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宝 孙 璐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日益重视,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升,如何在规模与质量之间寻求均衡点,为各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高等教育办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高等教育提升的主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则是保障教学质量、激发教育教学投入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屏障,也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
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表明,规范、运转协调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是提升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教学管理过程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的基础。首先,有助于规范授课教师基本的教学活动,基于前期制度发布与执行,教师对理论授课、实验和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和活动记录规范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后期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从目标导向倒逼授课教师规范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可以提高对课程的参与度和管理水平,客观上助推了授课质量的提升。其次,有助于从宏观上引领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近年来,各地方应用型高校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管理办法,对人才培养与创新模式的变革从宏观层面进行监督与内控,实现教学改革不随意,教学改革有标准,教学创新有意义的基本目标。最后,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学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使其充分享受到优质教学服务的回馈,进而保持此教学行为的持续性。
各应用型高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出台了相关文件,构建了由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条件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评估与评价、教学质量反馈和改进、教学质量组织六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在组织领导、管理模式、督导工作、质量标准、分析评价及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实现对教学全过程、全环节、全方位的质量保障[3]。目前,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着一些问题,现以T学院为例开展具体分析。
T学院全面推行校、院(部)两级管理模式,理顺学校和二级学院(部)的权责关系,实现教学管理中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部)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推动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教师培训、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围绕人才目标定位,制定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学籍学业管理、学士学位授予等系列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教学、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学校将质量监控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全校教学运行过程管理,进行常态化监控。一是加强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及效果的督查力度。二是坚持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过程管理模式,从期初到期末,形成全过程检查的闭环。三是针对主要教学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不定期开展教学基本要件及教学过程考查资料(备课材料、试卷、毕业论文等)的专项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督促整改。四是实现教学观摩制度常态化。形成学校、学院、校级、院级教学督导随机、常规化教学观摩活动全过程覆盖,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及时指导与反馈。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分析与反馈机制。一是建立自下而上、渠道畅通的教学基本状态反馈及信息传递渠道。通过师生座谈会、问卷调研、随机访谈、同行评价、教务信息系统后台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教师教学质量现状,并对其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做到了监控实时、有效。二是扎实开展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并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三是多渠道进行教学信息反馈。学校通过教学工作会议、督导工作会议、专项检查反馈会、问卷调查、抽查作业、考试成绩分析、召开座谈会、听课看课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四是重视立足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开展了面向在校学生满意度、学习投入度调查,面向应届、往届毕业生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五是定期发布质量报告。通过学校信息公开网,主动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网络教学平台,共享优质在线资源,确保线上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结合各校工作实际,守好责任田,做好督导听课、教学巡查、试卷专项调研,积极参与专业评估、“双基”达标和示范创建等督导工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力点,做到“督要严格、评要客观、导要得法、帮要诚恳”。通过云督导,检查评价教师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效果、教学管理等方面,促使二级学院和任课教师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提升教师线上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确保线上课堂实质等效。
从目前T学院现有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转状况而言,该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转对于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授课效果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与优化。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与其他教学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整体系统,要与其他管理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大闭环。同时,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打造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后期跟踪的子闭环体系,集中执行力度、改善力度不强,问题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任务参与者的教学积极性和质量水准,可以构建多元化、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让教学过程规范的教师得到物质与精神奖励,并与教师职业生涯成长挂钩,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的重视和响应度。
对于一些传统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学校通过期初、期中、期末(三期检查)、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评教,同行互评等方式开展定期不定期质量抽查与监控,对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实验教学采取专项监控与评估的方式,维持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基本水准,有助于推动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的有序运转。但是在实习实训环节(如产学研合作)质量监控标准体系的执行力度不强,实施结果反馈体系不畅通,造成有问题无法及时更正,对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的把关不严、毕业实习缺乏全流程监控手段等弊端需要在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与标准建设过程中及时进行更新完善与推广,以确保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
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衡量现有教学状况与教学质量的尺度与手段,但是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际效果评价之间是否存在偏差?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与提升,换句话说,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还需进行论证与持续改进,以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动态持续性改进。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与其他高等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的建设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动态适应性调整,加大对新时代元素的植入,以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培养的质量,尤其是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交叉性、复合性能力的培养,实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基于大数据平台,构建包括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过程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绩效反馈的全流程教学保障与监控体系,实现质量监控全流程覆盖。定时收集平台教学管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与处理,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保障方面的缺陷,通过PDCA循环进行螺旋式上升修复与改善,打造系统、高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同时,要确保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科学性,能够真正为教学服务,并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相应的制度。教学质量保障是根据教学质量保证对象和质量监控全流程的需要,建立覆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全过程、全员,且动态调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前端、过程及结果的持续动态监控与评价。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结果作为对理论、实践教学设计、实施、流程规划的重要依据,将教学、实践活动参与者与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效配合运转,实现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水平提升的发展目标。
基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结果的滞后性与动态性特征,通过大数据平台及问卷调研,对学生实习实训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共性问题及时修订质量监控体系与控制指标,确保监控体系能够监测与保障实践教学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对于个性化问题,采取点对点政策支持或者督导的方式,进行过程参或者责令整改,将最容易被忽略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全方位纳入质量监测与评价过程中。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通过研究对象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控制方面所展开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从而继续教育教学过程有效控制的策略、手段、过程、方式等转化为教学过程控制的制度规范。
继续完善校院级教学督导、院(部)教师和学生三级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进行激励、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不定期、阶段性学生、院部教学评价,引导各教学部门自觉推进教学活动规范性进程,实现教学活动规范化,秩序性。继续坚持校领导听课制度、考试巡考制度等。教务部门应加强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及宏观调控力度,严格、规范、科学地进行教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学校将质量监控覆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加强全校教学运行过程管理,进行常态化监控。一是加强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及效果的督查力度,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坚持实施“三期”教学检查制度,做到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有效对接。三是针对主要教学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不定期开展教案检查、实践教学检查、试卷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检查等专项教学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督促整改。四是实现听课制度常态化。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员、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听课,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整改。五是实施教学巡查制度。组织开展对学生到课、课堂秩序、教学资源与环境保障、教师教学等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
随着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闭环系统的建成并发挥其监督角色,全流程闭环效应的结果逐步显现,推动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日益规范化、标准化。教学手段、模式创新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客观性最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突出在教师教学过程“控制者”,学生为教学“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基本定位,能够对学校教学质量及其管理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5]。通过畅通师生教学沟通渠道,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投入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标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教学过程动态、即时控制与监督,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质量发展阶段[6]、发展水平动态匹配,充分确保教学活动有章可依,推动教学管理过程科学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管理进程,最终倒逼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与教学人员绩效评估、管理互相配合的激励约束机制。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一方面是教师规范教学全过程的标准与尺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质量监控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与距离,给教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另一方面,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体系的要求相匹配,达到甚至超越了既定标准,则构成了对教师进行嘉奖的参照物,也成为对教师教学行为、结果进行激励和刺激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