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以德治班的理论与策略

2022-03-17 16:26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张登峰
天津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德治德育班级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登峰

班主任通过以德治班能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在传统的工作中,班主任往往会忽略德育工作,影响了班级管理效率。为此班主任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重视以德治班措施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融洽的班集体,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德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在工作中更多的是考虑学生成绩的提升,以及是否遵守各项纪律。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本身班主任的工作繁忙,而且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并没有分太多的时间开展德育工作,而是更多地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学习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道德素养相对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中,教师未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与部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压制与服从的关系,经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总是凭借绝对的权威去批评、训斥学生。这些行为不仅不利于友好班级氛围的营造,而且还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损害了学生人格尊严,也导致师生关系更加紧张。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传统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思想观念落后,采取的管理模式也相对传统,以强硬的手段进行治理。制定的班级制度中,更多的是禁止行为和惩罚措施。而且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用统一的标准来约束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会陷入十分压抑的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忽视学生自我教育

杜威曾说道:“任何主张将(道德)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当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就存在这一种倾向。通过调查可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给学生制定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各种规范内、框架内学习。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创造出严明的纪律,但它将班级管理与德育相割裂,将班级管理与德育,以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割断,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及学习中的自我教育和发展。这种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并没有将学生看作一个有独立意志与情感的主体,而是将学生作为一种接收规范、知识,以及各种规则的容器。因此,这样的班级管理会严重损伤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自我教育动力,无法让学生形成以自我为导向的道德实践能力。

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以德治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以德治班落实德育,帮助学生正确辨识在社会生活网络环境中的一些不良影响,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也能强化他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会适时地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在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个体化差异。从而有效地渗透德育的内容,纠正学生的各项行为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向班主任敞开心扉,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学会互相尊重,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学生能自觉地遵守班主任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

(三)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强调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改革,各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口号推行各种教学改革与管理改革。但实际上,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将班级管理与德育有机结合就是一种最科学可行且合理有效的素质教育实践路径。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有良好道德、优秀品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独立思想,以及意志品质的人才。因此,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不能将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学校及班主任要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理念,班级管理模式、管理方向及管理效果将发生很大改变。班主任实施以德治班就意味着其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思想观点及个性化发展需求,并能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充满平等、自由、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以德治班的策略

(一)转变班主任的观念,落实好德育

在班级管理中开展以德治班,首先就需要转变班主任的认知观念,提高班主任对素质教育落实的重视程度。加强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分享经验,学习他人成功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以德治班的要求。班主任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学生做到认真负责。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和不断学习,能逐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积极地落实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做好自我定位,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转变以往错误观念,为以德治班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经研究与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进而积极主动地支持教师各项工作。同时,教师也能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感受更大的责任,感受学生的友好,进而更积极主动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学生的尊严,以平等、发展的眼光和谦虚的态度看待学生,要尽量消除“学生小,学生什么也不懂,说出的话没有价值”等这类错误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抱着平等、宽容、包容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学生将闪光点放大。班主任要承认在学生身上可以发生一切的可能性。班主任要相信学生具有优秀品质,并给学生展示他们高尚道德机会。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珍贵资源,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熏陶、陶冶、规范及促进等作用,让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发展品德,实现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能利用各项有效资源与科学手段建设健康的班级文化,为良好班风及学风的形成打好基础。如班主任可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充分利用制度去规范、消除学生的不良言行,推动学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班主任可与学生一起探讨,确定本班级成员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确定大家都认可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等,然后将其纳入班级规范中,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班主任还可通过实践活动建设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技能与培养品德,可在平时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些劳动,在劳动中感悟人生道理,培养优良品质。班主任可利用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拔河比赛、练球联谊赛等团体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协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每周班会课上开展“自我评价会”“民主评价会”等,让学生进行自我批评、自我管理、自我建设。

(三)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形成有效保障

为了确保班主任积极开展以德治班,实现班级管理的创新。学校需要注重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有效的保障,规范和约束班主任的行为强化学校监管,及时杜绝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管理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制度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根据以德治班的需求来确定制度的内容。可以参照一些成功的案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制度。引进责任制,细化班主任的各项职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的践行规章制度,做好以德治班的一系列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四)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注重以德治班。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各项任务及管理目标的制定都会以学生为核心。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困难、问题。为学生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今后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无疑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需要班主任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逐步敞开心扉。班主任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各项表现,尤其是注意学生的一些反常情况。应该多给予关心、照顾。例如,班主任发现班上的一位女同学一改以往的乐观,不再主动和教师同学交流互动。为此班主任特意询问了与女生交好的几个同学和女同学妈妈,得知这个女同学的妈妈生病了,现在家里就她一个人。了解到情况后,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商量,代表班级去医院慰问。同时,与女同学关系好的几个女生也邀请她去自己家里同住。班主任也和其他几个任课教师商量,会多多注意这一位女同学,并不会过分责怪她。班主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女同学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也能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逐步走进学生心中,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能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班级文化包括了价值观、思维模式、道德情操等一系列内容。它是集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良好班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通过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实现以德治班的管理目标。首先,班主任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确定了民主管理是主要的管理模式,以此为核心来制定纪律、卫生、学生综合素质等制度。实施民主管理,尊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次,是加强班级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班主任可以选择学生喜爱的名人作家的优秀作品来装饰教室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最后,定期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参与其中的思想观念、核心价值来影响学生的认知,使学生逐步纠正自己的行为,提高道德素养。

(六)开展多样化的创新性活动

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可以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平台和机会,这也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动力之一。在社会客观关系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道德观点,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其良好个人品德品性的形成。班主任在进行以德治班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需求和德育需求,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首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优化,如开展班会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等进行交流共享,同时也可以开展师生座谈会,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以便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与改进,提高教学有效性;也可以成立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性疏导,促进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其次,对纪律管理活动进行创新,例如,可以结合班级管理纪律规则内容,进行改变,让学生以小品、话剧的形式进行展现,或者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班级纪律的影视作品等,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的同时,强化其道德实践,增加纪律信念。再次,创新集体活动形式,集体活动是班级管理中的必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的重要性途径,班主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创新型的集体活动形式与内容,如让学生自编自演爱国主义话剧,使其爱国情怀受到熏陶与感染,促进学生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文明行为。最后,开展多样化的生产劳动活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学生必备的优良品德之一,班主任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鼓励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学会如何克服困难的良好品性。

四、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班主任应注重传统管理模式的创新,摒弃传统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这一差异来制订管理计划。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他们对自身、班集体的看法。进一步改善其中的问题,开展民主管理,还需要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实现以德治班的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德治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以德治企,诚实守信
——湖北亿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不称心的新班级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