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赵丽霞
2020年12月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同年12月,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天津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明确提出“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与现行的《劳动与技术》课程整合实施,劳动教育必修课时每周不少于1 课时”,积极推进全市中小学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落实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劳动教育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及品质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发的一系列组织活动。本研究运用自编《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了天津市5个区19所义务教育学校。发放学生问卷2800 份,回收有效问卷2769 份。其中,小学生1818人(包括三年级学生444人、四年级学生468人、五年级学生451 人、六年级学生455 人),初中生942 人(包括七年级学生415 人、八年级学生527 人)(缺失值为9);男生1346 人,女生1403 人(缺失值为20)。发放教师问卷共160 份,回收有效问卷149 份。其中,男教师19人,女教师128人(缺失值为2);城市教师110人,农村教师38人(缺失值为1);小学教师90人,中学教师58人(缺失值为1)。
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开设方式呈多元式,主要开设方式是专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89.8%)、学科渗透(51.7%)和校本课程(37.4%)。92.4%的中小学生喜欢上《劳动与技术》课,然而当前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1—6年级开设《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占86.4%,中学7—9年级开设《劳动与技术》的占67.3%。可见,部分学校专门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尚未开齐。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际上能够按照课程表上《劳动与技术》课的占84.8%。
目前,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使用的是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劳动与技术》。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完全用《劳动与技术》教材进行教学的仅占31.9%;教师认为《劳动与技术》教材完全满足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需要的占45.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9 所中小学校中,只有3 所学校设置了中小学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在149 位劳动教育教师中,劳动教育兼任教师137 人,专任教师只有11 人(缺失值为1),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仅为7.4%。可见,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专任教师十分缺乏。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过去1年内,中小学教师没有参加过区教研活动的占49.7%;学校内没有设置《劳动与技术》教研组的占46.8%;校内《劳动与技术》课的教研活动没有固定时间(包括从来没有教研时间的)占65.7%。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过去1 年内,中小学劳动教师没有接受过校本劳动教育培训的占42.8%;过去1 年内,中小学劳动教师没有参加过区级劳动教育培训的占56.0%;过去1 年内,中小学劳动教师没有接受过省市级劳动教育培训的占97.2%;过去1年内,中小学劳动教师没有接受过国家级劳动教育培训的占99.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在本班教室上的占84.7%;在劳动教育的专用教室的占11.0%,在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如种植园等)的占3.6%。可见,只有一成多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的专用教室和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如种植园等)上课。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多中小学生会做简单饭菜、种植1—2 种常见农作物或花卉;近五成中小学生会使用针线钉扣子;而只有不到三成的中小学生能独立完成编中国结。
教材、教师、实践场所与课程体系是制约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积极推进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课程实施需要完善学校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重视学校劳动教育研究。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课程需要聚焦学生的日常劳动与未来职业世界,一体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生动活泼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一是重视学生基本劳动技能类课程,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体验与能力;二是重视创造性劳动类课程,积极关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将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融入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把劳动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是重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类课程,立足津沽地域文化,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志愿服务、研学活动、生涯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系列劳动教育实践项目。
教材是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赖以开展的基本工具。以《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指南》为依据,对全套教材的劳动育人体系进行统筹构建,出版中小学劳动教育教材。首先,要确立以培养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为核心的教材编写目标。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是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修养和品格,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劳动习惯等。其次,要对全套教材的劳动主题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完善教材的内容体系。根据教育部2020年7月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种劳动,以“劳动主题”的形式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再次,教材设计要有利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教材要强调实践性,让动手实践成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最后,教材建设要做好配套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教材建设要为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学活动提供方便。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首先,要大力培养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当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来源包括:从现有教师队伍中抽调的教师、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的教师、面向社会招聘的教师等。其中,最具可行性的做法是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因此,应该积极鼓励适合培养劳动教育师资的高校尽快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专业化的后备师资。同时也聘请社会相关行业专业人员担任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指导教师。其次,各区要重视劳动教育专任教研员和学校劳动教育专任教师的配备。当前保证各区至少有1 名劳动教育专任教研员,各学校至少要有1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今后可参照学校体育、美育的最低配备标准,逐步配齐配足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最后,积极构建市、区、校三级教师培训和教研体系,积极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的全员培训和专业培训。
要加强各区劳动教育实践资源的统筹,因地制宜地加强专业教室和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扎实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将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专用教室的建设纳入到中小学劳动教育督导指标体系中。同时,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不应局限于学校场域内,要不断拓展到家庭、社会(社区),形成“家、校、社”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体系,实现课程实施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