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2-03-17 23:38:55盐城工学院
成才 2022年3期
关键词:树人高校教师立德

■ 盐城工学院 刘 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切实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大学生其“三观”以及身心发展正处于形成的关键阶段,所以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重要基地,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而教师只有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才能让大学生明确政治立场,重塑理想信念,让学生成为“大写的人”。

1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传承传统德育思想的深刻彰显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诞生出众多优良的德育思想,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意识到德育思想对培育人才的重要性,直至今日这些德育思想也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熟知的知行合一、克己修身等,而立德树人理念正是对传统德育思想文化的深刻彰显,新时代下高校要继续传承德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为如今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牢理论的根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1.2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足之本

高校要担负起培育人才的职责使命,而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其价值观是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三观”扭曲的问题。所以高校首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育人之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立德树人落实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牢记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

1.3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基础

德为立身之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落实教育任务,在教学中不但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紧密的贴合国家的民族发展。培养大学生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如今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家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只要培育出高素质人才,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所以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学生人格,共同写好中国梦的高等教育新篇章。

2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教师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践行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部分教师的思政素质不高,导致了对于教学内容不能够向学生进行细致的解释。如今我们正处于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发展的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也逐渐地呈现出多元化,所以高校教师在向学生授课时,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实说服力来讲解课本内容,而目前大部分教师都只是苍白的讲解课本知识,无法运用课本的内容来讲述现实。而这些现象多是因为教师其思政的学习不够深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够透彻,从而出现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问题。

2.2 外部环境阻碍思政教育

步入21世纪,各类信息科技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多元化的思想文化也在同一环境下迸发。高校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而各类思想的碰撞很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树立,产生出如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利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如今崇尚自由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较为开放,这就导致了学生出现立场不稳的现象。同时目前高校学生多以“00后”为主,其内心浮躁,“德”与社会核心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出入,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思政教育工作实行的难度。

2.3 缺乏合理的教学手段

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还较为固化,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营造“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更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而教师应该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于社会实践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

3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3.1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立德树人落实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水平强的人才队伍。教师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工作。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其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后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必须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在教学工作中具备一定的工作责任心,新时期下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应顺应时代发展特点,切实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建设新时期师德师风,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底,争做“四有好老师”,通过树立自身的崇高品德,以身示范引导学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日常的思政教育教学中,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校为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对校内现有的教职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从而让教师在培训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大力地引进优秀人才,通过良好的福利与薪资等作为吸引人才的条件。高校还要加强教师管理,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教职工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职工考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工作表现等进行考评监督。

3.2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强立德树人效果

在如今的立德树人的理念下,高校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德”的含义,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实现立德树人。高校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树立好家国观念,从而能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紧密地与党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可通过选取真实的榜样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感知与理解。同时鼓励学生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在生活中的实践达到理论上的理解和情感的认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摒弃以往单一的理论教学,创新教学手段,从而能够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高校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手段。

如“翻转课堂”教学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的翻转,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资料的收集查阅,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案或者视频来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在老师与学生也可以在课上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多媒体教学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如今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引入信息科技,而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也可以积极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如今的各种学习软件,学生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快速地进入网络课堂的学习中,高校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类技术,将思政教育与其进行融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学生在手机上学习就能够掌握知识。通过利用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从而让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向现代化智慧课堂进行转变,让学生能够对思政学习更加感兴趣。高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接受并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3 培育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实现立德树人任务

首先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先播种,然后慢慢等待收获的过程。高校教师需要对学生播下思想的种子,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感以及心理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政教育。

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智的不成熟的现象,高校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指点与教育。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其思想是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校教师就需要及时地掌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中或者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培育学生思想中推动自我发展的积极因子,从而使学生能够成为自我教育者,进而一步步地向立德树人的目标前进。高校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思政教育课堂上的相关理论或者是课外的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自我发展,传递立德树人教学内容。总之,在立德树人的教学背景下,教师积极地将教学内容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形成自发性的道德行为习惯,形成自我发展的意识,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4 结语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基地,高校应切实的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明确立德树人理念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下,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这既是国家向高校提出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下对大学生寄托的希望。高校教师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出教育学生的最优路径,发挥“立德树人”积极作用,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开创思政教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树人高校教师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现代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5-30 08:48:00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2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0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