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脑瘫儿童共情能力 实现乐享生活

2022-03-17 14:50山东省龙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天津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沙盘共情脑瘫

■山东省龙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吕 妮

脑瘫是指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引起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的综合征。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发达国家大约为新生儿的2‰,我国脑瘫发病率为1.5‰到5‰,现有脑瘫患者600多万,其中12岁以下的脑瘫儿童占比竟接近1/3,在这些患儿中,智力正常、智力轻中度损伤的约占3/4,他们往往因为外显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封闭自我,拒绝交流,无法融入社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根据卡科夫的理论,共情水平分为五个层级。一是对沟通信息没有理解,只有安慰或提出问题。二是对沟通信息从认知层面理解,但忽视了情感情绪。三是对沟通信息从认知、情感两个层次来理解,但没有指导。四是对沟通信息全面了解,并给出指导意见。五是对沟通信息全面了解,并给出具体化的指导意见。多数脑瘫儿童处于一二层级,或无视、无法理解沟通信息,或即使理解沟通信息,但也无情感共鸣。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对他们进行恰当、有效的心理干预、教育、训练,使其心理、言语、认知能力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有了表达的欲望(走出自我封闭),具备表达的外部条件(言语运动功能获得补偿),内部存储(认知能力提升),以结构化教学模式、情境创设、团体沙盘、居家、社区生活体验等多种方式,丰富脑瘫儿童情感体验,提高共情能力,在健康、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中,实现乐享生活。

一、让“我想说”开启共情能力培养第一步

(一)让孩子走出自卑,增强自信心

学生张xx,肢体二级,轻度智力损伤,与父母一起生活,因妹妹(身体健康)的降生,父母的精力过多地关注妹妹,本就因下肢残疾,行走困难,而倍感自卑,加之父母的无意疏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在校内从不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家中与父母、妹妹零交流。

1.让榜样照亮内心,驱散自卑的阴霾。央视三套的《向幸福出发》栏目,推出了多期脑瘫人士的励志故事。以《无悔人生》,带给人们生命震撼的葫芦岛绥中县脑瘫女作家黄月;一级残疾,母亲早逝,父亲失踪,虽成绩优异,但为了减轻外公外婆负担,放弃高考,成功走向淘宝人生路的王蕾;二级残疾,热爱美术,成功考取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手持画笔,以梦为马,画出精彩人生的左文俊。当看到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残疾程度更重的人,讲述各自的人生苦难与精彩,张xx的眼神不再空洞,“他们能做到,我也要去尝试。”重新点亮了学习与生活的希望。

2.沙盘疗法的有效干预。脑瘫儿童因外显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言语功能障碍,内心敏感,将外界对其的反应放大化,从而产生社会交往退缩,自我封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通过沙盘疗法,将其潜意识意识化,通过对沙子的塑形以及对沙具的选择和摆放,既释放了内心的不良情绪累积,又将心理问题外显,在心理咨询师的积极引导和助力下,逐步实现自我疗愈,走出自卑,增强自信。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将呈现出张xx 内心矛盾、极度自卑的沙盘作品,通过她的班主任发送给家长,并与家长进行了有效沟通,使之充分了解孩子的自卑心理,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适度调整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度,让张xx也感受到来自父母、妹妹的关心与认可。

3.目标积累法的正确使用。智力正常或轻度损伤的脑瘫儿童,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忽视我,不喜欢我,是因为我有肢体残疾吗?”“做大家都关注、喜欢的那个人”难道不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吗?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进步、小成功,淹没在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这只会形成恶性循环,深陷自卑的深潭无法自拔。帮助他们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其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形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逐步接纳自己外显的障碍、缺陷,将关注点落实到每一次挑战自我的过程,而不是别人的目光中。

4.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建立。借助阶段性的评估(包括初期评估、中期评估、末期评估),给脑瘫儿童一个最为直观的成长印记:能借助扶手上下楼,完成枯燥的膝行和抬腿训练;由口水横流到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发出较为清晰的读音,口舌操、增重压舌板练习,在康复师的鼓励下由生疏到熟练,由模糊到清晰,关注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二)以辅助沟通点亮表达需求

学生王xx,智力正常,二级肢体残疾,口部、颈椎、双上肢运动功能受损严重,无法清晰进行言语表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父母外地工作,由祖母教养。亲子关系现状为:除了必要的需求(渴了、饿了、上厕所),他与祖母交流较少,更多的时间用在看电视、打游戏(脚趾灵活,可以操作手机、写字、画画、拼摆积木),在较为固定的室内场所,可以使用脚趾写字,与人无障碍交流,但外出时再使用上述方式就很不方便。根据该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使用沟通板协助他完成交流。沟通板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基本生活、外出游玩、乘车、就医、购物等)。孩子逐步习惯使用沟通板与陌生人交流,不再躲在祖母的身后。外面多彩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沟通过程,给他带来了太多新奇的体验。空闲时他不再沉浸在电视和手机游戏的世界里,更愿意将内心的感受利用沟通板表现出来,并逐渐关注祖母的感受,并问询原因,与祖母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在一次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他把沟通板上表示心情的小图标贴在了老师身上,这是他第一次把关注点放在了除祖母以外的人身上,康复教师立刻进行了反馈,他在得知老师是身体不舒服后,主动地抱了抱老师,老师也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每一个人都有被看到、被接纳、被分担的需要,其实这就是一种共情需求。

(三)转变教养方式,让爱远离情绪化的操控

学生程xx,智力、肢体二级,左上肢运动功能尚可,右上肢、双下肢运动功能受限,因父母工作忙,与祖父母共同生活。祖父脾气暴躁,孩子出现问题,非打即骂,长此以往,孩子的情绪也极度不稳定,自伤、攻击其他学生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其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紧张,同学都疏远他。良好人际关系的缺失,使不良情绪愈演愈烈。鉴于此种情况,班主任与程xx的父母商谈,由妈妈替代爷爷接送孩子,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首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其次,针对孩子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家长应调低期望值,放慢节奏,远离情绪化的操控,关注孩子点滴进步,以爱育爱,静待花开。亲子关系的逐步融洽,程xx的情绪也日趋平稳,同学也不再排斥他的靠近,当两只手又握到一起,笑容又在彼此的脸上呈现,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得以重建,积极正面的交流反馈,进一步强化了程xx交流的需求。

二、强化言语康复训练,提高认知水平,以实现“清晰说,说什么”

(一)精准评估,事半功倍

脑瘫儿童言语障碍类型分为:语言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失语症。一个成功的言语康复案例,首先要借助评估软件,对其进行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的评估,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制订个别化康复计划(IEP),再施之以有效的训练策略,进行训练中的评估,最后进行总的训练效果评估。评估伴随整个训练过程,只有进行精准评估,言语训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科联动,全方位增强脑瘫儿童言语、认知能力

言语康复训练并不只是言语康复师的工作,学科教学的积极参与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提升。主题先行,多科联动的康教模式,使言语康复的点,在多学科、多感官、多形式的作用下,串点成线,连线成面,丰富了脑瘫儿童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言语理解、表达能力。

三、结构化、情境化高效推进,最终达成“怎么说”

(一)在结构化教学模式中形成习惯,发掘亮点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需要建立积极连接才会获得快乐,而身体的连接,则是人类连接的基础,而触感,是人的本能感觉,有言道“我们每天需要四个拥抱才能生存,八个拥抱才能维持生活,十二个拥抱才能促进成长”。每天早晨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师生、生生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描述自己当下的情绪体验,并将代表情绪体验的头像贴到各自的衣服上,并尝试说出产生该种情绪体验的原因。教师会根据其不同情绪体验给予不同的情感反应(激励、抚慰等)。下午离校前,同样说出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将代表情绪体验的头像带回家,跟爸爸妈妈分享。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情绪的觉察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观察(家人、同学、老师),尝试说出他人的情绪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询问原因,给予情感反应,与他人产生共情。作为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共情的亮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情绪,使其认识到共情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分享、传播共情与快乐。

(二)在情境化中丰富情感体验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角色扮演及团体沙盘游戏,创设情感体验情境,让其学会易地而处,转换视角看待事物。课本剧是既定的表演情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在可控的矛盾冲突下,利用既定的语言与形体动作,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完成自己的角色扮演,既提高了自身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又丰富了自我的情感体验。在预设的环境中完成了自身共情能力培养的彩排。团体沙盘游戏,在进行的过程中,虽有既定的主题,但过程的发展是不可控的,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只能用沙子的塑形和沙具的摆放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不能用语言表达。沙具的挪动,边界的划分,新的沙具的摆放,无一不在传递个体的情感信息(喜悦、愤怒、悲伤……),而这一系列的情绪体验,需要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内完成,从而对他们的共情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沙盘游戏结束后,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分享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时,检验自我的情绪觉察能力,从而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交往过程中的共情能力。

四、家校合力,助其乐享生活

(一)教育主题的精准延伸

生活化的学科教育,多科联动的主题式教育,归根结底要为脑瘫儿童当下及未来的生活服务,而学生的归宿是家庭,是社会。教育者应找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最佳衔接点,让家长充分参与到教育主题的每一个环节,共同商讨、制定、调整,找到最适合学生情感成长的方式方法,以保障教育主题的精准延伸,实现设定情境与生活真实情境的顺利转换。伴随亲子间的情感互动,社区生活的积极参与,教育的生活化落地生根,也使脑瘫儿童的情感发展枝繁叶茂。

(二)让数据成为提升共情能力的严谨佐证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训练中获取有效数据,准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进一步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和精准度。数据能使我们清晰学生共情能力现状,以及这些现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学生的共情能力会有怎样的一个变化趋势。例如,个案中学生目标行为(拥抱、微笑、握手等)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次数,以及目标行为的稳定性及波动性;课本剧表演过程中,演员肢体语言反应时长的记录;团体沙盘游戏中,冲突出现的次数、负面应对、正面应对的形式集中在哪几种。使数据既有纵向的对比,又有横向的考量,从而保障共情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有事实的描述,还有数据的严谨佐证。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家长,使学生居家生活中共情能力发展、提升的数据得以常态化呈现。家长主观的体验、碎片化的信息无法为主题教育提供科学、翔实的数据参考,教师应指导家长准确记录学生家庭、社区生活的情感表现,共情体验。比如,本周或本月,儿童主动与家人或邻居交流的次数;儿童对沟通信息正确理解的次数;儿童准确感知他人情绪的次数等,学校、家庭的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会准确、详实地掌握脑瘫儿童在认知与情感层面的发展及共情能力的实际状况。

五、结语

总之,智力正常的脑瘫儿童在共情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多地需要教师的心理疏导,心理沙盘以及其他心理疗育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驱除自卑心魔,他们融入生活、融入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智力轻度损伤的脑瘫儿童共情能力提高较为显著,他们借助课本剧的表演及其他交流情境的创设,学习并初步掌握了提高共情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在参与家庭生活、社区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共情体验;智力中度损伤的脑瘫儿童,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知训练和言语康复,初步实现了“清晰说,说什么”,帮助他们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沟通之门,使其不再是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旁观者。通过课题团队的共同努力,使不同程度的脑瘫儿童提高了共情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残而有为,服务社会,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人生价值,真正实现乐享生活。

猜你喜欢
沙盘共情脑瘫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沙盘游戏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