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师观

2022-03-17 22:01平,龙庆,郭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中国共产党素质

赵 文 平,龙 庆,郭 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撑。中国共产党能够永葆生机,我们的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中华民族能够走上伟大复兴之路,党的教育事业能够薪火相传,源自于她拥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源自于有先进正确的教师观作引领。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师观,意义在于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开启新的征程。

一、教师使命观:从指导社会民众运动到在教书育人中助推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一词一般被理解为奉命执行任务,与责任密切相关,通常指主体在特定的国家社会历史背景下应需求而担当的重任。教师的使命是国家和社会所赋予教师的任务,是教师应尽的一种责任。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教师,赋予了教师重要的使命,教师承担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总体而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教师使命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教师特殊的历史使命。

(一)指导社会民众运动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赋予教师的使命是“教学生革命、教民众革命”,认为教师应成为社会民众运动的指导者。杨贤江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他认为教师“不该以幽禁在校门之内,研究研究学理,教教书本,以维持个人的生活,满足个人的欲望算已尽职。教育者的人生观教育观是不局限于个人,而是公开于社会的,教育者负有社会的使命,他们应当从讲坛上解放,向着社会民众走去,参加甚或领导社会民众运动”[1]555。可见,在杨贤江看来,教师不能只追求自己的安身立命,不应将教师这一职业仅仅作为糊口谋生的手段,不应只局限于校园内的那点事,教师要关心政治和革命,关心社会民众的处境和需要,承担起解救社会民众的使命,要走出校园,领导或指导社会民众开展革命运动。1920年,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先生聘请从本校毕业的毛泽东担任一师附小的主事。毛泽东就不只是一个向学生教授知识的教书匠和教育管理者,他怀揣伟大的革命理想而从教,在从教的同时积极担负起革命的使命。1921年7月,毛泽东在为湘潭教育促进会所起草的宣言书中指出:“教育为促使社会进化之工具,教育者为运用此种工具之人。”[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教师与革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教师不是纯粹的教书匠,教师也是革命者,至少是服务革命的教育工作者。将教育者作为社会进化的积极推动者,增强了教师的社会使命感。

(二)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有着一种“革命教师”的称谓。将教师与革命联系在一起,用“革命”来限定和修饰“教师”,实质上是赋予了教师“革命”的使命。当时,教师在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开展了大量的时事政治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指出:“为着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需要大批人民的教育家和教师,人民的科学家、工程师……一切知识分子,只要是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著有成绩的,应受到尊重,把他们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财富。”[3]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教师看作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赋予了人民教师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使命。1938年春,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的《边区教师》杂志亲笔题词——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赋予教师的另一重要使命——教育新人。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教师使命观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处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任务所决定的。彼时,教师肩负着宣传抗日救国精神、传播民族主义、教导社会民众谋求和平的历史重任。

(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新人,教师成为建设新社会和培养新人的极其重要的力量,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人民教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助手。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的口号。当时全国人口5亿多,文盲率高达80%,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扫除文盲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144“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负有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幼苗的重任。”[5]106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6]而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任寄托在了教师身上。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上述可知,中国共产党赋予教师的使命总是与特定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特定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赋予了教师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7]2018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篇即明确指出,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意见的意图就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8]。由此可见,进入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需承担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知识传授者,更是促成人之为人、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源头。

二、教师角色观:从全人生指导者到国家、民族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石

“角色”一词原本为戏剧表演中的术语,指演员按照剧本规定,在舞台上所扮演的特定人物。后来,心理学家将“角色”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并将其解读为个体或某类群体在社会中被赋予的一种社会期望和所呈现出的行为方式。具体到教师角色,是指社会对教师职能和行为的期望与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在社会及教育情境中所应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教师角色观主要是指在党和国家的社会事业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对教师所应扮演角色的一种立场。

(一)全人生指导者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杨贤江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教师应扮演“全人生指导者”的角色。杨贤江认为,青年期的教育十分重要,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因为“青年期的指导,万一贻误,这不但是青年个人的不幸,实是社会全体要受影响的”[1]70。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启迪者,同时首先应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教师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择业、社交、健康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实际上,今天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与教师“全人生指导者”角色具有一致性的,是一种传承和创新。

(二)服务革命的民众导师

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教师服务革命的使命,希望教师能扮演好革命者的角色。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小学教师对待农民的态度又非常之不好,不但不是农民的帮助者,反而变成了农民所讨厌的人。”[9]毛泽东主张,教师要为农民学习文化提供服务,要做文化运动的服务者,要开启民众的新思想,而不应空喊口号,不应高高在上。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根据革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对教师赋予了更多新的角色,如“小学教师是整个革命战线上的战士”“小学教师是乡村文化的推动者”“小学教师是实施普及教育的主力军”“小学教师,不但是一个学校的主脑,而且是一个乡村地方文化的支柱;不但是儿童的先生,而且也应当是民众的导师”[10]。可见,教师的教育活动作为社会活动中的一种形态,本身与其他社会活动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同时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教师这一角色也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属性。由此,教师的角色也就与“战士”“乡村文化”“社会民众”等建立起了联系。

(三)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民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强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人民教师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在此指引下,各级各类师范学校也都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了师范生培养的重要课程。“人民教师和一切人民教育工作者是新中国儿童青年的灵魂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是一种思想的工作。人民教师是中国工人阶级所藉以实现其对国家领导的极其重要的助手,国家的将来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品质。”[11]“人民教师”这一称谓本身有着丰富和深刻的角色意义。实质上,这意味着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得力助手,是为着广大民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能够有所贡献而存在的。“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唤醒民众的政治觉悟,帮助广大民众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促进我国的政治建设。”[12]从根本上而言,教师是党的教师,教师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石。

(四)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师是“平凡岗位的不凡奉献者”[13]。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强调:“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紧紧地依靠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6]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7]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8]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赋予教师的角色重要而光荣。

三、教师地位观:从主张解放教师到将教师确立为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教师地位一般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或社会事业中所处的位置。教师地位还涉及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等方面。教师的地位关系到教师的使命和角色功能是否得以完成与发挥。中国共产党对教师地位的认识和立场关系到教师在党的事业发展中是否能够充分和有效发挥作用。

(一)改变教师地位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即认识到教师在旧社会中的地位是被动的、缺乏主体性的,诚如杨贤江所指出,“教师属于被支配阶级而不是立于支配阶级”[1]557。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特定历史时期教师地位的准确认识。当然,这不是中国共产党所希望的,恰恰是其所要努力改变的:要将教师从被支配阶级的地位解放出来,使教师成为教育的主体和社会的主人。而教师受人尊敬的地位要靠“真品行”和“真学问”赢得。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恽代英曾于1919年撰写《教师的地位》一文,认为“应该把真品行真学问教学生敬、爱、信、化,秩序不待维持而维持了”[14]。

(二)充分肯定教师的劳动价值

在革命战争年代,虽然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和稳定的社会制度与环境作保障,但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有着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传统,从观念和行动上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师的地位。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提出从事非剥削工作的知识分子比如教员、编辑员等应视为使用脑力的劳动者[15]。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教师处于非剥削阶级的地位,是一种脑力劳动者,体现出其将教师与剥削阶级划清界限的观点,将教师定位为脑力劳动者是其对教师劳动价值和地位的充分肯定。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发《小学教员优待条例》,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待遇。条例还规定乡一级苏维埃政府应发动群众帮助小学教师耕田,市一级苏维埃政府要发动群众帮助那些在城市没有田地的教师家属工作,或给予其他物质上的帮助,教师享受免费医疗的待遇。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先生在革命战争时期指出,“教师是在教育工作中占主要地位者”[16]。这一观点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对于教师社会地位和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

(三)赋予教师“人民教师”光荣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更加依靠教师,并赋予其“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1951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稳定和发展中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的社论文章,提出“要为培养百万人民教师而奋斗”的目标。1953年,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先生在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对新中国教师所处的地位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新中国人民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了,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尊重和人民的敬爱。人民教师,这是我们新社会的一个光荣称号。”[17]此后,党和国家又出台文件,就教师地位问题作出专门指示。如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指出,教师应该受到尊敬和爱护。必须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在政治上,要关心教师的进步,热情帮助他们进行思想改造,使他们具有最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革命事业心。

(四)教师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积极推动教育工作,强调必须重视教育,尊重教师,致力于教师地位的提升。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该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18]551978年4月22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再次强调:“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对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奖励。”[18]65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6年,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成立,旨在表彰优秀中小学幼儿教师,通过提高中小学幼儿教师社会地位,鼓励他们终身从事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事业。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首次从法律上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此后,又相继颁布《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瓦尔基环球教育基金会于2013年和2018年分别发布的《全球教师地位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教师地位高居榜首,在全球教师地位排名中遥遥领先。在中国,81%的受访者认同尊师重教理念,这一数字稳居全球榜首,国际平均水平仅为36%[19]。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工作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8]

四、教师素质观:始终强调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下的多方面高品质素质

教师素质观主要是对于教师的素质由哪些要素构成或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问题的认识。教师的素质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素质的总体要求。概括而言,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十分强调教师要具备正确政治方向引领下的多方面高品质素质。

(一)强调教师多方面素质的重大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就强调教师的责任重大,认识到相比其他行业人员,教师的素质要求尤为重要。他还对好教师提出了两个条件:“他须是真希望我们好的,他须是具有现代知识和现代思想的——就是他的所谓‘好’,须是合乎进步的人生的要求的。”[1]157与此同时,杨贤江还进一步提出教师多方面素质观,认为教师要“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智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1]242。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教师素质的核心观点,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德行、学识、教学艺术、体魄等多方面的素质,认为只有教师素质健全,才可能培养出健全素质的学生。

(二)确立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逐渐认识到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教师队伍,对于党的革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确立了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地位。1934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教育人民委员部订定《初级师范学校简章》,要求入学的学生“以能看普通文件的工农劳动者,在政治上积极为原则”[20]165。1942年,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颁发的《陕甘宁边区暂行师范学校规程(草案)》中,规定了师范学校的教育原则,实质上即是对教师素质的培养要求,具体为:“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民主的工作作风,养成劳动的习惯,锻炼健全的体格,充实一般的文化知识,给予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培养热心服务教育的精神。”[21]该草案明确了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强调了教师在政治方向引领下的知识、习惯、身体、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映射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教师素质观。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改造工作,致力于将“旧教师”改变为“新教师”,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的核心素质。在解放区,还明确规定了师范学校的任务,强调要“培养具有革命理想,足够从事小学教育的文化科学知识,及健康体魄的小学教师”[22],从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健康素养四大方面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对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培训,增进了教师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认识,帮助教师确立了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思想。

(三)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多方面素质中的首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多方面素质中的首要地位。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学校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在过去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自愿的原则,继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过去教师的思想改造是有成绩的,但是这次整风运动证明,要使教师们掌握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能够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不容易的。因此,他们应该继续努力,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使自己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加强自己的劳动观点,逐步地同工农打成一片。”[23]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教师不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即“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政治思想上的要求,即使拥有渊博的知识,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邓小平同志主张要提高教师的水平,包括政治思想、业务工作以及作风改进等多个方面,其中,他尤为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将其放在了首位。他认为,应“热情地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帮助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使更多的人牢固地树立起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8]65。

(四)强调立德树人引领下的多方面素质发展

新时代,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的多方面素质发展。2014年9月9日,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一种高度凝练,同时也凸显了对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素质要求。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8]其同样强调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划定师德“红线”,强化师德师风在教师素质中的核心地位。在强调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也十分注重教师的多方面素质发展。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其中针对第二、第三级认证,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对教师核心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明确师范生教师职业四大能力——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总体上,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形成了一种政治方向引领下,以德为先、以德为重的教师多方面素质发展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教师最根本的素养;具有广博扎实、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学识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关爱学生、以生为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灵魂。

五、教师发展观:从早期认识到教师自修的意义到主张构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所谓教师发展观,是指对教师如何成长发展的主张以及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认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教师的学习、教育和培养培训工作,重视教师的发展问题。从早期认识到教师自修和培训的重要意义,到今天主张构筑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旨在全方位保障教师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确立起一种基于整个职业生涯的教师发展观

通常认为,1897年盛宣怀所创立的南洋公学师范院标志着中国专门化教师培养的开启,之后在清末和民国初期又建立了一批师范学校,致力于培养专门教师。但那时人们所关注的师范教育局限于教师的职前教育,是一种终结性师范教育,尚未考虑到教师的未来发展或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发展问题。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对教师生涯发展问题就已经有所认识。杨贤江在《要怎样一种人做我们的教师》一文中指出:“知识能与时俱进……须是合乎进步的人生的要求的。”[24]在杨贤江看来,教师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主体,需要不断研修,做到与时俱进,要做一个“日新月异”的教育者而不要成为“头脑顽固”的老先生。换言之,杨贤江倡导关注教师的终身发展、关注教师的与时俱进。徐特立先生也曾主张:“师范学校之功用在养成教师,欲得此功,必不可不费时间,不可不预想未来。”[25]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已充分认识到,师范学校的教育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是一种养成教育,而非完成教育;师范学校对于教师的成长不能只考虑当下的三五年,而是要考虑其未来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彼时,中国共产党即已确立起一种基于整个职业生涯的教师发展观。

(二)主张建立“红色师范”培养“红色教师”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无力给予教师队伍建设更多物质上的投入和保障,但认识到为教师创造培训进修机会的重要性,尤其是用红色沃土滋养“红色教师”。1930年,闽西苏维埃政府在福建龙岩等地创办“列宁暑期师范学校”,致力于免费培训列宁小学教师,培训期限为1个月[20]112。1931年3月,徐特立在瑞金的天后宫创办中央苏区第一期“师资训练班”,主要采取“实习批评会”的形式,对200多名旧式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但是,仅仅举办短期培训并不能满足教师的长远发展,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创办师范学校的重要性。1932年10月,中央列宁师范学校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并成为当时中央苏区最著名的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师范学校建设工作。1937年1月,徐特立提议创办一所列宁师范学校来为陕甘宁边区培养师资力量。随后,毛泽东指示创办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校名为“鲁迅师范”。1937年2月,鲁迅师范正式成立,首届招收学生23人,这是陕甘宁边区成立时间最早的一所新型师范学校,开创了边区红色师范教育的先河。这一时期所建立的红色师范学校都特别重视教师的思想问题,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教师的头脑,因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69。

(三)师范教育与师资培训相结合推动教师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持“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思想,始终关心教师及其发展问题。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召开,确立了培养百万人民教师的奋斗目标,主张采取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此后,逐步建立起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大学)三级师范教育体系。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与教育部负责同志谈话时强调:“师范大学要办好……不办好师范教育,教师就没有来源。”[18]52同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请一些好的教师当教师的教师, 大学教师要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水平”[5]55。针对教师培训,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我们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5]109-110教育部(国家教委)也多次发文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如1980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86年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2011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等,并突出强调了在职培训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将教师的在职培训作为了教师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四)以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助力教师终身发展

为推动教师发展,于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由此,“教师教育”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文本中。“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教师发展观的重大转向。中国共产党主张教师的发展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从强调职前培养转向关注终身发展,要建立一个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在此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助力教师终身发展。如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8]旨在通过教师管理体制的优化完善,激发教师终身发展动力。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成熟、系统的教师观,并以此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教师观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个体与社会、静态与动态、定型与发展等多维度交互的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坚守初心使命中不断完善,将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和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助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中国共产党素质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