍,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高等院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高校教师提高个人素质需要重视教学与科研共同进步。教学方面,高等院校教师应常讲常新,不断更新迭代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博的知识储备、复合的知识体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的课堂教学组织和设计,都是教师发展需要具备的素质。当前高等教育十分重视教学竞赛,力图通过教学竞赛提高院校对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高质量精品示范课。科研方面,高校教师应学高为师,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用高水平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是可以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科研工作考验教师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体现教师对专业领域的深入挖掘和探究。没有科研上的创新与探索,教学将无法有更高层次的突破。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和行动,是最真切的言传身教,是最直接的思政教育。只有学生真心信任教师,真心喜欢课程,才有可能引发自主思考,才有可能更深入地落实根本任务。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借由教师的践行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教师是高等院校与学生、课程体系与学生、专业知识与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教师队伍要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以理服人,用坚守信仰的真切初心以德感人,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五、总结
针对高等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求,本文以高等院校为分析对象,以立德树人为研究目标,从“课程建设是基础、课程思政是重点、教师队伍是关键”三方面,对高校全面落实根本任务的路径进行了探析。以“金课”为标准建设高水平课程,以入脑入心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以教书育人为职责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落实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可为实现高等院校“三全育人”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秦素玲.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9):37-39.
[3]韦阳.课程思政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的作用:评“立德树人——高校生活德育实践”[J].社会科学家,2020(11):164.
[4]蔡新职,吴保军,朱元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 23(5):24-28.
[5]吴岩.建设中国“金课”[A]//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C],2018-11-24.
[6]侯坤,李丹,孙晓惠.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内涵与实现机制探析[J].理论观察,2021(5):159-161.
[7]李明珠,杨波,王敏.以“四史”教育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5):6-11.
[8]李强,武狄,吴新文.构建当前大学生德育实践体系的必要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18):112-115.
[9]洪岩.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德育实践平台“五大体系”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9(19):112-113.
[10]薛晶晶.新时代高校德育实践教育模式探索: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双百”德育实践课堂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6):64-66.
[11]田慧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3-8.
[12]景安磊.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48-49.
[13]樊哲,钟秉林.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模式、成效、问题及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3):13-15.
[14]胡叶帅.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模式思考研究[J].青春岁月,2020(26):170.
[15]杨潇潇.高校思政理论课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J].人文之友,2019(13):109-110
[16]盛良元,高博,郭轶.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和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7):108-109,112.
[17]钱小林.高校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46-47.
◎编辑 薛直艳
Study on the Path for Carrying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UO Bing-bing,WANG Xing-yun,LIANG Xiao-an,
LI Shan-shan,WANG Xiao-guang,WEI Jia-hua
Abstract:The personnel culti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important for our country. The moral education is the main part for personnel cultiva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s the analysis object,an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teacher team,the paths of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with reference value are obtained. It is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s golden course for the standard. It is the key point for perform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o the mind and heart. It is important for implementing fundamental task to build the teacher team.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som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ersonnel cultivation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higher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teacher team;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216950118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