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 李成忠 周霞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现如今,我国职教体系必须不断完善,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加强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程度。我国相应政策文件亦明确提出,要落实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持续提高,以及职教事业可持续性发展。而中高职院校分阶段培育作为职教体系的核心构成内容,亦势必成为国内职教事业发展的主要态势。如果想切实落实中高职院校教育的有效衔接,相关对接院校应在人才培育模式设计、课程体系改革、产教融合深化、师资力量建设、以及教育过程优化等层面加以沟通和交流。诚然,课程体系建设特别实践教育体系改革,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与中高职技能、技术类人才培育目标是否可以充分实现正相关。基于现阶段行业发展情况而言,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普遍从业插花员、施工员、园林工程安全和质检员、以及景观设计助理等等,未来或许会发展成园林景观设计师、工程项目主管以及技术主管等,而这些岗位工作对于人才专业技能要求有所差异,学校课程实践教育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养成的关键途径,若想促进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中高职院校应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有效衔接课程实践教育。
我国于2010 年所颁发的教育改革及发展相应规划纲要当中清晰提出,未来几年构建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式转变及产业架构调节要求、呈现出终身育人观念及中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新职教体系,真正满足当下经济社会针对技能型人才以及高素养劳动人士的需要。而这便象征着我国高职教育体系生源及模式均要产生较大改变,建设中高职院校教育密切衔接的课程体系,现已成为我国职教改革、创新的新常态。所以,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中高职院校教育衔接过程中,高水平技能、技术人才培育模式建设及实施的关键在于适应我国职教体系发展和变革要求,改革原有育人模式,保证中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关键在于育人计划、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以及升学就业等层面的充分衔接,属于两个层级于多样性特点中兼容性的复杂匹配。因此,如何使中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群体顺利迈进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并提升和高职院校匹配的理论及实践水平,核心环节便体现在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实践体系。故此,在产教融合环境下,应借助政府、行业产业、企业与学校多方的互相指导及配合,针对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育展开统筹规划,构建专业一体化育人体系,使对接专业相关教师与专业学科建设、专业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实践中心搭建以及社会服务等层面实现协调发展。另外,相同管理职能部门于管理工作层面做到资源共享与互相交流,促使中高职院校教师于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层面均获得质的飞跃。
我国高职的学生不仅涵盖有普通高中升学考试的毕业生,也包含中职院校转上来的学生,但多数为普通高中毕业生。一般来说,普通高中毕业生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其基础学科课程知识较为牢固,在理论内容吸收与积累层面存在显著优势,然而在实践技能层面,却与中职学生存在明显差距。中职学生在三年内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已经普遍拥有一定职业技能,然而在语文和数学等相关文化基础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对于理论知识学习较为抗拒,所以基础文化知识亟待发展与提升。所以在行政班级划分过程中时常会由于学生人数原因影响,导致普通高中毕业生与中职学生被学校设置于同一班级。
我国中高职院校均隶属职教体系,其办学目的在于培育专业水平较高的技能类人才,但是,因为生源层次差异化问题,导致两者在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确立方面有所不同。据相关研究证实,现如今中高职院校在园林技术专业的育人目标具体定位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复,具体包括理论知识内容、专业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等,特别是园林植物养护和栽培、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层面,差异性相对较小,仅在专业基础文化内容与创新能力、意识培育等层面呈现出着力点的差异。在产教融合的教育环境下,我国中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在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育目标设定层面均存在相对模糊的现象,并未按照各自阶段的专业教育特点及岗位工作能力要求而实现具体化育人目标设计。诚然,专业育人目标确立与教育指标拟定具有直接联系,同时,对于园林技术专业各课程教育过程,特别是课程实践教育部署方面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如若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存在定位模糊的问题,则必然会对园林技术专业教育成效带来负面影响。
比较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和实践教育内容可知,两者间欠缺科学的发展顺序,即便两者搭建合作关系,然而在实际接触方面较为不足,特别是专业教师间交流互动较少,导致专业教育内容难以对接,同时也难以生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高职院校在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课程体系的重复问题,比如在园林植物培植和养护以及园林树木等相关专业课程,便与中职课程体系设置相似,实践教育内容亦存在同质化现象,导致部分课程于实践教育中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一般来说,尽管中职院校教学和高职院校教学均隶属直接教育领域范围,但是岗位工作职能对于学校教学要求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呈现于层次性的不同。针对中高职院校分阶段教育模式来说,应按照行业产业对于各个层次及类型的人才现实需求进行明确定位,并设置由中职院校到高职院校之间科学化的能力培育体系,同时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授课教师需积极参加人才培育计划的拟定工作,而这一环节恰恰是能否全面落实两个阶段教育工作充分衔接的核心所在。借助对于现阶段园林行业领域岗位能力及岗位群体需求的全面分析,我国中职院校教育重点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并要求专业学生群体生成正确、坚定的岗位认知,以及优秀的行为规范、崇高的道德素养,同时还可全面掌握专业基础技能和知识,中职院校的学生其毕业后从事的岗位工作包括中小型园林类企业的绿化工、施工员以及监理员等。另外,高职院校教育重点在于高素质技能、技术类人才培育,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掌握专业综合能力及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定管理、创新及分析等能力,并在潜移默化的受教育过程中,养成优秀的职业素质和道德,其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助理、园林工程预算员以及质检员、安全员等,未来部分学生还可通过自身努力从事园林工程项目主管与景观设计师,更有甚者可实现自主创业。所以,若想建设系统化、完善化的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体系,应以职业分析为基准,合理分解岗位工作能力,生成阶段性教育目标,同时清晰学生们能力培育目标,从而合理组织专业课程实践授课内容。
产教融合环境下,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关键在于建设实践教育体系。一方面,中高职院校应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基准,聘请行业专业学者和专家共同参加课程指标的拟定工作,并与对接院校专业教师协同商议教育计划。应按照中高职各阶段育人目标,将岗位工作任务为引导,从浅到深的设置课程实践教育内容,系统化地培育学生的基础能力、专项能力以及通用能力等。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教育活动中,把实训任务有效分解成单独板块,并融入学生学习全过程。在此环节中,教师应注意相同课程与不同时期实训板块间存在的层次性和关联性,防止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发生重复与脱节现象。所以,在产教融合教育环境下,中高职院校应以校内外实训平台为依托,以园林植物识别及应用、园林植物培植和养护、园林设计规划、园林工程组织管理和施工等能力培养为基础,并利用课堂实训、综合训练、单项训练以及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全方位培育学生们岗位工作技能。具体来说,中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应着重培育园林生产、施工及养护等领域的技术专员,所以这一时期的实践教育需要重视学生们基础能力的养成,并掌握专业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其初步树立职业概念与规范化的实操行为,为进入高职学习奠定夯实基础。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则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重视其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特别是在工程管理层面与设计层面的专业能力。在课程设计层面,高职院校应设置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植物培植和养护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学生岗位技能要经过相应实践教育活动中的真实项目才可真正获得,然而这要以实训平台开发建设为依托,因此无论校内专业实训室,还是校外产教融合的实训中心,均是中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媒介。如果想落实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中高职院校衔接育人的核心目标,良好的实训教育条件是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应把产教融合思想全面渗透到专业实训平台开发建设与实践教育活动中。首先,实训平台应按照园林类企业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项职业技能为导向实施统筹建设,实训平台不但要满足园林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所需要的实践教育,而且还应拥有园林企业内部生产实际模拟、创新能力锻炼以及园林工程施工实践的作用。其次,应实施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新形态下的实践教育,以企业协同建设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长时间且深入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确保实训平台能够获得充分应用,切实落实实践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中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衔接教育是现阶段职教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态势,若想落实两者间高效衔接,应以健全的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同时创新传统教育模式,依托于岗位工作技能全面加强中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实培育出可顺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诉求的合格的技术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