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 李如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这一科类在其存在的意义上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通过课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还需要承担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意志、道德等相关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层面上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而在教学中更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为了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为了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综合型人才的必要举措,其影响意义深远。
核心素养的形成受多方面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其中学校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体育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各项运动技能,更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练就强壮的身体、高尚的体育品德、明确的体育意识、正确的体育情感和价值观,端正“三观”,成为有用的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1.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是课堂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学校首当其冲的是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保证教师在不超负荷的情况下有充足的时间去备课、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一些学校体育教师在编人数未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数量,特别是体育课受到重视、学生每周的体育课课时增加以来,很多学校因体育教师人数不足,导致现岗教师超课时上课。另外,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面临新老断层,从而影响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
2.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忽略学生的运动兴趣。
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一些学校、家长、学生都只在乎文化课成绩,认为体育这一科无关紧要,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怎么说、怎么教,学生都不会尽心去进行体育训练。另外,学校对体育课教学质量要求不严格,长此以往会导致个别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够认真,上课随心所欲,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上心等现象的发生。个别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就是简单的素质练习,或者是“放羊式”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枯燥的感觉,会磨灭学生的运动兴趣。
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必然需要一个途径宣泄心中压抑的情绪和情感,而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运动是最好的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利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专长,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设计,为学生安排具有吸引力和学习意义的课程内容。
3.大环境影响下的“唯成绩论”,降低锻炼意识。
在当今大环境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文化课成绩都无比看重,“唯成绩论”观念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带坏了学生,阻断了学生的锻炼意识;学校课业压力大,占用了学生的部分课余时间;家长之间存在攀比现象,他们认为体育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能够考上好大学,孩子就是佼佼者。殊不知,学生健壮的身体才是日后更好地投入学习的本钱,拥有健康的思想和心理是发展核心素养的物质保障。大部分孩子是热爱运动的,但因为没有时间而抛弃了心中的热爱。由于家长观念陈旧,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逐渐磨灭,阻碍了学校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增强师资力量,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首先,各地区教育局、学校应针对体育教师短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统一考试、面试、专业技能测试等方式选拔更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增强学校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其次,体育教师要认清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明白通过教学要给学生带来什么?要让学生清楚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每一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每一堂体育课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和发展自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准确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其他教师身上的优点和教学经验,多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要经常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要精心构建自己的课堂,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
2.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创新和建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进行思考。
另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要利用一定的手段、通过一定的途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发挥体育课的优势,争取使体育教学内容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可以游戏为主,可以体能练习为主,可以球类运动为主,还可以跑跳投专项训练为主。每单元、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要使学生储备知识、学习技能,又要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性,为学生营造既有技能又有娱乐、既有强度又有温度的课堂,让学生乐中学。
3.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提升学生锻炼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势必是一场持久战,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根据人的发展特点,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定性、差异性,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社会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呼吁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对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锻炼。其次,学校要重视体育,杜绝体育给其他学科让课现象,要给予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学校要围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工作。再次,家长要改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维方式,要做出表率,带领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走出房间,放下手机到运动场所、公共锻炼区域等锻炼,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兴趣。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位合一,相辅相成,才能做到让中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无比重要,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端正学习动机,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拥有了健壮的身体、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意志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才能投身到文化课的学习中去,才能建设更美好的祖国。
健壮的身体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一切力量源泉,是拥有健全思想和精神的物质保障。学校这个大环境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体育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做到社会、学校和家庭三者相辅相成,课内与课外共同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共同建设美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