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7 17:24福建省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吴曼凉
天津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教师

■福建省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 吴曼凉

项目研究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将多元化的实践内容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能充分满足小学生对实践学习的需求,激发其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立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实际教学要求,科学地分析问题的成因,利用开放性的活动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热情,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项目研究法

项目研究法是通过教师给定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一系列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理论理解、实践操作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研究法的实施需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开展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活动,致力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项目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其团队协作意识的提升,保障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发生偏移。项目研究法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随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要控制课堂讨论秩序与实践操作进程,科学地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状况,确保学生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藩篱,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积累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重难点知识内容掌握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项目研究法进行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好地引导学生着眼于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不断启发其智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问题

(一)实践缺乏特色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变化,而且有助于构建全程育人格局,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在具体的实践设计环节,一些教师忽视了主题创新,直接利用资源包中的模块主题,以至于实践活动主题缺乏特色,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因此很难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很难激励学生

评价能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重要参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但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未能全方位地点评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仅通过口头表扬或严厉批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此举很难达到激励学生的效果,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师生矛盾。

(三)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常见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实践等,积极地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可以为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助于优化教学环境。然而,有些教师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长时间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讲解理论,利用演示法呈现关键的实践结果,以至于相对单一的教学形式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学生不能亲身经历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四)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正历经关键的思维发展时期,此时开展思维培养活动,可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认知和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思维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创新能力。但是,一些教师未能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是过度地主导课堂教学,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方式动手实践,虽然能维护课堂秩序,但是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依赖性,久而久之,不利于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

顾名思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日常社会活动联系密切,在教师的全面引导下,学生能历经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通过学习思考和动手实践,获得来自生活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丰富自我认知,开阔学习视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来自生活的各种经验和技能,使课程回归社会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自主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条件下进行的,学生是各类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则扮演着关键的引导者角色,所以,相关课程呈现自主性特点。教师应认识到当前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利用各类自主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不同的任务,积累学习经验的同时,掌握学习、生活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探究的热情。

(三)综合性

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加个人生活起居内容,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其集体荣誉感。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与素质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遥相呼应,可以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使之肩负传承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四)开放性

实践内容将决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趣味性,教师致力于创新教学形式,契合各类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使相关课程呈现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改变,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激发其主观学习能动性,使之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下,尽可能多地掌握技能、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创新发展意识。

四、基于项目研究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

(一)重构主题,契合课程标准要求

重构活动主题,可以契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要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之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运用多方位获得的信息解决学习问题,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把握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实际的活动主题进行创新,从而重构活动主题,按照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拓展育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节电方案”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将“方案设计”主题重构为以下三个项目,契合指导纲要中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要求,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项目一,节省电能。由于本课主题类型是设计制作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索、采访,收集各种有关电能的资料,了解校园以及生活中常用的电器以及电能知识,了解有关浪费电能和节省电能的行为,初步建立节省电能的概念,懂得浪费电能会造成电费负担增加,缩短电器使用寿命等知识。项目二,安全操作。在项目一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了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穿戴安全防护用具,按照正确的步骤用测电笔进行测量,通过简单拆解电器的方式,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输出,使之进一步理解节约电能的意义,懂得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步骤使用电器,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项目三,隐患排查。总结学生在项目一和项目二中的表现以及收获,鼓励学生将节电行为和安全操作步骤整理成不同的方案,契合本次“设计节电方案”活动主题,再按照学生的方案来排查不同的电器隐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又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设计节电方案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

(二)集思广益,突出课程合作性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可以调动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合作性质,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驱使其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具,鼓励学生集中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深化其对团队和劳动的理解。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一课为例,本活动以考查探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集中思考测视力的方法,并为学生提供标准对数视力表,引导学生分析视力表中的组成信息,并分别站在一米、三米、五米的位置观察视力表中不同大小的字,让学生集思广益,探索测量视力的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视力测量结果,突出课程的合作性质,让学生积极地交流,思考如何界定“近视、远视”,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使学生明白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初步产生保护眼睛的意识。然后,教师要提出“戴眼镜的利与弊”论点,引导学生围绕论点展开辩论,可以为正反双方提出如下观点,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正方:戴眼镜可以避免近视加重。反方:戴眼镜影响面部美观。

在辩论中,教师要控制好正反双方的陈述时间,围绕“视力保护”进行总结,从饮食、作息等日常生活习惯角度入手,让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由此引出“保护眼睛”的主题内容。最后,要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辩论活动中的陈述,合作讨论保护眼睛的科学方法,并制订完善的饮食、作息计划,使其在实践中懂得多吃蔬菜、水果,每天保持至少八小时的睡眠,养成做眼保健操的好习惯,从而保护自己的眼睛。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可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在关键教学环节创设学生的生活情境,从而立足实践的原因、问题、目的开展教学,将学生引入生动、新颖的实践情境中,指导其按照正确步骤完成活动,由此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和专注品质,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的学习、创新和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课为例,首先,要创设生活情境,展示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绿色、蓝色、红色、灰色垃圾桶,分别讲解各种标识代表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各色垃圾桶分类明确,能装下厨余、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然后,教师要根据考查探究活动主题,为学生设计如下探究项目,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项目一,实地考察。引导学生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观察垃圾处理的过程——收集、装填、压缩、后处理,让学生明白垃圾经过多环节处理,可以被重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项目二,动手分类。鼓励学生穿戴防护用具,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校园卫生清洁活动中,辨别垃圾种类的同时,将不同的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同时要鼓励学生分组完成垃圾分类项目。这样既能减小劳动风险,又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最后,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立足学生的项目研究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垃圾不分类会有什么后果?

问题2:你在实践活动中收获了什么?

学生回答:“垃圾不分类会增加处理难度,带来环境污染;通过实践可以感受到环卫工作者的辛劳,在日后一定要做好垃圾分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启发学生进行实践反思,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四)开发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无限的学习潜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健全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之能在劳动中锻炼自我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开展开放度较高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在主动分析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实现思维发展。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做图书管理员”一课为例,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项目内容,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之体会为人服务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奉献精神。

项目一,考察并体验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先让学生在管理员的统筹和安排下,体验接待、回访、整理、维护、清扫等工作,使之初步了解图书管理工作。再选择岗位进行深入体验,做好实践记录。最后,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总结经验与教训。

项目二,从师生两个角度入手,设计管理旧书的方案。先让学生思考旧书管理的意义,从捐献、存档、翻修等角度思考方案。再通过采访、请教等方式,了解管理人员处理旧书的技巧,设计完善的方案。最后,在交流心得的同时,提炼管理经验,形成良好的总结反思意识。

经过两项目实践,学生能够研究出科学、合理的图书管理方案,并在体会图书管理工作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研究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之将所学知识与既有经验进行融合,不断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从而构建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让学生在一系列合作、沟通、交流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交往、发现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实现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