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如花 (广州工商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高校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自己的“那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将思政育人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同样需要“坚守岗位”,守好自己的这一段渠,务必保证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不断链”[1]。
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出生的时候物质供应相当丰富。这一代人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尤其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被这样精心培育的大学生应该更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忽略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使其爱国主义意识淡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在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多地给子女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注重对孩子书本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精神层面的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获取西方媒体的信息途径越来越便捷了,深受西方媒体发布的一些抹黑和分裂我国的言行的影响,长此以往,会改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进而弱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为了消除西方国家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民族情感势在必行。
中国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除了思想政治类课程,其他课程很少涉及思政及爱国主义元素,这使得当代学生对于爱国思想的认识不足。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生将来从事物流各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同时,《供应链管理》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强调IT是供应链管理运行的技术支撑,是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围绕“思想引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深入挖掘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设计和优化课程的各个环节,将供应链管理这门体现目标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建设成课程思政示范课。
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如下能力:
a.学习能力;
b.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d.学生运用供应链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e.学生的爱国情怀;
f.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
g.学生实事求是、节约意识;
h.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很多企业倾向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商家与其组成战略型合作伙伴关系,以全球化的观念,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从全世界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使其更有市场竞争力。所以,目前供应链的涉外元素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国际物流是物品从一个国家(供应地)向另一个国家(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国际物流中的物品主要是指国际贸易中的商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他领域对国际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强,物流领域本身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范畴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倾向于选择国外的商家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原材料与零部件由国外供应商提供,但成品的最终装配仍在国内,在某种情况下产品也可能运往海外销售。
考虑到人工成本、赋税、能源价格补贴、员工医疗等方面的因素,一些企业将原先设立于本土的工厂搬到国外,即产品生产在国外进行,但成品运回国内进行销售配送。
全球供应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以全球化的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全球不同的国家,根据企业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全球化供应链能实现一些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商业活动相互关联,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发生在全球不同的工厂,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涉外元素日益增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彰显“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使其具备相关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自觉担当起时代、国家、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成为强国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供应链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主要是在对应章节引入相应的案例或视频(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链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
续 表
上表是通过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深入挖掘每个模块可能融入的思政元素,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进行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思政教学的宗旨,又充分反映了《供应链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内涵。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是教育的践行者,是人才的塑造者,想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目标,教师本身应德才兼备,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和前提。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这项工作中,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担负着重要的、引领性的作用。首先,学校在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例如,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培训、鼓励教师与其他学校的优秀思政教师合作交流、为构建思政案例库提供资金支持等,这样做不但能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思政理论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及育德能力,而且也能为教师的课程思政积累相关素材资源。其次,学校应鼓励本校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组成思政教学团队,相互配合,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共同开发思政案例。最后,选择优秀的思政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思政示范课堂,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专业课教师的育德能力,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3]。
课程思政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除要加强自身的思政素养外,还要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慕课、翻转课堂、情景互动、任务驱动、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思政教育渗透。例如,明确课程中每个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结合专业进行自主性地学习或研究,积极开发涉及国计民生方面的思政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
如果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和前提,那么思政素材就是课程思政的基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教师的育德能力再强,如果缺少相应的素材资源,也会使育德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即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案例库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素材,使其能更恰如其分、多角度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价值引领的统一。
《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应注意规范性、实用性和时效性,同时,案例库的建设应该有供应链管理领域专家的参与,只有经过专家审核修正的案例才能进入案例库,以此来不断提高供应链思政案例库的质量,为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内容丰富的案例素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