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 杨延峰
体育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程需要逐步改革与完善,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根据核心素养分为以下三个类别——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通过各类教学方式影响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最终通过体育课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指的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体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情感、使学生养成坚韧的体育品格、掌握基本的体育能力、学习健康知识等多种目的的课程。在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团结集体、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等优良品质,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本文首先介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随后着重分析了体育对学生身心的影响,从多种角度剖析了体育课的益处。
体育课是全面贯彻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为祖国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目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材为《体育与健康》,本教材的内容按照体能训练要求、健康知识、球类运动及各类特殊的运动进行编排。该教材旨在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综合型人才。传统体育课程重视日常训练过程,忽略学生的体质差异;重视单一体育知识的教授,忽略个人对体育的兴趣;重视体育成绩的体现,忽视了学生的心路历程,因此要在原有体育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从而让五育的培养得到直观的体现。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有:第一,体质与智力的增长两者密不可分,而这需要长期体育课的学习与训练;第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使脑力与体力交替进行,从而起到调节作用,让体育课发挥消除精神疲劳和提高学科学习效率的效用;第三,体育课堂的知识让学生能掌握各类体育技能、学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相关的基本知识;第四,体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养成为祖国与社会奉献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第五,通过体育课的坚持锻炼,形成勇敢顽强的精神并具有终身锻炼的习惯。高中阶段体育有许多测试如跑步、跳跃、身体韧性等项目,能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的习惯。
当人们取得非凡的成就时就会生成自信心,从而以更热忱的心态面对未来。因此,当学生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拥有独特的体育技能或强健的体魄时,就会产生充足的自信心。体育课堂上,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克服困难与挫折,从而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进步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形成了更加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面对未来能更加积极向上,形成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例如,篮球、足球与羽毛球这三项球类运动具有普遍性,无论学生的体质如何,都能有效地被这些体育运动所吸引,在运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在篮球运动中适合体型大、身高较高、灵活强的学生进行娱乐;足球运动中适合跑得快、身高较矮、体格小的同学进行娱乐;羽毛球则是适合所有人,学生都可以参与羽毛球活动。当学生参与到体育娱乐中,感受到击球、得分的成功感,就会更加热爱这些体育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这些正能量的体育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教学,确保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到体育知识的趣味性,并且对要学习的体育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愿意积极地投入体育学习,并且和教师积极地互动,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大的鼓励后,会对体育产生极大的信心,这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与发展大有裨益。
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需要面对来自家人、学习和社会的各种挑战,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可设立体育锻炼任务,让学生运用体育实践能力来努力完成任务,要注重实践的过程,因为这不仅磨炼了学生的坚强意志,还能使学生遇到困难时越挫越勇。同时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让学生释放来自生活的压力,通过运动发泄内心中的烦闷,当学生的烦恼一扫而空时,他们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例如,在“田径类运动”章节中,着重介绍了田径类的运动项目,从跑步、跳跃、投掷三个方面阐述了田径运动的组成。其中跑步与跳跃运动是锻炼磨炼意志的最优选择,而跑步与投掷无疑是释放压力的良好选择。如在1000米跑步中,学生要合理分配体能,掌握呼吸节奏,全身心地投入跑步。在投掷运动中,学生可以将全部力量集中到手中物体,全力抛出物体的过程也是把烦恼和压力一并抛出的过程。学生在这些的体育项目中,不断超越自己,享受超越极限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坚忍的意志和坚强的品格,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有集体运动项目。团结协作是体育本质之一,教师可以设立一些项目如两人三足、接力赛等。通过这些集体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很多学生意志较薄弱,而且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来锻炼自己的毅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发泄自己的烦恼与压力,同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毅力,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非常有帮助。此外,在教师教学时,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坚定毅力等优秀精神,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并且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认真。
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核心教学任务之一便是带领学生不断学习新的体育知识,在此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锻炼意识。自主锻炼应基于强烈的目的性,通过合理规划更好地完成设下的目标。良好的体育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根据自身的身体健康、运动条件、特殊需求与兴趣爱好来分配锻炼项目,从而制订出短期与长期的锻炼计划。而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完善计划,同时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的锻炼计划得以长期有效的落实,从而更好地生活。例如,在“武术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章节中,着重地介绍了武术方面的知识,如拳术、剑术、防身术、舞龙都是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以兴趣为导向,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自主挖掘其中蕴涵的知识,在过程中学生会因此树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学好教材,超越教材”同样是体育课所需要注意的,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班级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在教授体育方面的知识时,教师要多选取适合学生的体育视频与体育运动,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模仿其中的运动,增进师生关系。在终身锻炼方面,最佳的体现则是眼保健操,无论学生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运用眼保健操来减缓眼部疲劳。因此教师要强调眼保健操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进行眼部按摩,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此类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通过这些终身项目让学生养成锻炼意识。
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前提,只有良好的身体才能支撑日复一日的学习。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变得更加睿智,而且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这对他们紧张的高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习成绩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学生就会养成锻炼的意识,为他们奠定体能基础。
体育技能的学习是体育课的特色之一,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特殊的运动技巧,如球类运动与游泳,这些常见的运动项目中包含着一定的运动技巧,当学生进行训练时就会自然地运用到这些技巧,从而让运动更加高效。同时这些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结交新朋友,通过运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此拓宽朋友圈,进行健康的社交。例如,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运动”的章节中,该章节详细介绍了三个球类的实战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比赛、实战演习来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趣。通过长时间进行该类运动,学生能大大增加对该类运动的熟练度,以此掌握一种或多种运动项目。同时让学生形成健康的竞技心态,通过熟悉比赛规则,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互相成长进步、汲取经验,从而让运动项目逐渐日常化。在校内,学生可以通过运动技术与其他班学生或体育教师进行切磋,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校外,学生可以通过运动项目来寻找新的社交圈,如在各类球类馆学生自由组队,展现球类技术,以此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社交圈,还让学生学习到了各类球技,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由此可见,建立新型社交圈是优化体育课堂的方法之一,学生能在良好的人际交往背景下形成健康的社交。
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很少和同学交友,甚至一些学生长时间学习而不进行适度放松,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在体育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就能展开正常的社交,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大多数长期处于弯腰低头学习的状态,而又缺乏体育锻炼,后期学生往往引发如感冒、神经衰弱、肌肉无力、便秘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学生要在一天的时间安排中抽出体育锻炼的时间。脑力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良好的体育锻炼,当学生的体质不断增强,就有更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并且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锻炼反应能力,面对各类习题有更快的判断能力。同时体育锻炼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放松过程,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让大脑保持放松,让肌肉保持兴奋,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强度、灵活性与耐久性,而大脑兴奋与放松的合理调节,反过来能消除疲劳,活跃思维,以此产生良性循环。例如,在“健康教育”一章节中,教材系统地解释了体育课对健康的益处,从中可见其对学生呼吸、视力等系统有很大的帮助。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各类功能如肺活量增大、强化呼吸节奏,当呼吸系统加速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在视力方面,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能更有效减少患有近视的风险,研究报告指出,眺望远处能维持良好的视力。同时课内学习与户外运动的交替进行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有助于放松眼睛,防止视力疲劳。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进行体育活动,使学生的压力得以有效释放,文化科的教师可在教学间隙让学生呼吸空气,瞭望远处,感受大自然的风,让学生的头脑更清晰。
“生命在于运动”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人们的健康,还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高中生来说,身体素质有待提升。有的学生在学校的体育课学习中表现懒惰,怕苦怕累,逃避各类活动;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浪费时间,而在教室里学习或休息;有的学生不重视体育,所穿着的服装不便于体育活动等。然而只有让学生经历户外各种环境下运动的磨炼,深入感受大自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同时,强健的身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应对各类困难与疾病。例如,在进行“体能”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课的认识,为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活动。体育课学习对学生成长最为显著价值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这种价值体现在身体机能形态的变化,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体育活动,学生能增强体能,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讲解体育课程的其他各类好处——让人的体格变得健美、强化运动能力、健全运动系统、完善身体发育等。通过本章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课作为重要的课程之一,长期的教学实践与运动体验,旨在让学生形成对身体活动和身体健康的正确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养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实践表明,长期养成的运动习惯与不喜欢运动的人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运动实践影响、改变着自身的机体,同时运动促使人强化良好的情绪感受。在体育评价中,也应让学生感受到赞扬、激励等积极情绪,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