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抗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1]。同时,教育部等4部门在2019年4月联合发布《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方案提出,从10个左右领域做起,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1+X”证书制度试点已经完成了第三批试点申报、审核工作,第一、二批部分试点已开展师资培训、学生培训、考证等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启动,很多院校进行了积极的实施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许多专家和学者在“1+X”证书制度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申会明对“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践与提升路径进行了探讨[2];唐臣总结职业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在“1+X”证书制度下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3];胡洋探析“1+X”证书制度下基于“课证融通”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4];易伟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5]。基于以上文献, 本文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该校现代物流管理类专业在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措施。
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智慧物流时代对人们的物流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行业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评价和要求倾向于考查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1+X”物流证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更加注重职业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要求,促使职业教育专业考核和职业技能标准高度融合,完善了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
传统的物流教学,虽然也有实训教学,但是大部分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差。为了推进“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可以通过线上专家讲座、线下证书培训、实操考核等多种教学方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加强了考证内容与课程教学改革之间的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已经不能符合现实需求了,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X”技能证书融入物流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强化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丰富了职业教育培训的实践经验,所以“1+X”证书制度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体现。
结合物流行业人才需求发展的趋势及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整合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所学的技能要求,基于物流工作过程中的原则,将现代物流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成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确定物流管理技能教学内容;参照物流企业技术标准、岗位规范,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物流技能学习应达到的职业要求。根据对物流岗位群的调研,结合教育实践和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
通过物流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授课计划中融入“1+X”技能证书体系内容,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实施课证融通;并进一步探讨在《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和《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教学标准中融入“1+X”学习领域,融入标准的具体内容并付诸实施,如表1所示。
表1 现代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衔接融通
我校商贸系自接到试点工作通知后,认真领会相关文件精神,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积极开展相关研讨、组织、实施等工作。根据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司函的关于做好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试点事项说明等文件要求,我校商贸系成立现代物流管理职业证书试点项目工作组,从制度保障、设备保障、师资保障、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全力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后,商贸系依次分批完成了实操场地建设、实训设备与考试设备采购、师资培训、课证融通研究、教材征订、考核站点申报、软件安装设备调试、制定并实施学生培训方案、布置考场等工作。
为了保证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过程顺利展开,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物流实践技能,学校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打造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又可以兼顾培训需求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水平和技能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将“1+X”物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师资培训纳入学校物流管理教师职业素质计划项目。为了保证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具体措施如下。
2.3.1 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和参与校内外各种教师培训,与本地的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布置实习实训任务,要求物流专业教师每年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并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过程中,与物流企业一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能力目标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水平。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至今我校共计8名专业教师先后参加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师资培训,并申报成为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评员。
2.3.2 加强职业技能竞赛能力
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种有效的创新和实践模式,已逐渐成为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专职教师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借助于技能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技能水平,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技能教学上,要提高意识,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学校、教育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充分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3.3 提高教师参与试点工作力度
定期召开专业教师“1+X”专题研讨会,阶段性组织研讨课证融通、考前培训方案制订、题库教研、样题分析等专题。通过专业调研和教研室研讨,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授课计划中融入“1+X”考核内容。专业教师进一步探讨在《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和《物流综合作业》课程中融入“1+X”学习领域,融入标准的具体内容并付诸实施。
在技能教学上,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可以共推“岗课赛交融”教学模式,引领物流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引入职业院校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开发技能大赛的教学标准衔接融通方案,把技能大赛的各项流程分解和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参加、组织技能大赛,在学生选拔、日常训练以及技能教学上,请行业专家指导。通过推行“岗课赛交融”,引领专业建设,让教师参加物流技能大赛,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
2.5.1 实训基地配套升级改造
现代物流管理实训室主要有现代物流仓储实训中心、配送规划设计室、供应链规划设计室、物流师职业资格鉴定室等,现已配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对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场地,实训室配备必要的专业物流实训设备;建立了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投入的实验实习设施、设备费用共计1 277万元,生均设备费用约为11 241元,能满足专业群各专业的实训需要。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站点实操考场建设标准》,完全达到考核站点的硬件要求,满足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需求。
2.5.2 考点组织建设完备
按照《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核站点管理办法》,学校考核站点应配备相应的考核管理团队,主任负责统筹、制定考核站点管理工作方案,考务人员负责开展、实施具体考务工作,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运行、 维护考务平台和考试平台系统操作,考评员负责考评工作,保证考试的顺利组织和进行。
2.5.3 进一步规范考试组织管理
“1+X”考试过程中,应该进行规范考试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在考试前,及时通知物流管理专业考生考试时间和地点;同时,做好线上和线下考试考场布置工作,以及校内考试宣传工作,在考场周围设立信息栏,配备志愿者引导考生进入考场。在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坚决杜绝考试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和做法,做到公平、公正。考前一周,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明确监考职责,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过程中,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推进课证融通,逐步将物流专业的技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通过赛训结合、校企合作、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师资培训以及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元化方式,发挥“X”对“1”中的技能、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强化、补充与拓展作用,推进“1”和“X”有机衔接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