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课堂特征

2022-03-17 15:3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北沈家桥小学张朴娟
天津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课堂教学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北沈家桥小学 张朴娟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下,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在课堂模式上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模式使课堂充满生动灵气,激发学生探索,不断开拓思维。现代信息技术能打破空间局限,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探索,为培养未来高质量新时代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快速的拓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科学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既要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又能实现学生具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祖国需要的有用人才,为此教师应不断地创新课堂模式,全方位、多视角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尝试与实践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特征有如下探索发现。

一、打破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讲解知识为主,教师重点关注应该怎么讲,不关注学生怎么学。面对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这种模式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难以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因此,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打造信息化时代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课堂尤为重要。

显然,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方式能使学生的交流更加广泛,学生可以在网上交流,可人机交流,还可通过网络留言、QQ对话,电子邮件或视音频文字满足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带领学生听名师微课,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讲解方式,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自由广阔,思维会更加活跃。比如,课前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观看网络上教师讲课,查找相关知识链接;课内鼓励小组合作交流研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合作,互帮互学,体现学生“教”学生的“同伴互学”方式;课堂练习通过软件题库进行知识巩固,节省时间,效率高。更加重要的是,教师能减轻负担,做好知识的引导、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机会增多,从单一渠道的知识获取改为多角度,多对象的知识获取。教师应转变观念,明确课堂不是重教,而是重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能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不管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方面都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培养综合性人才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模式,而是走向丰富、多样化。

二、学生充满生动喜悦的兴趣

《论语》中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正如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收获和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联系,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又与教学具体内容,教学的方式手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课堂上集文字、音乐、动画、视频等趣味性的教学因素为一体,能将程式化、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展示,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调动人体的感官器官,使人容易兴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在教授《西门豹治邺》一课中,为学生播放西门豹制服巫婆和官绅头子及官绅们的视频电影,生动的人物对话代替课本语言文字,惟妙惟肖的表演,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镌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故事内容穿插、分解情节,留下悬念,更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一步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的人,在他的身上发生什么故事等,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找到西门豹相关资料,对邺这个地方现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学生在开心愉悦中学习知识,使生动有趣的课堂兴趣无限延展。又如,教学《观潮》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先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的基础上加上想象说说涨潮情境,学生最初语言平淡,描述不具体。随后播放“钱塘江大潮景观”,学生观看完后,再让学生说说潮的景象,此时学生纷纷举手,迫切地要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讲解能更加生动具体,快乐的学习场景渲染着每个学生,学习效率不言而喻。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在无形中传递知识,提高了知识传递的速度及效率,同时更加注重于课堂新知的有效激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以全身心、全视角、全体验投入教育教学,学生能被生动的画面、激情的场面、惊险的时刻等情景所吸引,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你教“1”我学“1”的机械式互动,教师也不再是单讲独奏,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宽容、激励、信任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同伴”关系,双方互相接纳、互相欣赏、互相理解,学生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达成教育,从而实现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网络技术,运用搜索功能及大数据库强大功能,积极地进行课程教学资料、学习资源的获取、收集,分析及整理,从而进行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达到高效的学习结果。如《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一课文讲述了科学家如何通过蝙蝠的飞行而发现雷达的过程,单一地让学生想象难以让学生感受这一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在通过网络虚拟实验室观看蝙蝠的飞行、雷达的原理和飞机的飞行,通过虚拟实验感同身受,跟随文中的科学家破解难题,学生再自主探讨,教师、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一个个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主动、平等的对话中掌握知识,激发思考。在信息技术运用的课堂中,教师能提供多种素材,多种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掌握程度不一,存在知识积累、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特长兴趣的差异,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各取所需,优劣互补,激发学生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开阔知识视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足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激发学生探索创造欲望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比如,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虽然离学生久远,但那刻骨铭心的历史材料永远铭刻在每个人心中。在教学本段历史时,让学生观看影片,结合历史记录照片亲身感受和体验,学生各方感官被调动起来,爱国激情油然而发,学生想说,想写。学生从观看到情感升华并留下创作,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时,让学生以课题发问,提出许多问题,激发学生用信息技术去探究未知,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开动脑筋,利用信息技术去广泛了解,再通过信息技术去大胆设计,想象发明、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将自己的梦想与未来世界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想象与探讨中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产生改变生活,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五、取得多元的准确评价

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而教育者要将不同的学生个体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面对千千万万个不同特征的群体,教育者在教育中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堂评价应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密切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开展多元评价,教学评价应该从规范统一向多种多样转变,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也都是各有优势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得到关注,通过多元评价促成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可实现多元评价,追求适度的多元评价是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策略,教学中利用希沃白板软件进行生字,词语、句子的识记、理解检查评价,内容新颖,方式灵活,学生喜欢,参与度高,并能检测全班学生状况,评价多元。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有的引用掌声音频,有的运用数值,有的运用评语,有的运用卡通人物奖励等,种类多,云计算准确高效。引进课堂评价软件,可以针对学生专注度,课堂参与率,语言、表情、回答问题准确度等全方面进行课堂科学评价。需注意,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主,要坚持进行利于学生成长,利于学生获得知识体验为标杆的评价,如此,信息技术课堂才易形成多主体互动的评价模式,让评价更客观具体、使评价对象乐于接受评价,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六、打造高效学习课堂

一堂好课的评判标准之一在于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决定了这节课是否达到要求。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教育者的种种努力,不管是动情地启发、科学地引导、规范地传授、恰当地示范、细致地检查,都要归结到一个目的,即应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学什么、怎么学、喜欢学、主动学,使学生不教也想学。这样才能取得教学的实效。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克服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也避免了教师“一问到底”的情绪高、收效少的教学处境。例如,识字教学中,有些结构复杂的字,学生难记、难学。利用多媒体进行字的分解演示,再加上字的历史演变解说,学生看后能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可利用课前录制好的微课,让学生观看破解难点名师微课,让学生充分了解巨人的语言,动作,心理变化等,引导学生怎样认识、了解、总结巨人的特点,微课的使用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童话故事揭示的道理:“快乐要与大家分享”。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学科的有效融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扎根课堂,与学科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信息技术的便捷,快速,强大的搜索功能,资源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使现代科技进步下各学科达到完美融合。比如,一节数学实践课,为每个学生下发一个学习单,围绕主题“口罩数量中的发现”,完成学习单任务。第一,完成2020年前半年口罩生产量表。第二,完成2020年前半年口罩在国内及国外使用分布图。第三,完成2020年前半年口罩在国内生产状况。最后围绕主题写一个报告。要完成这个学习单,教师通过网络收集大量新闻,相关数据等,将学生建立小组,大家进行讨论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每个人要完成学习单,要观看新闻要闻,关注国际交往,关注国际“红十字”工作,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课堂上学生会通过信息技术查阅大量的资料,进行资料的筛选整合,运用网络新闻,数据,数学知识,了解世界地图,各国的分布及与我国友好往来等信息绘制量表,图表。对工人生产口罩的调查。学生会发现我国许多优秀企业及企业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对一个个具有爱国情怀和国际精神的伟人产生敬佩之情。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查找报告的写作方法,这在无形中运用了大量的语文知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一节数学实践课与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了完美的融合。例如,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播放美妙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灵动的音乐旋律,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兴奋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将自己的理解用声音、歌曲或者绘画表达出来,学生学习激情高涨,学习效果佳。这堂课在信息技术下将语文、音乐、美术的最佳融合,使学生从“爱学”到“乐学”。这种融合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对培养未来综合型人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特征明显,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形成了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欲望,课堂从传统逐渐转化为多学科融合的新型智慧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是社会的需求,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这样的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开放灵活,学生学习自主性强,多元的评价,优化了教学环节,改变了教学模式,实现了因材施教,实现了差异教学。教学环节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使师生共同发展。教师教学技能创新,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灵活,学得轻松,爱思考,想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锦上添花,使“双减”政策切实落地,使学生学科素养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评价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