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记录水平的支持性策略

2022-03-17 15:19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霞幼儿园赖建琳
天津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验幼儿活动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霞幼儿园 赖建琳

幼儿记录活动包含经验回顾、记录表征、交流分享,作为幼儿思维的一种学习表征,促进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发展。幼儿记录中存在幼儿记录习惯待养成、记录的内容单一,记录符号表征弱等问题,教师应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特点,运用多种支持性策略:创设环境激发幼儿记录兴趣,鼓励支持幼儿自主记录,搭建支架让幼儿在思考、表征、表达、倾听、思考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记录能力、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幼儿为本”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渗透,幼儿的自主记录日益受到关注。幼儿记录是以幼儿为记录主体,以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个性化的方式为记录形式,以幼儿过去、现在或将来进行的活动为记录内容,来记录其问题困境、活动过程以及探索发现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幼儿园幼儿自主记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梳理总结出相应的支持策略。

一、幼儿记录的意义

(一)记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记录活动主要包含经验回顾、记录表征、交流分享。在这其中幼儿经历着经验提取、概括总结、书写表征、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过程,不仅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记录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能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记录能丰富幼儿语言核心经验。记录作为幼儿表达表征的重要方式,涉及前书写、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语言领域的核心经验,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记录丰富自身的语言核心经验。幼儿的记录活动中占比最多的记录方法即图画、符号的书写表征记录,幼儿用图画、符号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幼儿在多元的记录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前书写能力;分享交流是记录活动重要环节,幼儿要将自己记录的内容转化成口语进行表达,还需要读懂、理解同伴记录的内容,这个过程中,幼儿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其次,幼儿记录可促进幼儿知识经验建构。幼儿记录的过程是幼儿把自己在日常活动中感知体验、实际操作得到的信息,内化吸收加工整合然后再输出的过程,即对感官获取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整合和系统化,并在一次次的记录对比中完善认识,逐步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记录为幼儿提供重新回顾、检视、反省以及解释的机会,提供自我整合和集体建构知识的机会,进而促进自身知识经验的建构。此外,幼儿记录可以增强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幼儿记录的过程需要幼儿将直接感知操作获取的感性经验具象化、抽象化后再输出。幼儿获取的信息一般都是零散的、片段式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总结,把事物现象或自己的行为过程转化为符号或图像,这个过程需要逻辑思维的参与,是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转变。

(二)记录作品的价值

记录作品作为幼儿记录的产物也有其特定价值。它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情况和需求的媒介,是幼儿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因材施教的依据。而对幼儿来说,幼儿可以通过记录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记录回顾以往经验进而巩固已有认知,通过记录与同伴相互交流分享和学习,记录幼儿的成长的足迹。这种记录作品也是家园之间联系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师借助记录作品和家长互动幼儿的发展情况,家长通过记录作品更直观地了解幼儿的想法和兴趣等。

二、幼儿记录活动的存在问题

通过对幼儿记录活动的观察,解读分析幼儿的记录,以及对教师和部分幼儿的访谈,笔者发现教师在组织实施幼儿记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记录的连续性待提升。幼儿的日常记录以单次记录为主,围绕某一内容的长期持续记录少,单次记录也多是在单一情境中对事情本身进行描述,缺乏对活动的进一步反思与推进。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幼儿及教师对活动或问题的跟踪性不够,缺乏深度学习与思考。教师培养幼儿持续性观察、开展持续性学习更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长期持续的记录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准确的认识、梳理学习经验,助力幼儿的持续性学习,因此教师应积极推动单次记录与长期持续记录的结合,形成系统持续的记录。其次,实验统计类记录待增加。幼儿日常记录的内容以记事性记录为主,如事件记录、问题记录、结果记录等,但实验类记录、计划类记录、统计性记录少。实验统计类记录指向实验操作流程、实验结果、数据信息的归类分析等,要求记录的程序性、统计性,需要运用幼儿归纳、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再次,符号表征记录经验待丰富。从幼儿的记录方式来分析,目前幼儿记录中的图画表征相对丰富,符号表征相对不足,更多使用具象和直观的绘画方式进行记录。运用简单却富有创造性的符号来记录所观察和探究的事物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结果,教师需进一步鼓励引导幼儿抽象表征的发展。最后,记录在生活中的运用待加强。幼儿日常记录的开展都依托于幼儿在园的各类活动,融合在各活动的前期准备、活动中的学习、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中,为幼儿园活动的实施与推进服务。但记录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在幼儿生活中的运用较少,应增强记录与幼儿日常生活的联系,支持幼儿感受记录在生活中的运用和作用。如水果自取数量记录;幼儿来园时间人数统计;幼儿比赛结果记录等。

三、促进幼儿记录能力的支持性策略

结合文献研究学习和幼儿园记录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笔者进一步剖析现存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幼儿自主记录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强,缺乏记录表征的相关经验;教师对幼儿记录的认识不全面,低估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忽略小中大班幼儿记录的年龄特点,组织实施缺乏针对性。基于问题原因的分析和已有的实践经验,笔者梳理出促进幼儿记录能力的支持性策略。

(一)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幼儿记录的意义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对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的认识是幼儿记录活动有效开展进而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要丰富关于幼儿记录的相关知识经验,深刻认识幼儿记录的价值,正确认识幼儿做记录的能力,搭建支架引导幼儿记录,并且注意记录作品的分析、运用记录作品促进幼儿交流与分享、让记录作品成为家园联系的工具,实现记录作品的有效运用。

(二)创设自主记录的环境,培养幼儿自主记录的兴趣和意识

1.幼儿自主记录的环境氛围。营造宽松自主的记录氛围,积极鼓励支持幼儿大胆用物品替代、黏贴、照片、图画、数字、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等记录自己的发现、游戏、问题、思考的方法等。创设自然多元的记录环境,将记录融合在幼儿园日常的环境创设中,如班级自然角植物生长的观察记录、小动物的饲养记录;班级主题活动中的热点话题讨论记录;区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记录;小值日生每日的活动记录等。将记录渗透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用记录呈现活动内容,用记录梳理幼儿的话题讨论等,支持幼儿在丰富的记录环境中充分感知记录,在日常渗透中使幼儿形成对记录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2.幼儿自主记录的物质条件。为幼儿随时记录提供丰富多元的工具和材料。根据记录载体的不同提供所需的记录工具和材料,物品替代类记录提供相应的物品;黏贴类记录提供可方便黏贴的贴纸等材料;书写类记录提供记号笔、水彩笔、纸张,依据记录内容设计的记录表记录单等工具和材料;音频类记录提供录音笔等设备;视频图片类记录提供平板、相机等设备。记录的工具和材料不但多元充足,并且便于幼儿随时使用,既有固定的材料投放区,也应有可随活动开展移动携带的材料工具,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记录需求。

(三)组织丰富的记录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记录表征的习惯和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记录活动在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分享等方面各有所侧重,如小班幼儿记录以习惯养成为主,记录形式以直观形象的物品替代为主;中班幼儿逐步学习以图画为主的具象表征记录;大班幼儿则主要是以符号为主的抽象表征记录。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兴趣需求、活动特点,为幼儿自主记录提供灵活、充足的时间保障,教师可充分利用游戏分享,餐后离园等环节组织实施丰富的记录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记录表征的习惯和能力。

1.多样记录内容。一日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记录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幼儿在游戏、生活、学习、运动、社会实践、家园互动等各类活动中的活动情况、观察发现、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的结果、活动的感受和思考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记录的内容。借助记录使幼儿更细致地观察和更深刻地思考,并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逐步实现知识经验的自我构建。如研学活动前指导幼儿制定研学计划,记录自己需要携带的物品,或者是要提前采购的物品清单,记录研学过程中想要开展什么活动或游戏,研学之后总结和记录研学中有趣的难忘的事情。

2.多元记录方法。记录方式是灵活多元的,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多样的记录方式,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创新的方式进行记录,不同的记录方法对工具材料、操作流程、思维能力等有不同的要求,物品替代和黏贴的记录方法直观形象、操作难度低,适宜低年龄段的幼儿;如小班入园初期鼓励幼儿自主用餐爱惜粮食,教师借助有趣的亮灯小玩具设置了“今天我光盘”的记录墙,幼儿吃完饭后点亮墙面上的小灯记录自己今天光盘成功,亮灯对小班幼儿来说既操作简便又非常有趣,有效调动了幼儿用餐和记录的积极性。鼓励中大班幼儿运用抽象的图案、符号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录,有意识地发展幼儿思维的抽象性,促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多种记录形式。幼儿记录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记录、小组记录、集体记录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特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记录内容的特点,教师应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等记录组织形式,小班幼儿适宜教师引导的师幼集体记录为主,中大班以小组记录和个人记录为主,大班鼓励小组合作记录,在合作记录中幼儿不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要听取、判断、分析和评价其他成员的想法,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合作的能力和水平。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记录活动,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幼儿记录的自主性,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支持和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记录,不断提高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4.个别化记录指导。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想法、兴趣、爱好也会有所不同,幼儿有着自己喜好的呈现方式,他们的记录代表着自身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记录,并根据幼儿的问题和需求,结合幼儿的兴趣需求进行个别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如班级区域游戏是幼儿日常游戏的重要内容之一,游戏后幼儿会记录下自己今天的游戏情况“玩了什么,和谁一起,怎么玩的,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每个幼儿的记录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主要是用图画记录,有的尝试符号记录,有的借助班级平板拍照记录等,教师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用画、贴等方式进行记录;对数字符号敏感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多用数字符号进行记录;对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分享自己的记录,等等。

(四)提供各种分享交流的平台,培养幼儿自主记录表达的能力

交流分享是幼儿记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现场分享、展板分享、线上分享。现场分享一般是指记录后教师组织的集体或小组式的现场分享,大家围坐在一起,结合自己记录的内容进行分享交流,互动性比较强;展板分享主要是指记录后将幼儿的记录展示在墙面或展板上,幼儿自主进行交流分享,分享活动的持续性灵活性比较强;线上分享则指利用班级微信群、QQ 群发布幼儿的记录内容,供幼儿家长在线上进行交流分享的方式。一般幼儿的记录活动以现场分享和展板分享为主。幼儿记录活动交流分享,不仅是展示分享幼儿的问题、想法、思考,支持和促进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的过程,还是幼儿用语言再次梳理重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幼儿将抽象表征记录的内容转为口语进行交流分享,并倾听他人的记录思考,在表达、倾听、思考、重整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螺旋上升重构经验,进而促进自身知识经验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记录活动中,幼儿经历着经验提取、概括总结、书写表征、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过程,在思考、表征、表达、倾听、思考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螺旋上升,重构经验,并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做记录的能力和意义,遵循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合理组织实施记录活动,鼓励并支持幼儿进行自主记录,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经验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