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教育理念下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精准规划”指导模式探究

2022-03-17 19:24:07
林区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精准职业

马 丽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 61010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目标是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对接新阶段市场发展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价值导向,加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式的改革创新和实际效果已迫在眉睫。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构建学生职业生涯“精准规划”指导模式,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积极自我规划,并为之而持续奋斗。

一、“精准规划”指导的重要性

(一)职业教育目标的内在要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大学阶段是学生走向职业道路的前奏,大部分学生上大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就业,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精准规划”就是帮助学生全面做好职前准备,提高求职竞争力,毕业时顺利就业,能够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所以,在大学期间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尤为重要。

(二)盲学习、盲就业的催发

作者通过对所在学校近几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后,尤其是在大一阶段,不同程度存在无所适从、学习积极性下降、内心空虚无获得感、缺乏对大学阶段学习意义的正确认识、盲目学习等现象,鲜有学生思考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去向问题。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改善,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价值观,影响毕业生整体就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准规划”指导模式建构

OBE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体现在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上。因此,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精准规划”需围绕“想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成长?为什么要让学生获得这样的成长?”的问题精准定标、精准施导。

(一)“精准对焦”职业规划目标

孙媛媛提出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定位精准化,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应该以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实施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比较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职业定位[1]。

1.“唤”——职业规划之意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个人素养要素的冰山模型。他把个人素质具象化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下部分”包括能力、价值观、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是一直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且没有被唤醒的潜在能力。不断改革深化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的目的就是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觉知自己目前的处境、状态和任务,计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反视内心和发展视图,思考人生价值,规划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催生行动力,最终达到自我规划,而非外力强迫规划。

2.“行”——调动职业规划之行动力

只言而不行,无异于纸上谈兵,天方夜谭。意识的觉醒,需要以强有力的行动力为支撑。职业规划指导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的执行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于职业规划尚不了解,因此进入大学后及时进行系统化并贴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助推学生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在学生整个人生职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3.“立”——就业之先基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结果导向就是指导学生在毕业季能够高质量就业,让学生在开启职业生涯的关键环节少走弯路,运用自身具备的能力抓住时机,成功就业,并积极适应职场,获得职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准谋划”职业规划指导方略

1.“精—深—续”职业规划“对话”机制创建及实施

OBE教育理念主要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结果输出,研究型教学模式及个性化教学的应用。日常言语教育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深入研究、高效创新利用这种“对话”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要凸显言语指导的“精”。一方面,体现在“精准”上,课堂教学内容需精准选择,应与学生专业指向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吻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及个人认知等信息的精确掌握,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一人一规划,一人一指导。另一方面,体现在“精炼”上,即提高言语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但缺乏足够的耐心,因此,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反复推敲、精炼语言、抓住重点,使教学内容简单易懂,让学生真正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核心要义,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凸显言语指导的深度。提升言语指导的内涵质量和精神的实际教学深度,与学生展开灵魂对话。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为例,与学生深度交流后感触最深的是,当代大学生虽然在按照常规人生轨迹进行大学学习和生活,但是普遍缺乏对大学学习的意义建构,部分学生感到空虚迷茫,缺乏对大学学习成长的深入思考和整体学习规划。因此,言语指导应建立“引导学生提问—师生深入交流—学生自我反思—辅导员跟踪评估”的创新对话模式[2]。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调整看待事物的视角,从当下的某个点转向人生后期发展的一条线,由当下教育转向“当下—后向”教育。

最后,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定要做到持续“对话”,不断跟踪、调适、修正。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真正地了解自己或他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作为复杂的人,思想更是变化不定。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应不定期地与学生进行持续反复对话,如“周对话”“月对话”“阶段对话”等,及时巩固提升指导成果,在修订指导的过程中,指导对话的主体应由教师逐步转变为学生,由教师引导为主转为学生自我对话、自我发现问题并修订规划为主,最终实现由学生自我主导,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育人本质上。

总之,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一定要科学创新使用常用的对话指导,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日常性、持续性渗透。

2.职业暴露——刺痛“盲享受”“盲规划”

善用“抛锚”促进间接职业暴露,就是将职业规划的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锚”是支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支撑物,它可以是一个职业故事,某一段职业经历,或者是学生可能感到困惑或者感兴趣的一些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境。通过现实事件或模拟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尽可能直观地感受职场状态,从而激发个人的职业规划潜意识和适度的紧迫感,培养学生对未来必要的规划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职业准备观。

真实职业暴露,就是通过职业体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志愿者活动、实践任务教学等,让学生暴露在真实的职业困境中,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更清晰、精准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亟须改进提升的具体方面以及个人状态。激发学生求助意识、自我完善意识,让学生明白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利用有限的校园时光有目的的精准发力、自我提升、完善自我,获得职业控制能力,是克服一切困难、提升未来职场幸福感的关键和根本动力,从而使学生减少对当下大学时光的盲目消耗和随意虚度,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事半功倍。

3.替代学习,案例教育

著名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了经典的替代学习,也叫观察学习理论,即通过观察别人而获得的学习,更适合于在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替代学习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根据OBE教育理念,以结果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学习案例需精准挑选,直击指导目标,以学生未来可能面向的职业领域案例为主,同时还要覆盖各年龄阶段、各发展层次及相关领域的案例素材。这样既能解决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发展问题, 又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同时,案例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的文字图片案例,而是要积极转变教学思维,实行案例“进课堂”“进校园”,甚至要做到“面对面对话”,让代表人物与学生进行真人对话,真情流露,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对于教学案例,教师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受到精神和思想的启迪与触发,并把案例传递的精神转化为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强大动力,让案例教学真正得到精准的效果输出。

4.日常跟踪服务档案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做到一人一规划,一人一档案。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应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入学前情况调查、入学初适应期职业规划调查、大一适应后职业规划调查、个人持续谈话录、家长访谈调查录、职业生涯指导课学习结果等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成长档案。定期对个人成长综合档案进行分析,总结指导成果,分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对后期的指导进行更好地调整,让指导过程更加有效,指导效果更加显著。

(三)“精准衔接”课课联动,课外互动,互促互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教学成果的输出、指导效果的呈现都需要课堂内外的精准发力,合力互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与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职业发展元素,与职业场景实时对接,引导学生将当下所学与个人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角色代入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课程合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学业生涯过程和职业生涯过程,大学阶段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士的顺利过渡和蜕变,因此要注意各门课程的持续渗透和多维融合。而对于课堂外的大量时间,更是要以课程目标为核心,展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互促。

简而言之,学科广泛持续渗透和课程内外全时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无意渗透能让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对标,提升效果。意识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任何突击强抓都不如润物细无声更深入心灵,触及灵魂。

(四)“精准聚力”家校联动,激发原生心理动力

沈家宏教授在《原生家庭:影响人一生的心理动力》一书中提出,原生家庭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的想象,原生家庭中的经历直接影响着人看待世界的方式,甚至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需要追根溯源,从源头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激发学生成长中的源动力和心理需求,以此为内在链接,建立“指导—接纳—吸收”的指导通路。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紧跟指导教师的步伐进行目标规划、职业设定、科学分析,制定进阶行动方案,并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因此,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长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教育观、大学价值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职业规划引导情况、孩子对职业的要求、就业目标、就业规划等等。针对家长所持有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规划及发展的观念应及时纠正,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时针对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对相应学生应当及时展开个性化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以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实施。

三、反向设计——目标精准,评价适宜

OBE教育理念的精髓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鼓励成功,反向设计,持续改进”。应用 OBE理念教育模式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从外在需求和社会责任看,应用 OBE 理念教育模式是务实和现实的[3]。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因此,指导教师要反向深刻研究,精准聚焦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提高当下大学生生活的质量和价值感,使学生持续保持奋斗动力和定力。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群体的整体共性调研,多维度对典型学生群体的目标意识、规划思维、职业预备能力、大学价值感等进行深入调查跟踪,既要确保指导目标精准明确,还要跟踪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发展需求,并进行调整和扩充指导内容。同时,以反向设计理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效果评价模式,需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关注个人的学习进步,不赞成学生之间的比较。可根据每位学生在接受指导后的成长变化程度,赋予A到E级的等级评定,由A级到E级逐级梯度体现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获得情况及进步状态,梯级之间可以根据学生的量化实际情况进退等级,每一个梯度均需设置量化考核标准,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校和教师的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反向设计评价更要求评价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以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一方面,要通过学生、教师、家长、用人单位等多维度收集评价信息;另一方面,除了布置常规理论作业外,还要采用职业规划演讲、职业规划阶段汇报、职业体验实践、实习表现、就业效率和职业稳定性等进行评价指导,这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运用OBE教育理念,运用反向设计深入指导目标的设定和结果的评价,以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作为调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风向标,可以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学生成长及未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结语

不断探索新时代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充分利用大学阶段努力学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正视自己,树立目标,逐步提升,收获成果,真正实现职业规划育人成才的作用,最大程度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实价值,从而为国家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精准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5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