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统编版语文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价值

2022-03-17 15:58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钟建华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段传统节日综合性

■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钟建华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低段初步培养了语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第二学段进一步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具体要求。从传统文化节日入手到阅读经典,再到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师一定要明确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价值,这样才能在教授的过程中指向学生语文专项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之在综合学习中相互融通,在实践运用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综合性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中,以三年级专题板块和四年级单元融合两种方式呈现。在每个学段课标都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那么教师就要根据学段要求去探讨本学段的价值。教师要梳理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位置,分析教材单元教学的大致时间段,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综合性学习在某一时段的教学情境认知,奠定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熟知的背景认知。仔细研究小学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出现的位置,教师会发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中华传统节日”和四下第三单元“轻叩诗歌大门”,值得仔细推敲。教师不妨仔细琢磨这两次综合性学习出现的位置、能力考量和时间节点,可以看出编者用心良苦。

其实“中华传统节日”安排在三年级的下册,不仅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前后勾连:一年级的《剪窗花》《春节童谣》《端午粽》,二年级的《难忘的泼水节》《传统节日》,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已有一定的认知,再到三年级的本单元《古诗三首》正好也涉及了相关知识点,有很强的连贯性。从能力方面考量,三下的学生在本年级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年级特征和基础,这样安排有极强的年级感,可以实现能力上的由“扶”到“放”;从安排的位置上看,第三单元学习时间充裕,教师布置起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落实战线长,学习压力也比较小,课程内容实施起来也不会过于匆忙,流于表面。文章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价值进行探讨: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提升价值

在综合性学习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可行性非常高。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教师而言,要认真分析不同学段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知识,从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与阅读经验出发,从实际情况考虑,难以做到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能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不妨提前对学生做一些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再根据学校条件选择一到两个综合性学习,认认真真地开展即可。小学生对课外知识、活动充满强烈的探究未知的内心动力,教师可从兴趣出发,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配合综合性学习内容范围广阔、要求开放度大的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开材料阅读、资料收集、动手实操等,这样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个人意识完全激发。此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必将主动寻求解决之道,教师借此机会适当传授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再次在阅读、思考、记录、设计、绘画等活动中,加深对活动的认知,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效果将大大增强,语文能力也在进一步的动口、动脑中不断积累,在修正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自主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小学生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长的学习时间,在未来漫长的学习旅途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在未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不断地进步和成长。而在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上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有效的影响,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分析中,进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应从这两个角度共同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长奠定好基础和保障。

二、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验证融通价值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阶段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最紧密的方式,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启蒙。学生能将在书本上习得的理论内容、背诵知识,通过综合性学习及时勾连到日常社会生活的真实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的切身感受中,加深体验,加入个人情感,最终反哺,充实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提升个人素质修养,增强学习能力和融合能力,让思维和经验走向更具体的天地,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感受。

例如,在“中华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不难关注到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中的收集和记录。笔者在落实本单元学习要求时,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之初就着手行动,提早布置给学生,分阶段落实。在教授学习《古诗三首》时,将课文分3 个课时来推进。开始布置预习时,着重强调了每一首诗涉及的传统节日知识的收集整理,然后要求每个学生整理自己在阅读或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素材。如《元日》中春节的来历、民间各地的风俗、印象深刻的事件、城里和农村过节不一样的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可记录的角度、事件就多了,既激发了兴趣,也降低了难度;上《清明》一课时,就可以从清明祭祖、踏青活动、美食时令入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从重阳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敬老等角度切入。当然并不局限于这三首诗出现的传统节日,收集整理是有意引导,学生回想还有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乞巧节等,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过往生活中体验过的节日就会一一涌现脑海。教师以课文为中心,以相近主题为范围辐射,引导学生将课内的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泛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古诗三首》的知识,了解了传统文化,更让学生学会体悟生活、联系生活。

“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在落实写节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亲身体会、印象深刻”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学习紧扣“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课标能力要求。因为第一阶段预习过程中早有准备,等到这一课时推进时,学生新目标早已明确,内容也找准方向,心中更是兴致勃勃,一切也就水到渠成。而到了四下“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时,编者干脆将综合性学习设置成课后“活动提示”嵌入每一篇课文中,分散落实,进一步加深与课文学习、学生日常生活的关联性。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因为就小学生而言,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处于相对较为弱势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要在学生为数不多的生活经验中汲取借鉴和参考,让学生以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根本的跳板,帮助学生更好地与阅读文本素材建立共情,进而更好地挖掘文本素材背后的情感、观点、看法,提取文本素材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生活实际与教育内容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出发对教学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良,让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效率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建构学生的阅读兴趣,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个人听、说、读、写与团队合作能力的交互实践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当前语文课程结构内容体系中的一员,符合语文课程的发展要求。正是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学生本人的个人能力是基础和前提,然后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复杂而系统的综合学习活动。

例如,以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材具体内容共分为两方面,体现在课文中的四个小气泡:(1)“请大家品尝我家做的月饼”任务主题,要做到“在家(做)”然后分享,符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的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课标能力要求。学生居家完成任务,之后要拿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成果必然是比较优秀的产品。我们暂且不考虑家长的辅助成分占多少,至少学生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参与了,动手实践了,也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别人赞许的目光,这必然会激发学生完成下一次任务的内驱力,这就是分享的力量。(2)“我们来写几幅春联”任务主题,要做到“小组合作、交流书写”,符合“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的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课标能力要求。小组合作写,首先要解决写什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写、谁来写等问题,在此过程中集体的意识和个人的意思就发生碰撞。怎样说服别人,道理很重要,每个学生都想着自己的想法能占上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绞尽脑汁”,是多么美妙的学习境界。(3)“我们小组朗诵和中秋有关的古诗”任务主题,要做到“小组合作搜集、交流、朗诵”,符合“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的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课标能力要求。这里涉及搜集与交流的合作能力,更是涉及语文的专项能力之一的朗诵的训练,日常课堂教授朗读的技巧在这里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能力,语文学习的“有用感”更加直观。(4)“我来讲讲怎么包粽子”的任务主题。要做到“讲一讲”,符合“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的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课标能力要求。这既是对四年级语文复述单元语文要素的强化,也为五年级语文创造性复述能力打下牢牢的基础。

在综合活动中,学生个体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不仅个人语文能力得到了培养,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说的水平整体表现也有所进步,尤其是在集会人群面前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个人写作水平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锻炼语文,在交流中储备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丰富,表达方式灵活,思维广度扩张,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词、句、段落都呈现在活动过程中。在分工搜集、整理资料时,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既能梳理出团体共同的声音,又不淹没个体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他人的发言,如何排练等基于小组合作的讨论交流、互动的过程,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其实学生在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的过程中,已实现了深度合作学习。

四、语文思维和语文能力的跨学科迁移与延伸价值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基础上的学科立体式学习方式。它首先要求立足语文能力,有语文味,强调的是用语文思维构建与其他各学科的“知识链”。其次是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来构建相应的美术、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最后是学科与学科构建互动关系,各项资源建立建构连结点,使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能够成为“关节”,进而帮助学生掌提升语文能力。

例如,在开展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可以梳理清楚本次活动学习任务要求:(1)搜集、了解现代诗(信息技术:电脑搜索);(2)整理、创作现代诗;(3)合作编小诗集(美术:插图、封面设计);(4)举办诗歌朗诵会(科学:统筹安排)。这里不仅涉及听、说、读、写四个领域整合而成的言语实践活动,合办诗集就需要学生进一步根据需要分类,整理资料,合议诗集的编排内容、形式和任务分工,还要求学生有效利用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利用信息技术课程里的搜索软件,输入有效关键字进行有效搜集、整合……而在合作编小诗集活动过程中,封面设计和绘画,诗歌里的插画也是比较难的一块,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封面图案和插图可以与自己创编、整理的诗歌情境相符合,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美学理解和美术功底了。很多时候学生十分喜欢涂涂画画,回头看,学生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采取了哪些方式,其结果仍然是以“语文”为出发点,最终目标都指向“语文”,教师无须担心,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团队合作学习也将成为主流。这正好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可以将自身与生活联结起来,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起来,将不同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初步体系,他人和自己的智慧产生化学反应,碰撞出火花。因此,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书中出现次数虽不多,但看轻实重,内容基础但看简实繁,看易实难,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方法的指导,更是实际运用的真实操作。它是启迪智慧的真正关键节点,价值重大,意义非凡,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猜你喜欢
学段传统节日综合性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