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建设研究

2022-03-17 19:24:07左佐垄川吕海华李敬英
林区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校园大学生建设

左佐垄川,吕海华,李敬英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引言

高等院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扎紧扎牢“思想篱笆”,对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作为廉洁教育的文化主阵地,必须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构筑起“廉政城墙”。积极开展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建设,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文化氛围与价值认同

校园廉洁文化是高校廉洁教育的外部延伸与实现载体,也是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涵养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是高校廉洁教育的系统性工程, 筑牢大学生廉洁自律的思想根基,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廉洁校园行动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不断强化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但是,如何确保廉洁教育的卓有成效,又将以何种方式进行检视问题,校园廉洁文化氛围是否形成阵地堡垒等,需要廉洁教育的深化研究。探索廉洁校园文化氛围,价值引领是核心,价值认同是关键,制度保障是基础,三者有机结合推进廉洁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是尝试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研究和探索的新模式。

1.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

廉洁教育的价值引领是坚定大学生廉洁思想的有效途径,依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帮助大学生反思求学的初心,从而坚定廉洁自律的思想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延的重要部分。大学是青年成长成才、成就梦想的地方,大学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拔节孕穗期,于高等院校的求学、奋斗、生活经历是大学生精彩人生的重要篇章。面对外界社会可能带来的各种诱惑与影响,大学生是否能够经受住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的青春黄金时期是否能够铸就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人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将直接决定今后的行为方式。如此之重要的成长环节,若是没能辅以良好的文化氛围于日常的润物细无声中,则会滋生个别不良现象。例如:高校个别学生干部滋生的“职权滥用”“官僚主义”等思想和行为,究其原因是校园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冲击和破坏,以至于个别学生廉洁意识淡薄,价值观被扭曲,道德底线被打破。由此可见,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需要发挥其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优化廉洁校园的文化教育环境,廉洁教育价值引领受益最大的群体是大学生。因此,只有增强对廉洁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大学生才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需要”的观念转变,从而增强廉洁意识。为达到此目的,高校应加强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的核心作用。

2.价值认同的关键作用

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出多元化,信息涌现出多样性和可选性的特征,传统的和单一的信息传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为了深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成为高校廉洁教育领域的主要议题。高校应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创建大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文化氛围,大学生自身在此探索过程中应扮演重要角色。信息化时代也是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能成为自己拥有和喜爱的重要媒介,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对于自媒体的喜爱程度,已然使其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和发现新世界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校园媒体窗口文化宣传的生发,能否及时为青年学子提供亲切又喜爱的文化氛围,已成为廉洁校园文化氛围成效检验和导向指南的关键提示。对照各项综合指标的数据显示,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不仅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更是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例如:针对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喜爱,可以将廉洁教育与表情包、vlog、热词、热梗等流行元素相结合,精心打造廉洁校园文化的正能量氛围,注重“多样化”“本土化”“专业化”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利于创建校园“廉洁自律”的良好氛围。目前,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模式,是学生自导自演的“主题微电影”创作比赛[1]。此种形式的比赛是将“微电影”主题创作与廉洁教育的专题内容相结合,整个“微电影”制作和拍摄的过程视角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学生需扮演导演、演员、评委、观众等多个角色,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认同。如此新颖的创作方式,是校园新媒体传播手段的发展衍生,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价值内涵。价值认同既是外在的表现,也是内在的主观反映。内在深层情况的了解较难获得,通过大学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有效反馈,可以进一步观察和发现廉洁教育在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方面的成效。又如,适时推出“廉洁文艺展”“廉洁实践课”“廉洁讲坛会”“廉洁文创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接受廉洁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能有效推动学生时刻感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从而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价值认同。

3.制度保障的基础作用

制度是系统程序运行中的保障环节,是建模初始的同步搭配设计,是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装备”。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办学特点,营造一个完整的、有特色的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必然需要制度上的统筹保障和运行维护。高校廉洁教育的制度规范内涵较广,因此对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制度保障而言,坚持党的领导是首要条件。另外,高校的校园文化制度需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并且需要广泛征求师生群体意见来进行相应制度的制定。例如:界定考试、考核、入团、入党、工作任免、学术研究等方面“廉”的范围,界定拾金不昧、勤勉好学、乐于助人、表现突出等方面“廉”的等级,都应以广泛征集意见的形式,形成具有激励或惩罚作用的制度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师生行为的结果给予鼓励或警示。与此同时,学校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党委领导下的“一盘棋”,并且要成立“廉洁文化建设”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制度的整个流程顺利实施。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筑起一道保障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无形”屏障,为校园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安装制度保障的抓手。

二、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5年,中共中央结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强调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自此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成为关注的重点。围绕廉洁文化氛围建设,各高校纷纷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如观念淡薄、模式陈旧、执行乏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强意识、模式创新、强化效果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廉洁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1.观念淡薄—增强意识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渗进校园,有些高校出现了大学生廉洁意识、观念淡薄的现象。例如:个别学生干部背离了服务师生的工作初衷,把学校交给的工作看成是追逐功利的晋升阶梯。对此,有文章指出:“高校学生干部本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多元价值意识冲击,队伍中出现了良莠不齐、组织涣散、能力不足、官僚化的问题。”[2]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塑造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个人成长成才极为重要。大学生不应沾染“人情社会”思想,大学校园更不应存在这种不良风气,这种风气的滋生只会导致一些学生的纯净心灵受到蛊惑和蒙蔽,更有甚者则会滋生心之向往的“人上人”思想。这种不良思想萌芽的出现,原因在于大学生廉洁意识的淡薄。为此,提出三种破除办法。一是严惩不贷。就是对于廉洁意识淡薄的现象,只要发现就坚决打击,严厉惩处,决不宽恕,使整个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一股正气。二是赏善罚恶。就是加大奖惩力度,对于廉洁意识强、自律性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而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则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鼓励其用所做的善来弥补先前犯下的错,从而强化廉洁意识。三是互相监督。这种办法的难度较大,需要大多数学生的自我觉醒和敢于表达。例如:当A同学意识到B同学的行为错误时,能够先指出B同学的错误观念,再及时制止B同学的错误行为。这种朋辈之间的监督提醒方式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陈旧模式—模式创新

高校廉洁教育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常态化的工作,从发展来看,廉洁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已粗具规模。“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主要采用意识教育、法治宣传、制度保障、活动促进等四种途径。”[3]但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参与热度和师生理解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虽然,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但新时代面临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高校廉洁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新时代的高校廉洁教育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以往廉洁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如“以会议落实任务”和“以文件落实责任”的教育模式,以及“灌输式”说教、“填鸭式”主题班会等陈旧模式,违背了廉洁教育的初衷,阻碍了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的进程。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教育应稳步推进廉洁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打破以往的陈旧模式。廉洁教育模式的创新要以引起学生共鸣为突破口,以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所赋予的时代使命为工作重心。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必须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顺应时代的要求,及时变革和创新廉洁教育的工作模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积极创新高校廉洁教育模式:一是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式教育模式,即把廉洁教育的主导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创建大多数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二是创建“以廉洁典型为榜样”的模范示范教育模式,即让身边的廉洁模范、廉洁典型成为学生争相效仿、时时刻刻关注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使其带动大学生共同朝着廉洁自律的方向努力奋进,从而推动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良性发展。

3.执行乏力—强化效果

当前,高校廉洁教育已经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但课程建设的科目设置中,尚未单独设置专门的廉洁教育文化模块。虽然党课、团课的培训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都对其进行过案例性普及,但体系建设和深度学习方面仍存在不足。廉洁教育是否能够设立学科体系,是高校廉洁教育体系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廉洁文化氛围的理论建构方面,若形成案例集或问题数据手册,则能够随时供师生进行范例辩论或模拟演练,进而更有效地进行深入理解与应用,极大地推进廉洁教育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其自身规律,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往往更有效。置身于具体情境之中的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发挥教育效果。”[4]但是,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标准和设计规模需受到时间、经费、场地、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廉洁教育系统化、理论化工程的落实无法到位。廉洁教育理论的预期效果无法达到,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条件无法达标,则会阻碍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建设发展目标的实现。为此,加强廉洁教育的效果,需增设专门的廉洁教育理论课程,并创设课程教学大纲,在课程内容和案例选择等方面,可在适当的范围内多渠道采纳意见。廉洁教育的对象广泛,高校廉洁教育应面向全校广大师生,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廉洁教育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等个案的剖析,还应包括廉洁教育工作任务的具体完成情况,二者构成了廉洁教育的主体内容。此外,对于那些对廉洁教育的理念仍存有质疑,持有“没必要”或“走过场”想法的少数人,应对其加强教育,强化意识,避免出现不重视、不参与、不配合等问题。

三、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的路径

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道天然屏障,文化氛围建设的阵地有了廉洁校园的着力点,推进新时代高校廉洁教育就有了保障。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能够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不竭的动力,真正实现增强学生的拒腐能力、营造校园的廉洁氛围、夯实国家人才培养基础的总体目标,从而谱写廉洁校园的新篇章。

1.增强学生的拒腐能力

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使网络世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文化元素,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有观点指出,“引用以往调查我国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检出率为6%[5]。缺少父母监管的青少年更容易沉溺于互联网的休闲娱乐活动。”[6]目标对象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仍处于青少年阶段,大学生虽然逐渐形成了独立意识,但社会经验和是非辨别能力还存在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和诱惑,容易陷入其中,更有可能阻碍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重视和加强高校廉洁教育,推进廉洁校园的文化氛围建设,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通过完善心理结构、稳定思想观念、筑牢价值底线等途径,让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好地自觉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从而能够做到“君子独善自身”和“不立于危墙之下”,增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意识,提高拒腐能力。

2.营造校园的廉洁氛围

校风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校风不仅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质量,还能显示出学校的强大精神底蕴。校园廉洁氛围不是简单地通过办学规模、学生就业率、教育管理成果等展现出来的,而是要围绕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积极营造。学生尊师重道、乐业好学,教师敬业勤勉、孜孜不倦,师生共同维护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校园廉洁文化氛围的重要体现。“校园精神文化是区别学校间校园文化差异的核心标准,是全校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它持久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7]新时代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是重要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师生共同的内在需要。因此,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具有重要的使命意义。只有崇尚科学的学风、严谨治学的教风、刚正不阿的廉风,并使其渗透于校园的每个角落,强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论认知和现实需求,才能有效防止校园贪腐行为的发生。因此,广大师生要协力创建良好校风,让廉洁自律之风充盈校园成为常态,才能使大学生养成廉洁思想观念的自我约束力。与此同时,校园廉洁教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也是学校廉洁教育体系的考核标准,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是否真正融入师生的思想意识,应反映在师生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廉洁校园的文化氛围绝非刻意营造,而应重视建设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校园廉洁之风的“廉花”才会盛开。

3.夯实人才培育基础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8]。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是综合性和系统性结合的基础工程,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在大学校园内形成处处廉洁的文化氛围,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构建“防腐”的堤坝,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全社会高尚道德风尚的形成,仅依靠学校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但高校廉洁教育必然是社会治理的主要通路。高校廉洁教育的初衷是帮助大学生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底线,紧抓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思想意识教育,是捍卫和发展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为国家、为民族源源不断地输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廉洁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

结语

高校廉洁教育文化氛围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性工程。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廉洁的文化氛围为高校廉洁教育提供了环境保障、思想保证和氛围保护。营造校园美好的文化氛围,也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廉洁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持之以恒和不断推陈出新,需要高校师生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进而形成廉洁教育的推动力量。增强大学生对廉洁教育的价值认同,精确把握高校廉洁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的每个环节,围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探索创建廉洁校园文化氛围的有效模式和新途径,是健全高校廉洁教育文化体系的持续性路径。高校应加快推进廉洁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形成廉洁自律的文化氛围,才能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提供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真正将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校园大学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