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义,李石保,龚 旭,王 舟,郭振兴,柳燕如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材料学教研室,西安 710032)
口腔材料学是一门与口腔医学临床实践关系非常密切的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是许多口腔临床专业课的基础。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口腔医学基础课的教学与口腔临床专业课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在学生进入口腔医学专业学习的第一学期进行实施[1]。此时学生缺乏口腔医学专业常识和相关基本知识,例如缺乏口腔临床专业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方面的知识,对口腔临床实践更是一无所知[2],由此导致如下问题:①学生在学习各种口腔材料的临床性能特点及其临床用途时,难于理解和想象[3],存在死记硬背现象,学习口腔材料学的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在授课时不得不花费许多时间来介绍相关的临床专业背景知识和概念,影响了口腔材料学的授课效率。②在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下,由于教师将口腔材料学教学与临床专业课分割开来,学生在学习口腔材料学时常常感到内容枯燥乏味,缺乏知识的共鸣与响应[4],学习口腔材料学的兴趣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从2019年秋季学期以来对口腔材料学的教学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改革,改革宗旨是以临床为导向,加强口腔材料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融合,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课程内容聚焦临床为突破口,采取多项改革措施,显著提高了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效果。
为了确保教学改革获得实效,在我校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契机下,我们将口腔材料学的教学分散、融入四个口腔医学教学模块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主题是突出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的临床应用性,以口腔临床疾病的诊治为主线,强调课程知识传授的整体性和融合性。教师将口腔医学专业课的教学分成七个疾病模块来进行,其中四个模块涉及口腔材料学的教学:①口腔基础医学模块,内容主要是独立性较强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②单个牙齿疾病模块,涉及单个牙齿的缺损修复;③牙列缺损与异常模块,涉及多个牙齿的缺损、缺失的修复;④颌面部疾病模块,涉及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5]。例如,牙体缺损修复材料(包括银汞合金、水门汀、复合树脂、粘接剂等)被整合入单个牙齿疾病模块教学中,义齿修复材料(包括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修复聚合物、金属及陶瓷材料)被整合入牙列缺损与异常模块的教学中。在单个牙齿疾病模块教学中,牙体缺损修复材料的授课被安排在牙齿窝洞充填术部分,根管充填材料的授课被安排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部分,瓷修复材料的授课被安排在牙体缺损固定修复部分。在牙列缺损与异常模块的教学中,印模材料、模型材料、义齿修复聚合物及金属材料的授课被安排在全口义齿修复部分。通过融入基于临床疾病为模块的教学,教师可以确保口腔材料学的教学从整体上聚焦临床、融入临床。当然,这种聚焦临床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聚焦,而是要求在授课内容、教学方法、逻辑思路上的聚焦。为了提高口腔材料学在模块化教学中的质量和融合深度,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是介绍口腔医学临床使用的各种修复材料的种类、组成、性能、用途及其临床应用技术,目的是使临床医生在遇到具体患者时,能够针对患者牙齿缺损、缺失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材料,同时为患者制作性能优良、寿命长的修复体。由此可见,口腔材料学是一门与口腔临床非常密切的课程,其内容涉及许多口腔临床概念和相关临床知识。要使口腔材料学能够学以致用,必须将口腔材料学的内容紧密地与口腔临床结合起来,聚焦临床,以达到指导临床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参照教学大纲,将每种口腔材料的类型、性能特点、用途及其临床应用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因为每种材料的性能特点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修复材料的重要依据,材料性能的临床操作因素是影响最终修复体修复效果及寿命主要方面。教师通过聚焦临床,将口腔材料学的教学充分融入基于疾病的模块化教学中,使口腔材料学的教学对模块内其他课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传统口腔材料学课程教学是作为口腔专业基础课单独开课,而且口腔临床专业课尚未开课。教师在授课时无需考虑其他口腔临床专业的相关知识,也不需考虑与临床专业课的知识衔接问题。但是在融入基于疾病的教学模块后,口腔材料学的授课内容成为该教学模块的一部分,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方法上必须与前、后授课保持良好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并确保相关术语、原理的一致性,不能出现前后矛盾及不一致的现象。为此,我们要求口腔材料学授课教师必须旁听自己授课前、后的相关课程,了解模块内各课程内容,以便使自己的授课在内容、教学设计和方法上更好地与相关临床课程融合,建立良好的知识衔接,提高授课知识的系统性、一致性以及口腔材料学知识的临床指导作用。
为了加强口腔材料学课程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我们对口腔材料学实验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使实验课的内容更加贴合口腔医学临床实践,达到最终指导临床的目的。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①教师将实验课的内容聚焦到临床常用的牙齿充填修复材料、牙列缺损及缺失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操作方面,包括各种牙齿充填修复材料的调和、充填及固化,常用高分子义齿材料的调和、义齿加工成型过程,以及牙齿制作过程的一些辅助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包括印模材料、模型材料;②教师在实验课中应用牙齿、牙列仿真模型,提高实践的真实感。在牙齿充填修复材料的实验课,我们为学生准备了人工牙齿窝洞,让学员模拟临床补牙过程对牙齿充填材料进行调和、充填及固化操作,掌握材料的混合、充填、固化等操作过程,达到学完一种材料,掌握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技术的目的。
教学改革后,教师授课讲解相关概念及知识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该材料相关临床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概念,更加容易理解,而且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显著提升。由于聚焦临床专业知识,材料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突显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材料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我们经过统计分析,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学生口腔材料学的考试成绩平均提高9.1%。
以临床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便于开展PBL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临床专业课,掌握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就与临床相关的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为此我们每年在五年制本科口腔材料学教学中开展一次“牙齿缺损修复如何选择修复材料”的PBL教学。学生对该PBL教学反映很好,普遍认为通过该PBL教学,对口腔材料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