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

2022-03-17 14:50山东省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刘囡囡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本班音乐作品初中生

■山东省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刘囡囡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涵、风格以及技巧等多方面来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感知,能让他们真正听懂音乐,既能把握音乐作品的大致内容,也能感知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认为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是学生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听懂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身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稳定发展。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教师教,学生跟唱”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剖析作品的深层内涵音、乐风格等,长此以往,逐渐磨灭了初中生对音乐课程的热情,抑制了其音乐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笔者立足于初中生发展的总体特征,在本文提出了几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策略,希望可以给其他音乐教师带来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多情景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开展音乐活动的情景比较单一、过于沉闷,那么就不利于调动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热情,而且学生也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音乐课堂欣赏教学的整体效果,抑制初中生欣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通过一些形象的、生动的情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首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以及表达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展现音乐内涵,还原音乐文化情境,比如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组织生活观察与体验活动等,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身于音乐世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双向建构原则

学生在具体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会与音乐作品、周围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师等形成一种多方的互动,教师也可以借助特定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来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应该是“双向”的。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提问、构建某种互动的情境,来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度思考和欣赏,让学生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来多方位地鉴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有效发展的目的。当然,在音乐课上,为了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采用留白技巧,适当沉默,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主动表现音乐,使学生能顺利实现学习进步,改善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

(三)整合性原则

在引领学生欣赏、分析某个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初中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将音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进行整合,来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吸收和内化。因此,在课上教师要遵循整合性原则,逐步向学生呈现完整、系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主体体验的重视,转变以往过于主导、一人独断的角色,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体验”“探究”“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来分析、建构、想象音乐作品中营造的情境,对音乐形成更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中心,才能促进学生个人欣赏能力的发展。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新媒介资源,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之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新媒介资源为音乐学科的教学也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教师要加强对新媒介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图片、音频或影像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当堂课所学的音乐作品,给学生构建一种丰富的、多样的情境,使他们的音乐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的境界,促使其欣赏热情的不断提升,从而对音乐作品自主地进行建构,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实现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把握本班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发挥新媒介资源的优势,给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带去较强的冲击,从而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好奇,推动他们欣赏、挖掘并领悟音乐作品之内涵,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这首音乐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这部歌剧的片段——主人公喜儿在逃入深山时唱着歌“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给学生的视觉带去初步的刺激,使他们清晰地感知到主人公的性格与形象。学生不禁思考,“喜儿为什么要这么唱呢?她经历了什么事情?”分析歌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才能更进一步地把握作品。其次,教师以音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唱段《北风吹》,这是歌曲中第一场中的音乐,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通过欣赏这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喜儿等着父亲回家过年的那种喜悦、迫切的心情,逐步让学生产生与之相似的共鸣。最后,教师引导本班学生共同挖掘这首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如有的学生说这首音乐让他看见了喜儿天真、淳朴的模样;也有的学生认为这首曲子光靠“听”就塑造了人物非常迫切的心情……教师通过新媒体资源的利用,促进了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深度感知,帮助他们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内涵。初中生的情感发育状态正在逐步成熟,只要能顺利创设音乐欣赏情境,那么学生则会自然而然地投入情感,展现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而这就有利于促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播放歌剧的方式展现《白毛女》主人公喜儿逃入深山的场景,能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而接下来,教师则可组织学生学唱歌剧选段,便于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同时也能理解《白毛女》歌剧的人文思想,这也足以证明课堂情境的作用。

(二)开展多形式音乐表现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之风格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摆脱以往“我讲你听”“我教你唱”的枯燥模式,不断探索并创新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比如可以向学生讲述某个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以此来作为一个有效引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创作风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对音乐的欣赏,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对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或是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营造特定的音乐欣赏氛围,把以往枯燥、沉闷的音乐课堂变得“活”起来,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丰多姆佛洛姆的舞蹈》时,首先,教师向本班学生普及和介绍了这一舞蹈属于非洲加纳的宫廷礼仪式舞蹈,这个舞蹈有着节奏鲜明的特点,整个风格比较欢快、热情,在跳的过程中需要甩动自己的头部,通过扭动臀部、扭动胯部、拍手或者跺脚的形式来表现,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这种舞蹈,并知晓在非洲的歌和舞是融于一体的。其次,教师向学生播放《南非舞》和《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片段,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去体验刺激,让他们切身感受非洲的舞蹈动作,并分析非洲黑人舞蹈有哪些特点。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非洲人的舞蹈有着较强的表现力,而且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最后,教师鼓励本班学生挑选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使他们用自己的头部、颈部、肩部、腰部以及四肢来表现音乐,跟随音乐来进行身体律动,可以拍手、跺脚、扭胯等,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同时进一步把握非洲音乐热情奔放的风格。在学生使用肢体再现歌曲内容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随心而动、随性而舞,使学生沉浸于乐曲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也可使其再一次感受音乐对解放人性、释放情绪的作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甚至部分学生会在课下继续欣赏、表演《丰多姆佛洛姆的舞蹈》,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组织音乐创作与展演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之技巧

音乐课程的主要育人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寻求恰当的时机来组织音乐创作与展演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音乐创造,在此过程中能极大地锻炼初中生的音乐创造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作和展演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某种情境和环境下来进行,所以教师要当好情境的“构建者”,把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使他们能够受到音乐情绪的深刻感染,从而在思想上获得一定的启发。结合这种启发来进行创作与展演,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创造力,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把握音乐作品被创造的技巧,使学生感知音乐可以与舞蹈、律动等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布谷鸟儿咕咕叫》时,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了这首曲子,让学生初步感知四川轻音的音乐特点。其次,教师把本班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向他们提供了鼓、钢琴等多种乐器,鼓励学生们自己击鼓,自己演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展开进一步的创作或哼唱,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通过敲鼓击鼓、弹钢琴来进行展演。有些学生选择用笔杆或自制乐器敲击桌面来控制自己的节奏,充分彰显了每个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四川轻音作品之技巧的理解。在音乐课上,教师应尽量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展演活动,且要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创意。这一展演活动能够直接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创意来源,进一步发散学生的艺术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开展音乐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语言之魅力

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初中生传递音乐学科的理论内容,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不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有效地提高本班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对音乐实践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经历“参与”“实践”“体验”“感知”的欣赏过程,使他们对音乐作品形成由“浅”至“深”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带着学生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情感以及魅力等进行多方位的解读,以此来丰富音乐欣赏的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体验中习得音乐知识并掌握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开展音乐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欣赏体验,并切身感知音乐语言之魅力,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音乐,逐渐形成热爱音乐的积极态度。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时,首先,教师在课上给学生播放了这段戏曲,使学生初步感知到豫剧的魅力,并掌握其唱腔特点。其次,教师开展了实践体验活动,鼓励本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中选取某句或者是一段,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男生扮演戏剧里不愿意打仗的壮士,并尝试用豫剧的唱腔将其演唱出来,“这天下故事都让我们男子做了,这女子家成天在家想清闲。”女生则可以扮演花木兰,列举一些女子的优秀功绩,最后一同唱出“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难。”在此过程中,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开放、互动的音乐欣赏氛围。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欣赏这首戏曲里面的语言,如曲子里面的每一句都是紧密相连的,而且节奏比较短促,比如一个“呐”字就采用了甩腔,表现了花木兰想要说服其他壮士的诚恳的感情……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音乐语言之魅力。除了在学校内组织学生以角色表演的方式去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与戏剧文化传承单位、表演部门合作,组织学生欣赏专业的戏曲作品,促使初中生进一步感受戏曲的人文内涵,突出学生的学习体会。再者,初中音乐教师也可利用乡土音乐文化资源去创编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乡土音乐,传承乡土文化。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形成高尚的家国情怀,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音乐基础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活动;注重利用新媒介资源来给学生营造特定的欣赏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欣赏体验逐渐上升到最佳的境界;促使他们对音乐的内涵展开自主的建构和深度挖掘,提高他们音乐欣赏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更多音乐创作与展演的空间和机会,以此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进一步把握音乐作品的技巧,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稳步提升,使初中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本班音乐作品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