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山中学 苏永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将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已经成了现阶段教学的重要标准,同时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核心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围绕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科学的引导与帮助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语言结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结构与运用其最终所指的应该是一个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掌握我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同时可以正确、合理地运用它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语言沟通方式,都能灵活运用。这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体,也是整个语文核心素养系统的基础。正如新课标所说的“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语言不仅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和思维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没有语言的人际交流是无逻辑的,无逻辑的就不能称之为语言。凡是语言都有其表达者背后的思维存在,有思维作支撑。思维能力的提升必将促进语言的表达、理解与运用;与此同时,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相互关联的。语言是“文学审美”的客体,审美的对象正是语言作品。语言艺术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评价、审美经验的表现都离不开语言。与此同时,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同样促进了“文学审美”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审美”的水平。语言是“文化理解”的载体,学生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民族文化的,在学习语言文化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积淀,也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能促进“文化理解”的形成和发展。综上所述,足以可见“语言构建与运用”其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重要性所在。
在语言构建与运用的基础上提升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这是对学生生理成长的客观要求,因为任何学科都应具备这样的特点,并不是语文学科教学所独有的。有的学者认为,“思维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要素”,他们的观点是:首先,语言与思维虽然存在密切的关系,但是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其物质外壳,人类的抽象思维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能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各种思维品质的提升都建立在语言载体上,通过语言学习而获得,不能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因为思维的存在已经蕴含在语言的发展中了。其次,虽然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有所发展和提升,但是教师并没有以此作为目的培养。即使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没有确切的培养方法,换言之,没有一个整齐划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统一运用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无论是把阅读教学课上成思维训练课,还是把写作教学课上成思维训练课,显然都是不太合适的。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高中语文这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都是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语文学科对思维的贡献很难界定。应该认可的一点是,思维的提升已经蕴含在语言的发展中,而且目前阶段的确没有确切的语文培养方法提升思维,大包大揽地将思维写入核心素养,确实显得有些盲目性和牵强性,会产生与实际情况脱轨的现象。正如上文所言,对思维的提升,任何学科都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这是范式的,普遍的,而不是语言学科核心的、特有的。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课内、课外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及品质。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是人们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其文章中表达的丰富情感,能激发审美想象,让读者感受到此文章所表达的思想魅力、觉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让阅读者能逐步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所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和进一步创造生活美,这样逐渐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使阅读者逐渐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不断提高其文学素养和优美、丰富、具备生活内涵和思想内涵的相对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的文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晋升至更高一层的台阶,这也是全民文学素养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方法,值得借鉴与实践,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因此,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让学生分阶段高效率地通过语言学习感受中华民族汉语和汉字,以及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之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赏和鉴别国内和国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字作品,让学生逐步领会其中的作家通过文字所要表达出的生活哲理,能让学生进一步运用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所要表达出来的美好形象,这些都具有现实的创新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表达思路的创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的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突破。高中语文教师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落实这个素质的教育观念,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调整。例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荆轲行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荆轲其人、其事进行深入评价。在此篇文章学习后再引导学生采用游戏模拟的方式进一步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分展示。例如,对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让学生进行分小组演绎,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故事的内容详细、充分地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教师在学生表演结束后,可以选择班级中的其他学生一同进行点评,帮助参与游戏模拟活动的学生不断完善和提升,以期共同进步,取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教师除了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外,还要不断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将这些课本教学内容与其他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融合教学的重要性,并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孝”文化和“和”文化。引导学生进行“行知合一”方面的突破,采用这种方式,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展现,让学生更加明确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承的具体体现,并让学生说出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与自己政治课程中的“辩证思想”、数学的“相对性”,物理的“运动”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行分析与阐述,从而实现多学科有效融合的学习锻炼。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将其与写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外,还可以实现群文阅读的方式融入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例如,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鼓励学生创建课外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生进行积极的分享,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相互借鉴,同时与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分享,并以此激发学生更多的阅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开阔学习视野。
语文这一学科中蕴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传承,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传统文化的热爱。例如,让学生将自己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古诗进行总结与分类,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内容按照关于爱国情怀、借景抒情、风景描述以及生活体验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让学生能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让学生对作者不同时代的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明确身处于不同的环境对一个的作品的影响。借助这种形式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总结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还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借助语言文字,不仅能深入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便于更好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民族感情,提高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借助语言文字的学习,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文化,尊重各国的多样文化,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1.从抽象知识到具体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语言、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不仅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能促使学生跟着教师的课程教学节奏积极投入学习中,让教师能顺利推进教学进程,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此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把教学的内容、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并且能使教师与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从被动式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变成主动式学习,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所谓教学过程理念中的以人为本思想,首先就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积极建构学生主体的行为模式,从而在教育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方面给学生提供积极探索的体验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感悟、辨别真伪、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以学生为中心,其关键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积极教育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勇于担当,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发挥。例如,采用身份互换模式进行教学,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更好的学习模式,让他们发挥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学习感受,养成真正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探寻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更多、更好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升,还需要教师运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使语文知识不断内化,使学生进一步对世界各国知识文化都有崭新的认识,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