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路径

2022-03-17 19:24:07吴焱军
林区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廉政红色文化

吴焱军,瞿 冰

(1.江西农业大学 工学院,南昌 330045;2上饶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上饶 334000)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1]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并富含中国特色的一种先进文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红色文化寓于革命人物、历史事件和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之中,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当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是新时代着眼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牢记初心使命、赓续历史传承的重要内容,是强国征程上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

一、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红色文化的本质和内涵。通过厘清红色文化的特征,有利于挖掘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进而明晰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在机理。

1.政治性

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政治性是红色文化的根本特征。红色文化是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孕育于革命斗争,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继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政治文化。政治性使红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底色。红色文化的政治性诉求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社会功能,它具有强烈的政治导向、情感塑造和个体价值功能,集中凝练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展示出视死如归、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集中彰显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优越性,展示出解放全人类、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信念;集中阐释了中华儿女的远大理想,展示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信心。因此,红色文化是加强党的建设、培育爱国情怀、凝聚民族精神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灵魂、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政治性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的核心与精髓。

2.先进性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2]。红色文化的历史进程,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伴随着革命斗争而逐渐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先进文化。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深刻诠释了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本质。和平年代,我们始终坚持红色文化指引前进方向、筑牢前进之魂,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爱国主义的崇高品德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之中。今天的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早已熔铸于红色文化之中,共同构筑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文化从内部生成的理论根源、赓续传承的伟大实践中鲜明地体现了其先进性品质。

3.群众性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3]红色文化之所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其力量之基便是群众性。红色文化的群众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所有的红色故事、红色资源无不是党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产物,有些红色文化甚至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加工和流传才得以形成和保存。二是服务于群众。红色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文化,而是大众化的文化,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是红色文化的立意所在,服务于人民是其最耀眼的底色。今天,我们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道德追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力量。因此,红色文化是满足普通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是全国人民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精神支柱。

二、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在机理

廉政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廉政教育是廉政的土壤根基,其本质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为基本要求,具有高度的政治属性;二是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的,高度体现了先进性和群众性。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与廉政教育的本质属性在目标任务和内容要求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是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在机理。

1.目标任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鲜明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特征,要求红色文化的目标任务是弘扬爱国情怀、永葆政治本色,不忘革命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红色文化是党的生命之魂、生存之根和发展之本,其根本点在于红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4]便是这个道理。实现弘扬红色文化的目标任务,关键点在于传承红色基因,而传承红色基因主要在于运用红色资源和革命文化等有效载体,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凸显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其出发点就在于密切党群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周期率”。当前,党群关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廉政与否,人民群众最为痛恨的就是腐败,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必然要克服消极腐败。

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的建设、严明党的纪律的主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对象廉洁从政,增强抗腐防变能力,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廉政教育的目标任务就是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通过廉政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拒腐防变的精神力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在目标任务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2.内容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红色文化见证了苦难的中华民族逐渐走向独立和复兴,是党和人民一部不折不扣的斗争史、奋进史和成长史。在内容形态上,红色文化可以概括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表现为革命文献、遗址、遗物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表现为包括长征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具有特定名称和含义的革命精神[5]。廉政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纪律建设的具体举措,其内容形式与红色文化都是通过再现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展示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以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做到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在内容要求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一方面,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廉政元素为廉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结合红色文化开展内容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腐败警示教育,成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腐败、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现象作斗争的必修课程。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增强了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廉政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直接推动了关于红色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了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动了红色旅游的持续发展,刺激了红色产业的蓬勃兴起。红色文化在廉政教育中的运用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升华和洗礼,成为廉洁从政的精神力量和历史鉴戒,而卓有成效的廉政教育也让红色文化影响更为深远,强化了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处处焕发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光辉。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例的频发,使社会各界对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关注。作为“文化圣地”,高校保持风清气正的校园生态具有特别的意义。加强高校“不想腐”的道德力量、“不能腐”的制度约束与“不敢腐”的防范机制亦迫在眉睫。基于红色文化的鲜明特征与廉政教育的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思考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工作路径,是夯实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举措。

1.把握本质要求,切实做好高校廉政教育运用红色文化的顶层设计,注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的融合

高校廉政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廉洁自律的育人氛围,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科学研究、课程教学、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职能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加强高校廉政教育是深入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一环。

第一, 围绕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利用红色资源提升高校廉政教育内容的触动性和真实性。高校廉政教育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政元素,集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原则。一是要善于开发利用本区域红色资源,挖掘本区域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如清廉为民的公仆情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依法惩贪的坚定决心等,提高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的关联度。二是要善于结合重大时间节点与主题教育使廉政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如结合不同的纪念日与主题,融入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现场体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廉政教育中红色内涵的匹配度。三是要善于将廉政教育课堂搬到红色文化基地,加大区域内红色文化的研究,培育本土红色文化基地,打造高校红色名片并运用于廉政教育的各个环节,提升高校廉政教育的触动性和真实性。

第二, 结合红色文化,循序渐进、注重实效,整合优势资源推动高校廉政教育方法的多样化与系统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然要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利用好红色文化这本教科书。高校廉政教育结合红色文化要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一是要善于整合高校优势资源,发挥师资力量雄厚、学习能力突出、文化气息浓厚等特点,加强廉政教育的系统化建设,长效规划与扩大覆盖面,打造一批可以推广的高质量廉政教育精品课程和工作项目。二是要善于推动教育方法改革,深入实施体验式、访谈式、专题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案,实现教育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系统化。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等一批体验式革命传统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和牢记初心使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使用VR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红色体验教育,也是推动高校廉政教育方法多样化的良好补充。

2.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与侧重点,提升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第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切入点在于文化。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校园文化是高校经过历史沉淀、人文积累逐渐形成的校园特有的价值取向、信念目标、理想追求、善德导向和行为准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切入点是形成校园廉政文化。校园廉政文化要结合高校师生实际情况,一是要建立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的“不断线”机制,解决好“校内”与“校外”两种“不同环境”的矛盾,加强廉政教育的衔接性与社会性;二是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师生成长计划,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红色专题,开展红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合育人作用,严守校园意识形态阵地,提升高校廉政教育的政治性和长效性。

第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的侧重点在于精准施教。梳理见诸各大媒体的高校腐败案件,基建、招生、科研、财务等领域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针对这些重点领域的精准施教必然成为高校廉政教育的侧重点。将红色文化融入廉政教育,防止重点领域滋生腐败,提升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深入分析重点领域滋生腐败的根源和漏洞,是理想信念问题还是道德滑坡问题,是制度缺陷问题还是监管空缺问题,加大研究红色文化中关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做法,思考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克服党员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淡化、慵懒奢靡、滥用职权等问题,运用红色文化中的廉政元素武装思想,借用红色文化中的廉政制度约束行为。二是要强化重点领域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发扬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与政治性特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切实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切实提高群众意识,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可运行的范围内设立政务公开与意见征询制度,提升工作的透明度和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6]赓续红色血脉必须把红色文化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将其融入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当中。基于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内容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廉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廉政教育作为防腐、反腐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作用,适时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廉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以保障校园的风清气正和朗朗乾坤。

猜你喜欢
廉政红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红色是什么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2-01 14:49:18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廉政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2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4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