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房客》中男性气质的渊源与流变

2022-03-17 17:57潘玉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吉尔伯特亚瑟维多利亚

潘玉立

(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一、引言

作为19世纪英国文坛的女性作家,安妮·勃朗特的光芒长期被她的两个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所掩盖。安妮·勃朗特的第二部小说《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以下简称《女房客》),长期以来一直被出版商所忽视。这不仅是因为安妮·勃朗特直率的文风与她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中有很多严厉声讨男性恶习的描述。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社会,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甚至是越界的。因此,这部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沦为评论家鄙夷和唾弃的对象。直到20世纪初,中外学者才开始重新界定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女房客》这部作品有两条主线,分别讲述了女主人公海伦·亨廷顿的两段感情。在第一次婚姻中,她嫁给了乔治四世式的花花公子亚瑟·亨廷顿;在第二段感情中,她结识了维多利亚式的英伦绅士吉尔伯特·马卡姆。小说中,已经步入中年的吉尔伯特以书信的形式回忆了自己和女主人公海伦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类似于《哈姆雷特》的戏中戏,海伦的第一段婚姻以日记的形式嵌入到她的第二段感情中。显然,这种叙事方式是安妮·勃朗特精心安排的。通过描述两段不同的婚姻,小说不仅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男性形象和男性气质,而且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风气。

正如著名学者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在评论这一转型时期所说的那样,“在短短的25年里,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正在沉默中爆发!它把我们和旧社会以及旧风俗习惯区分开来!”[1]的确,用“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一词来形容乔治四世摄政时期到维多利亚时期的转变是非常贴切的。显然,这场革命席卷了整个维多利亚社会,影响到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它不仅改变了女性的命运,同时也见证了男性的改变。但是,大部分评论家都倾向于把关注点放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而忽视了男性的成长和变化。因此,本文以小说中的男性人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时期的男性形象及其男性气质呈现,揭示了从乔治四世摄政时期到维多利亚时期男性气质的变迁。

二、男性气质的渊源

男性气质亦称“男性特质”“男性气概”“男人味”,指的是男性所拥有的特质。[2]男性气质理论在生物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在社会学领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体系。[3]就其理论渊源来看,男性气质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关于性别差异的争论。性别角色理论认为男性和女性生而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性别角色理论区分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不同,认为男性强壮、阳刚、主动、理性,而女性弱小、温柔、被动、感性。在该理论框架下,男性和女性一直被认为是规范性的性别角色,相应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被认为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人格特质。

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建构理论的兴起,法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4]。菲利普·马莱特在《维多利亚小说与男性气质》中借用波伏瓦的名言,提出男性和女性一样,也是在社会文化中建构的。[5]因此,在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再是与生俱来的本质性特征,而是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形成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建构性特征。

著名社会学家康奈尔(R.W.Connell)是男性气质理论研究的重要人物。在她的代表作《男性气质》(Masculinities)中,她提出男性气质是在实践中建构的,并进一步把男性气质划分成四个等级:支配性男性气质、从属性男性气质、共谋性男性气质和边缘性男性气质。[6]根据康奈尔的理论,在男性这个性别内部,支配性男性气质占主导地位,而其他三种男性气质处于从属地位。支配性男性气质与社会的主导文化有关,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理想类型”。[7]因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统治阶级可以利用支配性男性气质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8]

三、《女房客》中男性气质的流变

《女房客》中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20年代初到19世纪40年代末。因此,这部作品见证了乔治四世摄政时期到维多利亚时期的转变。显然,不同历史时期的男性形象及其男性气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维多利亚时期之前的英国以上流社会挥霍无度、浮华奢靡的生活而臭名昭著。1837年,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登上历史的舞台,摄政时期的贵族纨绔子弟逐渐被温顺谦卑、勤勉坚韧、节制自律的英伦绅士形象取而代之。显然,乔治四世时期的花花公子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英伦绅士都是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建构的,他们身上都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一)乔治四世时期的男性气质

严格来讲,摄政时代指的是从1811年到1820年乔治四世摄政的年代。但是,从广义上说,人们通常把深受乔治四世影响的整个19世纪前30年统称为摄政时代。历史学家艾伦·摩尔斯指出,“摄政”一词含有不稳定和不负责的意思,用来描绘19世纪前30年的社会氛围非常贴切。[9]正如丽莎·苏里奇(Lisa Surridge)在她的《荒凉的房子: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婚姻暴力》中提出的那样,该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在粉饰场面,而安妮·勃朗特大胆地剥开贵族名流层层虚伪的外壳,将上流社会的种种恶习展现得一览无遗,无情地揭露了乔治四世时期上流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10]

乔治四世和他的几个兄弟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乔治四世摄政王朝的一般风气。这种风气引得上流社会纷纷效仿。在《女房客》中,亚瑟和他的狐朋狗友正是“摄政时期男性气质”的典型代表。深受乔治四世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亚瑟和他的贵族朋友们注重身份和地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庄园和小圈子;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虚荣心,认为无所事事正是贵族优越感的表现;他们酗酒、家暴,认为这些行为是具有男子汉气概和令人钦佩的。

小说中,安妮·勃朗特详尽地描述了亚瑟和他的上流社会圈子酗酒的场景。对于他们来说,酒精是他们上流社会地位的象征,是把上流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男子气概的代表。正如朱丽叶麦克马斯特(Juliet McMaster)所说,乔治四世摄政时期的男性喝酒并非出于单纯的爱好,而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小说中亚瑟的朋友沃尔·哈格雷夫并非沉迷酒色之人,但是他却用酗酒的方式来维持自己在以亚瑟为中心的上流社会圈子中的位置。[1]当洛伯勒勋爵(Lord Lowborough)在戒酒过程中遇到瓶颈期时,亚瑟和其他朋友们会把酒杯推到他面前,不遗余力地诱惑他重新染上酗酒的恶习。和亚瑟一样,洛伯勒勋爵的妻子安娜贝拉也认为酗酒是男子汉气概的表现形式,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当洛伯勒勋爵告诉她戒酒的决定时,她对他嗤之以鼻,甚至以此为耻。小说中,亚瑟不仅自己酗酒,诱惑好友酗酒,而且还教唆自己的儿子喝酒。讽刺的是,亚瑟最终自食其果,因为酗酒问题旧病复发,最终一命呜呼。

此外,乔治四世摄政时期同样推崇男性力量和婚姻暴力。婚姻暴力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另一种弊病。不可否认,婚姻暴力和酗酒问题总是相伴而行。安妮·勃朗特对亚瑟及他的好友哈特斯利既是酒鬼又是施虐者的双重身份的设定无疑是最好证明。小说中有很多展示家庭暴力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详细描述了哈特斯利在公共场合对他妻子的施暴行为。这发生在亚瑟和他的好友们狩猎回来之后,他们的消遣活动从户外延伸到室内。首先,醉醺醺的哈特斯利抓住洛伯勒勋爵的胳膊,用尽力气强迫他喝酒,直到他喝得酩酊大醉。过了一会儿,他又一把拉住他的妻子米利森特,“粗鲁地把她的手从脸上拉开”,然后冷酷无情地用“他有力的手指抓住她纤细的手臂”,用力摇晃她,把她推得摔倒在地。米利森特恳求他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这样对她,并提醒他现在不是在自己家里。[11]虽然小说中没有出现其他对哈特斯利实施家庭暴力的描述,但是不难推断,米利森特在自己家里的情况要比这糟糕得多。

小说中,以亚瑟为中心的上流社会代表了乔治四世摄政时期的支配性男性气质。当洛伯勒勋爵和哈特斯利身上表现出从属性男性气质,企图通过戒酒来改变自己时,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来自上流社会圈子的嘲笑和歧视。显然,在乔治四世时期,酗酒、家暴等行为被认为是男性气质的象征。相反,代表维多利亚时代观点的女主人公海伦认为这些行为恰恰是缺乏男子气概的表现。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男性气质

乔治四世的统治在1837年拉下了帷幕,随之而来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虽然年纪轻轻,但是维多利亚女王深知改革的重要性,深知重振大英帝国的雄风不能靠整日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而要靠勤勉自立的中产阶级。为了改变乔治四世摄政时期英国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维多利亚女王决定先从宫廷内部改革出发,以身作则倡导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引领下,社会各阶层上行下效,英国民众的道德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理性、勤勉、独立、自制等特征逐渐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支配性男性气质。

小说中,吉尔伯特·马卡姆是维多利亚时期男性形象的代表人物。认识海伦之前,年轻的吉尔伯特被教区牧师的女儿伊莉莎所吸引,想当然地认为她是一个温文尔雅、贤惠持家的淑女。当海伦搬到怀尔德菲尔山庄之后,他又逐渐爱上了这个品德出众、自强独立、与众不同的神秘女性。然而,寡妇门前是非多(离家出走之后的海伦以寡妇自居)。当时有很多关于海伦和她的房东弗雷德里克·劳伦斯之间的谣言。这些谣言不仅让吉尔伯特寝食难安,而且还让他做出了很多过激的行为。小说的第十四章描述了吉尔伯特在路上偶遇了弗雷德里克的场景。怒火攻心的吉尔伯特握住马鞭的一头,“然后像一道闪电那般迅猛,将另一头朝他头上砸下去。我看见突然一阵死一般的苍白颜色遍布在他的脸上,几滴鲜血从额头上落下来,这时我并非没有感到一种极大的满足。他在马鞍上摇摆几下,然后跌下马来,摔倒在地”。[12]显然,此时的吉尔伯特只是一个冲动易怒、不谙世事的年轻小伙。听信了谣言之后便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把弗雷德里克打到重伤。最后,得知海伦和弗雷德里克两人是姐弟关系以后,吉尔伯特非常悔恨和羞愧。

经过这次误会,吉尔伯特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希望能成为在道德品性上配得上海伦的好男人。当海伦得知亚瑟病重的消息之后,出于强烈的责任感,海伦又重新回到了亚瑟身边,照顾他、感化他,为拯救丈夫的灵魂做最后的努力。虽然吉尔伯特不希望海伦离开他,但是这一次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不仅没有阻止海伦,而且还选择尊重了她的决定。当海伦因为照顾病情反复的亚瑟迟迟没有回到他身边时,吉尔伯特把他对海伦的情感升华为精神之恋,默默地等着海伦的归期。从海伦身上,吉尔伯特学会了自制、理性和成长。经历了漫长的自我认识、自我忏悔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吉尔伯特逐渐从喜怒无常、感情用事、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维多利亚时期勤勉坚韧、克己自制、自尊自立的英伦绅士。

四、结语

男性气质的形成与社会文化背景、阶级、性别、种族、经济等因素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男性形象呈现出不同的男性气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男性人物来探索英国社会不同时期展现出来的男性气质。乔治四世摄政时期的男性气质注重身份地位和荣誉观念等客观条件。他们认为酗酒、家暴等行为是光荣的且具有男人味的,是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因此,乔治四世摄政时期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以花花公子式的放荡不羁、无所事事而臭名远扬。但是,在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自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英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性气质逐渐转向“自制力”等主观因素。随着公学教育的繁荣,勤勉、坚韧、自尊、自助、自制逐渐成为维多利亚社会的男性气质理想。[13]通过分析小说中不同时期的男性形象及其男性气质呈现,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及其行为方式,而且也能深入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对于男女之间关系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关系的探索。

猜你喜欢
吉尔伯特亚瑟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是如何发明“短途周边游”的?
试着慢一点
亚瑟·贾法的非线性叙事述略
亚瑟,收拾房间
亚瑟,收拾房间
ARTHUR'S HICCUPS
试着慢一点
只求输 时不要 哭
新西兰歌剧院首演吉尔伯特与萨利文歌剧《日本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