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念
摘要:目的 分析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6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蓝光照射治疗)与观察组(蓝光+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外周血指标、治疗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炎症介质以及总红胆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RBC、Hb与HCT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治疗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介质以及總红胆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蓝光;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疗效
溶血性黄疸为新生儿常见且高发的疾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亲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其红细胞,继而而引发的疾病[1]。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为常见的溶血性黄疸,多发生于出生1~2日的新生儿。该病进展较为迅速,多数患儿患病后将在短时间内表现出黄疸、嗜睡、贫血、发热、惊厥、肝脾肿大等症状,个别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从而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2~3]。另有研究指出,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症状的产生,将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在影响其智力发育的同时,还会对后续生长发育带来一定阻碍[4~5]。本研究旨在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60例,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日龄1~6日、平均年龄(3.56±0.14)日,出生时体质量为2.68~6.98 kg、平均出生时质量(4.85±0.21)kg。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日龄2~6日、平均日龄(3.58±0.13)日,出生时体质量为2.71~6.98 kg、平均出生时质量(3.61±0.14)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儿入院时均伴有较为典型的疾病症状,且经相关诊断后符合临床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诊断;患儿监护人与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研究授权书。
排除标准:研究期间仍表明参加我院其他项目或调查的患儿;临床资料不齐全的患儿;体质特殊(如合并其他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无法有效配合研究的患儿;出生体重过轻(<2kg)的患儿。
1.2 方法
待患儿入院后,以查体与诊断结果为依据,给予纠正酸碱平衡、补液、能量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将照射参数与单面功率分别调整为430~470 mm以及160 W,照射灯管高度距离患儿皮肤35~50 cm,期间遮盖患儿眼睛、会阴及肛门等处,每日照射最佳时长为8~12 h,并以其黄疸消退情况为依据合理调整照射时间,72 h后将照射灯电源关闭,并留院观察24 h。若患儿观察期间TBil水平未见明显下降,则可对其进行间断式治疗,直至TBil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用药标准为1 g/kg,静脉滴注1次。
1.3 观察指标
(1)外周血指标:包括TBil、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2)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以及治疗所需时间。(3)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炎症介质:治疗前与治疗后72 h,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两组患儿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另采用C反应蛋白分析仪检测两组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5)总红胆素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外周血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RBC、Hb、HC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降钙素原、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儿总红胆素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24 h、48 h、72 h、总红胆素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为儿科常见疾病,是因母子血型不合、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患儿临床多伴有贫血、黄疸、发烧等临床症状[6]。随着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病人数的增加,如何有效治疗该疾病已成为临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7]。
既往临床多将蓝光照射治疗视作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首选,该方法可通过物理性能量照射患儿皮肤浅表组织,使其体内的胆红素结构与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并使胆红素通过尿液、胆汁等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控制病情发展[8],但蓝光照射治疗的见效速度较慢[9]。人免疫球蛋白进入患儿体内后,可有效提高IgC水平,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进行结合,在纠正患儿免疫缺陷、及时阻断抗体反应的同时,可进一步减少胆红素的形成,抑制其溶血发展,现已成为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全新方法[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RBC、Hb与HCT显著高于对照组,TBil、治疗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介质以及总红胆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徐杨,田云龍,李年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茵陈胃苓退黄合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7):20-24.
[2] 张卓辉,吴国豪,吕川.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2):4125-4127.
[3] 陈勇,张勤.消黄汤经验方和穴位按摩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8,13(1):112-115.
[4] 吴随云,康淑琴.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0):1768-1770.
[5] 师淑锋,陈新亚,李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2):1832-1834.
[6] 康健泉,黎日保,张卓辉.单次高剂量和常规剂量静脉输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对比[J].北方药学,2020,17(1):89-90.
[7] 潘军平,王水云,温晓红.茵栀黄颗粒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5):871-874.
[8] 侍海棠,杨婷婷,刘静,等.早期间歇蓝光照射联合益生菌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免疫能力黄疸指数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6):924-929.
[9] 李文秋,冉俊,郭芳.人免疫球蛋白联合茵栀黄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及NBNA评分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8):1240-1241.
[10] 黄蓓,郑义雪,谢丽.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免疫功能及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5):62-65.
[11] 霍静雨,雷东红,闫凡,等.四磨汤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2,46(3):383-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