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周清美
作为语言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需要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关注学生社交、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核心素养概念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动力。为此,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导向,并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来抓,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染,并产生对文学世界的探索欲望,从而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分别从情感和情景渲染、板块教学、阅读方法和技巧传授等方面,以兴趣引领为主题,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使用情感和情景渲染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体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各项基础知识理解、掌握,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慈母情深》这一篇文章时,作者通过回忆母亲不考虑工友劝阻,把钱毫不犹豫地给我去买书的故事,展示了慈母对子女的深爱,以及作者本人对母亲的感恩和敬佩的情感。教师可以在课前的导入环节,先从标题入手,让学生结合“深”这个字,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为何慈母的情“深”,以及“深”字代表的具体含义等。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更加有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探索欲望,这对质疑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入手,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让“我”鼻头一酸的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找出的内容,结合自己接触过的电影慢镜头,闭上眼睛,在脑海中进行想象,缓慢生成文章中母亲的真实形象,并且需要与作者笔下的母亲印象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母亲形象联想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想象的过程中感受母亲的形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对母亲愧疚的情感,引发学生和作者在情感方面的共鸣,推动学生审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随后,教师结合文章中作者手中攥着钱跑了出去的情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情感,将作者当时的想法进行表达。这种情景渲染的方法,会促使学生能结合文章阅读的情感,综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情感,写下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在思想情感和内容划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字学习、文章阅读、写法积累等,开展板块教学,确保学生能通过基础知识的积累,逐步提高核心素养。教师在讲授《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时,作为一篇科技说明文,讲述了20 世纪100 年间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可从“世纪”含义及作者的基本信息了解入手,让学生初步进行文章阅读,并找出其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及优美的词汇。在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优先了解“世纪”的具体含义并逐步进行语言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学生在对相关科学词组发掘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解释“因特网”的具体含义,这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完成基础字词的阅读学习之后,教师可邀请学生从文章中圈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并直接进行朗读。在文章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仅将圈画的关键要点进行交代,确保学生能够自主找出概括文章内容的语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组合的各种语句,逐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过程中,可先提出是谁在呼风唤雨?以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都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写作手法会有更深的理解。在此之后,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文章中有关写作手法的内容,自我进行批注。这种阅读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识别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和精读的区别,掌握阅读技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章内容探索阅读的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阅读技巧和方法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应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带有目的地进行发掘和应用,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文章的题材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借助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体会和积累,引导学生总结出阅读规律,为今后阅读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阅读方法时,需要关注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深刻阅读文章内容,体会其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情感。教师需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在阅读教学环节中将多种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记录文章的优美词句,并通过仿写,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可以在学生完成文章的略读和精读之后,对课文中的内容顺序进行总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风光和特色物产等,教师可在完成文章精读之后,使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与第四段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结合第四自然段的句式自主仿写,掌握风景优美、五光十色这类词语的具体用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西沙大好风光的热爱,而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兴趣是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运用以前那种枯燥的阅读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的阅读思维进行内容的阅读和学习,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厌倦。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指引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所在,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探索阅读的欲望。例如:教师在讲授《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时,诗中描绘了五口之家的村居生活场景,使用白描、朴素的叙事手法,描绘了一种自在的农家生活。教师可从学生已经认识的“居”字入手,为学生使用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来源和演化,并结合对汉字的安居乐业的联想,引入这首诗的学习。教师通过使用课件和多媒体,展示“居”字的变化过程,在进一步增加学生文化积累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从汉字出发进行联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及思维发展能力。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诗的上阙、下阙两部分的划分入手,将古人吟诵诗词的经典动作加入其中,引领学生进行模仿,学生对这些尚未见过的诗词诵读方法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模仿兴趣,可以在模仿阅读的过程中逐步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音韵美,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完成诗词的初步阅读和含义分析之后,教师可邀请学生用形容词,总结自己对诗词中村居生活的感受,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村居生活中夫妻之间的对话。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及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的阅读兴趣,并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通过选择板块教学方式以及情景、情感渲染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其中的基础知识及思想情感,逐步掌握阅读方式和技巧,为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