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静媚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文学是关于人的思想与生活的文学,也是关注人的思想与生活的文学,这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旨归。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而人类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主要是揭示人类的思想与文化。事实上,诸多文学作品得以流传于世而不衰,正是基于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1]思想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思想愈发深邃而智慧,文学作品便可以穿越时空梗阻,生生不息。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根本承载,有了鲜活的人物,灵魂便有了根本的依托。事实上,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其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人物塑造来实现的。以小说这一文学作品来看,假使缺乏人物形象和事件,那么,小说这一文学作品显然是无力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为读者所喜爱,正是因为人物塑造的成功。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诸多人物形象被读者所熟记,包括葛朗台、哈姆雷特、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无一不是因为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独特而被世人所称道。那么,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呢?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本文正是着眼于此,探索英美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为英美文学作品研究添砖加瓦。
所谓的“浮雕式”人物塑造方法,就是使用类似于雕塑浮雕式人物刻画的形式,将人物放置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特定的事件,使人物性格特点得以像“浮雕”一样凸显出来,进而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浮雕式人物塑造方法是英美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浮雕式人物塑造,不仅能折射出时代的特征,实现人物与时代的耦合,更为重要的是,以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历史的真实走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其性格特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即是如此意思,同时,在环境的影响中,人的性格又会随之改变,当然,人的性格又可能会对其存在的环境造成深刻影响,并改变其环境。[2]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离开了环境,人的性格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反之亦然。英美文学作品的类型不可谓不多,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等,从纵向上来看,还涵盖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等诸多题材。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和题材,应用浮雕式人物塑造方法是常见的方式。
以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为例,包括《亨利四世》《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等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浮雕式人物刻画可谓是惟妙惟肖,尤其是在历史剧中,具体的历史事件被莎士比亚进行详细的描写,而人物则置身于历史事件中,展现其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特点。历史事件就是大理石,而人物则是大理石上性格迥异的“浮雕作品”。故而,我们才能看到畸形、暴虐的理查三世,敏锐、任性的理查二世,机敏、善战的亨利五世,强悍的亨利八世,善良、软弱的亨利六世,也才能看到优柔寡断,忧郁多疑的哈姆雷特,感受这些人物的内在和外在,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浮雕式人物塑造方法是英美文学作品最为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式,通过将具体的人放置于具体的环境、事件当中,让人物性格在一系列环境或事件的进程中丰满起来,不同的环境或事件影响不同的人,人的性格的细腻性进而得以彰显,不断呈现文学作品的张力,进而赋予读者各类内心感受,让人物变得栩栩如生,难以忘怀。
所谓的“连贯性”人物塑造方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的宏大叙事中,人物塑造具有整体性、关联性,使每一个人物都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主要部分或要素,并串联起整个文学作品,构建了一个人物反复出现,各个部门紧密关联,历史情境不断再现的文学作品大厦。无疑,在英美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连贯性人物塑造方法不可谓不多,包括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三部曲《亨利六世》、查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马克·吐温的《在亚瑟王朝廷里的康涅狄格州美国人》等作品,都采用了人物性格塑造的连贯性方式。当然,人物塑造连贯性方式并非特指在文学作品中的关联性,还指喻在作品中人物性格发展的连贯性,如此,构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重要线索。那么,在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连贯性方法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主要人物的血缘关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通过血缘关系来进行是常见的方式,在一部作品中,甚至在一系列作品中,血缘关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莎士比亚历史剧三部曲《亨利六世》为例,作品中的几位国王甚至约克公爵的出场,作者都将复杂的血缘关系进行淋漓尽致的描写,以血缘关系来梳理出整部历史剧的发展线索和脉络。同时,除了国王之间复杂的血缘关系之外,还有剧中出现的人物如王后、贵族等,也都因血缘而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正是通过对血缘关系的刻画和描写,使得整部作品丰满起来,建构起一个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使作品演变成一部家族的兴衰史。那么,对读者而言,读起来不仅津津有味,还因为血缘之间的关系的连贯性发展而烂熟于心,并强化对作品的思考。
其次,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的重复出现。在英美文学作品,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的重复出现亦是人物塑造连贯性方法的重要体现。[3]譬如,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亨利四世这一人物在多部作品中出现,包括《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亨利四世》(下)等作品中都出现过,并且是作为主要人物的方式出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深刻感知人物性格发展的连贯性,亨利四世在《理查二世》中是一个觊觎王位、阴险狡诈的人,而在《亨利四世》(上下)中,由于已经坐上了皇位,又慢慢演变成一个为保住皇位而使用各种手段的人,那么,人物性格发展的线索得以清晰起来,凸显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同一人物在不同戏剧中出现,使得这些戏剧之间存在了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也使得戏剧人物有着更大的塑造空间,人物的性格可以不断地发展、完善。无疑,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连贯性人物塑造方法是极为常见的方法,此种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的重复出现人物塑造方法亦称“任务再现法”。在莎士比亚之后,包括巴尔扎克、简·奥斯丁、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作家都曾应用该种方法。
所谓的“个性化”人物塑造方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的宏大叙事中,各个人物的出场以及性格特点都是个性化的,以中国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例,为何这些作品被世人所传颂,人物塑造的千姿百态、个性相异是极其重要的方式。当然,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个性化方式亦是常用的方式,以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为例,在其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近360个人物,但是,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人物的性格是相异的。正是如此,莎士比亚得以在英美文学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世人称道。那么,英美文学作品的个性化人物塑造方法是怎样处理的呢?主要是通过人物“说什么”“做什么”和“想什么”三个方面来刻画的。
首先,在“说什么”维度,不同的人物由于成长环境、学历背景、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在其出场时,话语是具有区别的。譬如,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将其中的人物区分为:国王、王后、丑角等三种类型,毋庸置疑,不同的人文角色其所表达的话语是不同的,正是如此,读者才能记住不同的人物。同时,在英美文学的一些喜剧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存在多样性,虽然身份各异,但是具有共同的特点,即从自身的身份出发,讲出与自身身份相一致的话语,或粗俗、或荒诞不经、或深含哲理、或嬉笑怒骂,深得观众喜爱。所以说,“说什么”成为人物塑造的重要表现。
其次,在“做什么”的维度。行动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物性格的。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体现人物之间的多样性,通过“做什么”的手法来塑造是常见的方式。无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行为表现应与其出身、教养、经历、习惯、心理特征等等独特的个人因素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才令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特点。譬如,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理查二世任性自傲,心胸狭窄;亨利五世头脑机敏,志向远大,作战勇敢,关爱臣民。如此的人物刻画,无疑是引人入胜的。
最后,在“想什么”的维度。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其人物刻画的多寡,而在于作品内在所蕴含的思想性,思想愈发丰富,作品就更有深度,也更加具有传承于世的基因。然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是通过具体的人物体现的,即不同的人在“想什么”,基于不同的出身、经历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等因素,不同的人显然思想不同,正是如此,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化特征。譬如,在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在国王之间,其想法是不一样的,更毋宁说国王与其他人的想法。在萧伯纳的《卖花女》这一作品中,希金斯、伊莉莎、克莱拉等人物的思想存在较大区别,如此,才能衬托出伊莉莎追求理想人生的路上一往无前、坚定倔强。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事件是文学作品得以传颂的重要因素。然而,事件如何演变?人物的性格如何展现?这些都离不开特定的事件作为依托。“情境”是文学作品表现艺术特征的重要内容,是文学作品叙事的中心问题。[4]尤其是在戏剧作品中,更加需要情境来展现人物性格,毕竟,在不同的情境当中,人物性格存在差异性。正如狄德罗在《论戏剧艺术》中指出:“人物的所处的情境要有力地激动人心,并使之与人物的性格成为对比,同时使人物的利益互相对立”。可见,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通过情境化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是重要方面,毕竟,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思想行为等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具体包括哪些呢?具体环境、事件和人物关系。正是在特定的环境冲突中,人物的性格得以发展变化,并衍生出一系列复杂关系,并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变得跌宕起伏、起承转合,构成文学作品冲突,人物性格也最终得以显露出来,为读者所牢记。
情境变化推动着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关系变化推动着剧情的变化,剧情的变化使文学作品更具有可读性、耐读性。以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为例,作者非常注重情境的描写,以情境来突出人物关系对比,以人物相互的动态映衬展现人物的性格发展,并且在这种动态映衬中,随着人物处境的强弱形势的变化,观众的情感倾向也在发生着变化,左右着对剧中人物的评价和分析。正是莎士比亚如此精细的人物刻画方式,让读者熟记了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
总之,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刻画是中心内容,采取什么样的人物塑造方法,既是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亦是文学作品是否成为经典的重要方面。在英美文学作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除了浮雕式、连贯性、个性化、情境式等人物塑造方法之外,仍然有诸多方法有待挖掘,以丰富文学作品人物塑造方法的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