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武汉市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17 17:52陈沚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农民

陈沚欣,胡 柳

(1.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205;2.湖北商贸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和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十四五”,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广大农村地区仍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薄弱地带。本文以武汉市农村地区为案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优化路径。

一、乡村振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

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新的思路,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元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历经8年的持续奋斗,于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并于2021年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点目标。这也标志着,困扰我国发展的贫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完成。“三农”工作的重心将由解决温饱问题转向让农民变富有、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

乡村振兴有着更为丰富的价值要义。过去,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出台,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仍然较为匮乏,农村与城市在文化建设上的差距不断拉大。乡村不仅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据地,也是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战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文化惠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21年6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到:“国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村振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产业、经济、生态人才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乡村振兴要求注意乡风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掘和创新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重建乡村文化生态,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将让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乡村时尚,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凝聚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二、武汉市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一直将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其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因此,本文选择武汉市农村地区为对象,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设计问卷,开展调查研究,以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问卷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观,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要求互为条件、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围绕这三个层面,问卷围绕各个方面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具体从农村地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农村现实困境、多元化社会思潮等四个方面展开。同时,按照社会调查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联系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具体化为农民日常生活问题。为保证问卷质量和保护填写人的隐私,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另外,针对个别过于抽象的问题,本研究通过个性化访谈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

(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调查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A乡镇,2021年9月-11月,课题组面向该镇下辖的13个行政村、1个社区的村民和社区居民随机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92%。被调查者中,男性74人,女性64人;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11人,18到30岁的有35人,31到50岁的有54人,51岁及以上的有38人;学历上看,学历水平为中专、高中及以下的有122人,大专的有12人,大学本科的有3人,硕士研究生有1人。

(三)问卷调查结果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具体涉及多个问题,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对被调查者的填答,作如下分析:

1.在国家层面,农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认同度高。农民普遍认为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具有优越感,对于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走向富强深感认同。与此同时,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农民越来越多,且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可见,广大农民的国家意识强烈,政治素养较好,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拥护党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面小康的实现使农村地区有了更好的发展,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尤其新时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中国人越来越自豪,也加深了农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2.在社会层面,农民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但仍存在对“平等”理解不充分的现象。随着法治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法治之力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普法宣传深入农村,农民的法治观念得到切实增强。大部分农民认为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依靠法律解决。但是囿于信息化程度、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等原因,农民对新颁布的法律条款缺乏及时学习,如有81.88%的农民对《民法典》不了解。另外,经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考以及中美的防疫对比,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于“自由”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农民对“平等”的理解仍不充分。

3.在个人层面,农民素质普遍提高,也仍存在个体价值观出现泛化现象。农村地区深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农民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绝大多数农民经常通过手机、电视关注国家大事。农民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有厚重的现实依据,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断显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国家忠诚意识、工作热情也在不断增强。但同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农村原本植根于春播秋收、单调重复的农耕生活节奏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因此,有部分农民认为,乡邻之间的关系没有以往友善,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农民道德、伦理层面的认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功利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强化、甚至泛化,这些都对农村传统美德构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了挑战。

三、武汉市农村地区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掣肘

以上分析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在的某些现象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当前多元社会思潮不断深入的结果,也与农村固有经济社会条件、农民现实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制机制等相关。

(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本土传统社会观念受到挑战,同时国外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在农村汇集滋生兴起了多种社会思潮,其中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传统农村主流价值观念。在此影响下,部分农村地区的价值观生态日益错综复杂,享乐主义、封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抬头。“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弱化的原因,主要在于民众思想的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催生的消极思想以及由网络空间蔓延的错误思潮。”[2]因此,农村地区思想的多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不良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一定挑战,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一定消极影响。

(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社会的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尽管改革开放尤其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社会现实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深刻。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条件不足,农民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偏少,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对新理论的认识、接受能力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农村现实情况带来的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播受到了农村现实情况的制约。首先,农村地区村庄空心化,家庭代际关系松散。当前武汉市农村地区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老人单独生活的情况普遍存在,以家庭代际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作用大大削弱。其次,农村的优秀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大量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精英涌入城市,而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分子、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回流农村。“大量农村精英进城使得治理主体的整体素质明显下降,村庄原有的内部承接力消失,农民道德性规范的实践场域断裂,导致村庄道德性规范的模糊和虚化。”[3]这也制约了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生动力的产生与发展。

(四)价值观培养体制机制不畅

得益于区域内丰富的教育、科技、人口等资源优势,武汉市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推进顺利,形式灵活多样且发展态势良好,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对于武汉市农村地区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突出地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对于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仍然不完善。虽然基层党组织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形成了共识,并构建了主要由干部组成的工作团队,但部分村委会、基层党员干部对于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仍缺乏创新思路,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考核机制也不健全,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武汉市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化路径

武汉市农村地区的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应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不断增强相关工作的针对性。

(一)在宣传中因势利导

宣传是培养价值观的基本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人民的价值准则和基本遵循,需要在农村地区进行全方位大力度的宣传。从武汉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在农村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使宣传的方式更加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更多地出现在农村人民的视野中,横幅、标语、壁画等宣传手段要更加注重美观性和趣味性,电视、广播、报刊等基础宣传方式要更加生活化和本土化。加强农村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联系,在公园和学校等基础公共设施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如建设“和谐公园”、“富强小学”等。

其次,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灵活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手段,加入适当的奖励措施,提高宣传活动参与度,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支付宝春节集五福活动中,对传统的“五福临门”美好祈愿的内涵进行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新定义“五福”,实现了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的完美结合,成为了大众参与度极高的活动。

最后,更新宣传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农村普遍认同的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使儒家传统中的“修身”“齐家”“治国”等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相对应,便于农村人民认同、理解和遵循。还要注重语言的乡土化,贴近武汉地区方言,避免单一的宣传形式和过多的口号式宣传,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编成童谣、地方戏曲等方式,向农民传颂。

(二)在教育中夯基固本

教育是培养价值观的必要方式,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村民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关于核心价值观的所见所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发挥教育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巩固作用,首先要增加宣传教育的互动性。定期考察农村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掌握情况,聆听农民的反馈与意见,组织集中的答疑解惑。在思想教育中,理论灌输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应充分调动城乡资源,创建优质的理论教育团队。“学校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能有效促进价值观教育的实施。”[4]现阶段武汉地区高校师生参加乡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仍未充分发挥,对农村进行理论输送的能力仍待挖掘。要充分发挥武汉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高校师生进入乡村进行理论宣讲,一方面给农村注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吸引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乡村文化振兴。

其次,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培育优秀群众典型。干部是农民群众的依靠,也是群众模仿和学习的对象,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理论深度,提高思想外化能力和精神感染力,在与农村人民的工作交往中输出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在农民中树立学习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开展知识竞赛,形成学习的风尚。

最后,强化学校教育和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武汉市农村地区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缺少青壮年人口,老人和儿童在长居人口中比重较大。应把儿童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对象,一方面填补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另一方面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农村群体的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趣味运动会等。

(三)在实践中潜移默化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5]实践是培养价值观的有效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使农民在实践中将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实践的催化作用,首先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掘传统祖训家规的作用。农村人民更加重视传统观念的约束力,也有着更深厚的家族观念和家庭情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规祖训中,在家庭生活中使父母、子女、夫妻、兄弟间相互渗透和监督,形成长期坚持的行为准则。

其次,与武汉地区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出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延。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当地特色风俗和传统节日相融合,在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提升农民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和喜爱程度。根据农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举办特色文艺竞赛活动,创建特色文化社团和协会,在丰富农民日常生活的同时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最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制度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工具,让农村人民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感受到法律和制度对公平正义的保障,营造自由平等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组织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各个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价,开展自我评价,在实践中查漏补缺、补齐短板。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农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