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因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而引起骨质脆性越来越高,骨折风险较大。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老人是高发群体。原发性骨质疏松典型症状是骨质脆性持续增加,骨折风险较大,且未出现明显、强烈的疼痛感时难以察觉。随着病情的加重,骨质疏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对骨质疏松诱发因素进行积极防治。
什么是原发性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一种典型的代谢性骨病,骨量与骨质持续降低。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其实,骨质疏松可出现于任何年龄及性别中,只是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是高发群体。
原发性骨质疏松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
虽然原发性骨质疏松并不是遗传性疾病,然而有遗传倾向。若父辈患有骨质疏松,那么下一代患上这一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分析原因,在于一家人生活、饮食习惯较为相似。
缺乏运动
运动对骨骼刺激较为强烈,可使细胞活性持续增长,骨骼更加健康。而长时间久坐,刺激便会慢慢消失,影响骨骼健康。
雌激素因素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可影响1,25-羟化维生素D3的生成和活性,减少肠道中钙的吸收;增强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敏感性,使骨吸收增多;还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强破骨细胞功能,加速骨量丢失,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疾病因素
有的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导致骨质疏松更为严重。有的患者因患上严重疾病需长时间卧床,骨骼运动不足,肌肉会不断萎缩,骨质疏松出现率也较高。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骨折
对原发性骨质疏松而言,脆性骨折是典型、严重的并发症。
疼痛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典型的症状,腰背痛较为常见。疼痛会顺着脊柱慢慢向两边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有所缓解;自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强烈,咳嗽、弯腰、大便用力时疼痛加剧。一般情况下,当骨量失去12%的情况下,人体才会出现骨疼痛感觉。
身长缩短、驼背
在疼痛感出现后,身长缩短、驼背、脊柱侧弯的情况较为常见,原因在于骨质疏松后椎体被严重压缩。
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后,患者胸、腰椎会出现压缩性骨折的情况,久而久之造成胸廓畸形,并出现胸闷、呼吸不畅、气短。
原发性骨质疏松防治方法
摄入足量的钙、维生素D,适当补充雌激素
(1)补钙:钙质是骨骼的关键组成,而食物是钙的主要来源。对此,日常生活中应多吃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酸奶等奶制品。每天喝一杯牛奶(至少250 ml),摄入豆制品100 g、碳水化合物250 g、蔬菜水果500 g。同时,经常到户外晒太阳,激活更多的维生素D。注意,晒太阳要使皮肤同阳光直接接触,不得隔着玻璃晒。
(2)补维生素D:为了能够确保钙质充分被机体吸收利用,可摄入一些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可从儿童时期开始补充维生素D,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骨峰值。老人由自身肾脏合成1,25-羟化维生素D3减少,必要时可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维持正常血钙水平,减少骨量丢失。
(3)补充雌激素:随着女性更年期的到来,尤其是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会持续降低,加速骨量丢失,此时可采取雌激素替代疗法防治骨质疏松,有效降低骨折风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生活。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酒精均会影响钙吸收、加速骨量流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做到不吸烟、少饮酒、不酗酒。同时,少喝咖啡、浓茶及控制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充足睡眠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加强运动
加强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保证加在骨上的负荷大于日常活动中的负荷。有的人认为多吃钙片就可预防骨质疏松,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单纯补钙效果并不理想。补钙时还应在超负荷状态下进行运动锻炼,使骨组织完全吸收钙质。运动锻炼能够强烈地刺激骨代谢,增加骨量,改善骨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增强骨的强度。长时间缺少锻炼的人到了老年期骨量会迅速减少,极易出现骨质疏松,甚至骨折。对此,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加强运动锻炼,负重运动每周4~5次,抗阻运动每周2~3次,每次不得低于20 min。例如:青壮年可参与到一些大运动量的球类运动;老年人可参加散步、慢跑、健美操、慢舞等运动项目。长期有效的锻炼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药物干预
针对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密度T值≤-2.5)和骨量低下的高风险人群(-2.5<T值<-1.0),可接受药物干预。若未测过骨密度就已经发生了脆性骨折以及在骨质疏松自我筛查为“高风险”者,也可接受药物干预。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有促進骨矿化类、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中成药等。这些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早期给予体疗、理疗、心理治疗,同时加强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时间不注意锻炼、钙摄入量不足、不合理生活习惯等造成的。从青年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提高骨峰量、预防骨质疏松。有老人应勤于体检,预防骨质疏松。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如此才可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