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2-03-17 22:02周虎生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武术共同体中华民族

周虎生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有效举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论述,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1],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十四五”时期,中国正处于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既需要民族精神层面的激励导向作用,又要在民族意识方面发挥凝聚团结的效用,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秉承着优秀的民族精神,精诚团结、握指成拳,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在中华民族交流交融的漫长历史中,武术精神的纽带作用功不可没,它是中华民族以文化理论认同、技击方法认同、道德情感认同为基础而形成的民族体育共同体,在促进武术发展、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简言之,武术发展靠的是文化底蕴,更是精神传承,武术精神就是这个民族体育共同体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精神支撑。虽然武术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又贯穿于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是一种历久弥新、旧而不俗的精神力量,归根结底,武术精神具有与时代精神相互调和的活力,彰显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武术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弘扬武术精神?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八大以来,提出弘扬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指出了弘扬武术精神的具体思路,又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弘扬武术精神,是凝聚民族团结、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的大国精神力量,是弘扬武术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

1.1 武术精神的基本内涵

武术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完善发展,通过武术理论融合贯通、武术技击方法创新发展以及武术道德准则的价值认同等方面长期积淀并不断升华的精神彰显,是各民族习武群体或受众群体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传统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是中国人民或特定受众群体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当前,人们对武术精神的认知,受时代背景和个人视角或是思维认知的影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武术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具有差异性,但是,武术精神是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并在武术实践中提炼出的优秀思想理念,展现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或是富有正能量的精神导向,是学术界和武术界统一的认知和理解,反之,人们不能说懦弱、柔顺、胆小等人类负面特质是武术精神,也不能说心胸狭小、欺软怕硬、狂妄自大等具有负面之词来形容武术精神。从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中审视,武术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概念,而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念思想,是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内生的结果,反映出武术文化思想的核心和精髓[2]。从武术精神外在具象看,武术精神彰显和传递的是一种果敢自信、奋发自强、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再从武术精神内在抽象分析,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呈现,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精神、性命双修的人本主义精神、德为技先的武德精神”等。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人民幸福的各个历史时期,或“顺境”或“逆境”中,都可以激发中国人民高昂向上的武术精神,提倡和弘扬武术精神,这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又是武术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的内涵升华。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表重要讲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国家统一方面、民族团结方面以及精神力量层面发挥的重要作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精诚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一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统一性,即国家认同;二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性,即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实体。其次,理性分析共同体的逻辑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包括命运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方面,是能够凝聚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一切共同体载体[4]。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九大报告中生动地把石榴喻为国家整体,把石榴籽比作56个民族,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把各个民族的联系铸就石榴籽一样,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从而促使各个民族在共同团结中奋斗前行、在共同互助中繁荣发展。最后,意识的哲学意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意识”的内涵,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反映事物外部现象的感性认识,又包含理论认识层面的概念、判断以及推理等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5]。概而言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内涵的把握。首先,是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和理解;其次,共同体的构筑与架构;第三,回归到“民族意识、家国意识、荣誉意识”等思维意识层面,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国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共识,它是集共同家国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认知观为一体的集体感认同,并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心理认知的一致性和共识性,表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2 武术精神的基本构架与主要内容

2.1 忧国忧民、从容报国的爱国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是古时全民“执干戈以卫社稷”的爱国举动,还是近代孙中山先生推崇的“盖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的尚武精神,都是武术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思想行为举动的彰显和体现,尤其是在近代时期,国家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涌现出一大批武术仁人志士,他们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和滋养,具有高度自觉的家国责任感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悲悯情怀,心系国家、情牵民生,为强国强种、保家卫国贡献力量,像被历史铭记和人们熟知的谭嗣同、秋瑾、孙武、黄兴等革命者,尤其是著名的 29 军大刀队,抗日战场上武术展精神、大刀显神威,铸就了铁血军魂、铁血武术魂。还有著名武术拳师,如近代武术大师霍元甲、孙禄堂、韩幕侠、蔡龙云等人以精湛的武术技术击败外来侵略者,挫敌嚣烟、扬我国威。此外,还有很多默默从事卫国强种的基层群众,拿起大刀、长矛,以武强种、以武卫国,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仅是展示武术技术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他们身上彰显的不甘“东亚病夫”耻辱而向世界展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术精神,标志着一个民族为保卫家国表现出来的精神韧劲。同一时期,武术爱国组织也应运而生、层见叠出,如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精武体育会倡导以“爱国”为首要宗旨的乃文乃武的精武精神,中央国术馆以“强种救国,御侮图存”为口号,都在保卫家国中发挥重要作用。抚今追昔,武术先烈的英勇事迹以及激发出的爱国情怀,实为中华儿女效仿、传承和发扬,也为武术事业发展奠定了精神坐标。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习武者首要精神要义,又是所有忠勇爱国之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即使不习武,亦能如此[6]:发扬传统文化中“精忠报国、强种御辱,秉存大义、不畏强权”的精神品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彰显“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激发“敢于亮剑、一往无前”的爱国热情。

2.2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周易·象传》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的积极进取精神,生动阐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发向上精神,体现着中华儿女不畏艰险、不屈不挠、不甘屈服、刚健中正、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处世之道。简言之,君子既要在刚健中自立自强,又要有为于社会和国家,正是在历史进程中秉承的这一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7]。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传统,也深深地融入武术文化理念中,成为武术发展的精神食粮。武术作为一项搏杀技击运动,习练武术自然充满尚武、勇武的进取精神,《角力记》中记载,“夫角力者,使观之者远怯懦,成壮夫,已勇快也”[8],继而促成了祖逖和刘琨“闻鸡起舞”奋发进取的历史典故,以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坚持不懈的武术实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武术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武术对生命的思考与尊崇,把个人生命的意义熔铸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从而衍生出“性命双修、身心并育、文武兼备、天人合一”武术文化理念,培养人们勤奋好学、刻苦锻炼、果敢坚强、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质,具备“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的人格修养。从习练武术过程中磨炼心智、强健体魄,从而固体强本、培根铸魂,展现浩然之气的大丈夫精神面貌,进而达到“自立者自强,自强者方能立世”的处世之道。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不仅是习武者的立身之道和处世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

2.3 锄强扶弱、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

侠义文化古已有之,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朱子·诗传》记有“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汉书·地理志》记载“吴越之民‘好用剑,轻死易发’”,都是中华民族勇武尚侠的历史彰显。侠义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在历史长河中不乏豪侠义士,无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中荆轲表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或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情境中,中华儿女怀揣的家国民族大义,还是谭嗣同在其《仁学》中倡导中国人民发扬勇敢无畏的侠义精神和尚武习俗,皆透露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英雄意识和侠义情结。长期以来,侠义精神经过儒家思想的浸润与规范,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凝练和归化,侠义文化逐渐升华为具有正能量的正义文化,由“快意恩仇的匹夫之愚侠”转化为“为国为民的勇者之大侠”。大侠之风,既有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侠之风范,又包括舍生取义、匡扶正义等侠之义举。当然,武术与侠义精神休戚相关、血肉相连,武术让侠义精神更加具体和生动,侠义精神让武术价值取向更加具体。武术的侠义精神既规范着习武群体的侠义行为,又明确了习武群体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既有扶危济困、锄强扶弱之普通民众侠义之举,又有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家国意识风范。锄强扶弱、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千古侠客梦,也是习武群体的人生夙愿和理想信仰,表现出见义勇为、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英雄主义品质。简言之,武术侠义精神就是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因此,侠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又是习武群体的人生夙愿和理想境界。

2.4 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

守正创新是推动武术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原则和实践方法。武术文化薪火相传,既要重视武术经典理论思想和纯熟精湛技艺的代际传承,还必须致力于武术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革新。武术是中华民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它焕发出来的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顽强生命力,靠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滋养,靠的是一代代武术工作者长期的共同努力,立足武术技术实践,引经据典、推陈出新,不断充实武术文化理论思想,寓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拳理拳法、运动规律、技法要求以及攻守原则之中,反之,武术理论与技法又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例如,易经演绎太极理论,五行学说推演形意拳,八卦理论推理八卦掌及观宇宙生灵,象形取意推导各类象形拳以及“天人合一、拳法自然、内外兼修、阴阳生克”等理论都是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逐渐内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前,弘扬优秀武术文化,秉承守正创新和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充分汲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于武术教育理念以及武德思想之中,坚持把体育强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以及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武术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武术文化精神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武术文化理论呈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不是生硬的移植或简单的复制,而是历代武术工作者秉承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坚持在守正中求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既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又能展现新时代武术理念的现代性,“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扬武术之所名”,不断完善丰富武术文化理论体系。正因如此,体系完备、思想纯熟、技法多样的武术文化,不仅仅是延续古人技击方法和理论思想,不仅仅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而是善于发扬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不断把武术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发展的责任担当结合起来,实现武术技术理论思想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 弘扬武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1 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承关系

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文化内涵层面的关联性与共通性,二者在精神与意识层面具有共同的哲学基础。《辞海》中解释“精神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观念把握,特指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意识活动、思维活动和特定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意志和良心等”[9]。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通常以“思维、意识、理念”等概念来诠释精神,同时,也把精神的基本内涵纳入到哲学范畴。从中国文化层面来理解和看待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承关系,首先,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基础,都是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理论架构,故此,二者不仅限于精神与意识的区别或是联系,而是具有深层次的文化关联性和共通性;其次,“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中国文化是形成武术精神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之府和重要源泉,没有中国文化的支撑,武术精神就无从谈起,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乏善可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个认同”中,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祖国认同、民族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重要基石和链接纽带,无论是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具象表达,还是哲理思想、伦理文化、审美情趣等抽象概念,都是中华民族发自内心的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和尊崇,透过这种精神或意识,不仅能够窥探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更可以感知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思维逻辑。当前来看,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搏杀术,也不等同于一般意义层面的体育运动,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呈现和重要力量。武术作为一种运动技术,它在精神层面的展现或表露更直接、更具体,更能体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团结爱国的精神面貌和昂扬斗志[10]。因此,弘扬武术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智慧和力量统一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上来,凝神聚力、固本强魂,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成为武术精神的继承者、传播者、弘扬者和培育者,把弘扬武术精神与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一起来,形成合力,为人民、民族和国家贡献力量。

3.2 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频共振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和时代使命,从这个命题出发,具有精神激励导向的武术精神与具有民族团结属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服务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二者具有同频共振属性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应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理念是二者在历史发展中的真情流露和具体彰显,尤其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二者迸发出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意识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如清末民初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存亡之际,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强国强种”的尚武精神[11],尤其像秋瑾、孙武等人,不但代表武术群体,更是为“保家卫国”付出生命的普通中国人民,他们不畏强权、英勇斗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勇气魄,体现并彰显出武术中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勇气节和爱国情怀。民间更有一大批爱国武术人士,面对外强凌辱挺身而出,书写了激励人心的英勇典故,如王子平力挫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孙禄堂击败日本武士道名师板垣一雄、陈子正完胜英国拳术家,挫敌锐气、扬我国威,为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誉而战,就像梁启超所说:“武士以国家名誉为重,对于损害国家名誉者,刻不能忍”,真的勇士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的。另外,还有无数中华儿女为守护家园而众志成城、英勇抗敌、从容报国,体现了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爱国主义”层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高度统一性,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在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核心地位,有助于准确把握武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性,以及弘扬武术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3.3 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向互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以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建设为抓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3]。精神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弘扬武术精神不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推波助澜之效,更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弘扬武术精神,开展武术文化、武术赛事等主题活动,搭建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既使武术精神不断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而得到熔铸和升华,又使武术精神与当代思想结合,使其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充实武术精神的时代内涵,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赋予了这一传统体育项目新的生命力。总之,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向互动关系,既有利于武术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但是,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具体内涵上并不完全一致。从这个论点出发,武术精神不等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术精神并非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单的外在彰显和体现,而是以解决当前民族团结而实现凝聚力成效的精神武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不能直接取代武术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靠的是武术精神、女排精神以及斗争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人民精神谱系的共同架构,故此,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精神谱系,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源泉和基础保障。

4 结 语

武术精神的实质,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和彰显,并不断汲取时代先进理念,它是武术文化学术中的精粹思想、先进理论和时代思潮的综合反映,在精神层面、心理方面起到激励人心的积极作用或重要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和认同的重要依据,是民族灵魂和精神交互共融的内在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并不是生硬的拉扯或机械的捆绑,认知与把握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有机结合性显得尤为重要。多元一体的民族基础和文化渊源,以及对自身中国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对中国国家的认同,直接催生了以“爱国主义”为纽带的情感基础。以此为论点论据,武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文化内涵层面的关联性与共通性,同时,又具有同频共振、双向互动的逻辑关系,故此,弘扬武术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猜你喜欢
武术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