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精神培育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2-03-17 14:35
关键词:鲁艺艺术院校艺术类

丁 楠

(沈阳音乐学院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8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就文艺的本质、文艺的重要作用、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等内容做了阐释,明确指出新时代文艺人才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政治观、历史观和时代观。形成于延安时期的鲁艺精神,虽是中国优秀革命精神中的一种,但它的承载者和实践者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革命文艺工作者。鲁艺精神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培养艺术人才主阵地的艺术院校,要深刻认识到鲁艺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鲁艺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路径渠道,为培育新时代艺术人才汇聚磅礴精神力量。

一、鲁艺精神的内涵

1938 年4 月,一所专门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人才的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了,简称“鲁艺”。鲁艺作为中国共产党独自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在我国革命文艺史画卷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艺精神是鲁艺师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战火和革命的洗礼中培育、锤炼和凝结成的优秀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鲁艺精神充分体现了鲁艺先辈坚定信念、爱国奉献、服务人民、敢于斗争的崇高精神境界,是对文艺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鲁艺精神作为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在鲁艺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拯救国家民族与危亡时表现出来的对祖国的真挚热爱情怀。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与此同时,一批“文将军”来到人们心中的圣城延安,来到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战场——“鲁迅艺术学院”,为拯救民族危亡贡献自己的力量。如,鲁艺教师向隅放弃到比利时深造的机会毅然奔赴延安投身文艺战线;美术家王式廓只带了简单的布鞋、棉被,每天至少几十公里的前行奔赴延安;文学评论家冯牧先生,多次参加游行示威活动,虽然身患重病但还是经过艰难跋涉到延安学习工作。“国家者,载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风涛,当同心互助,以谋共济。”这些投奔抗战文艺战线的鲁艺师生,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奔赴延安,将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鲁艺人的爱国信念和对祖国最神圣、最崇高的热爱之情。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想信念精神

鲁艺精神作为一种“理想信念精神”,体现在鲁艺人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和坚定的政治理想。抗战时期,鲁艺师生是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不断学习理论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日益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坚定理想信念。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受聘来到鲁艺执教后,深刻感受到了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一些音乐创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政治理论学习中得到了解答;鲁艺人刘因,主动提出到敌后方深入基层工作,在实际群众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文学素养。理想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长期的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2]。无论在抗战前线还是敌后方,鲁艺人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不畏艰险,践行“抗战文艺工作者”的使命,积极投身共产主义伟大实践,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

3.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

鲁艺精神作为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精神”,表现为鲁艺师生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坚定地贯彻执行革命文艺路线和方向,发扬为人民群众创作和服务的精神,创作了大量能够唤起广大民众救国图存意识、鼓舞人心、催人上进,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但将延安文艺推向了更为辉煌的时期,更为推动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42 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文艺为群众创作服务的思想,从“关门提高”走向“开门办学”;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鲁艺师生深入到群众中,到火热的生活和战斗中,锤炼思想,寻找素材,与群众同吃同住,深入了解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吸收民间艺术精华,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中国民族歌剧奠基之作《白毛女》,一部反映党是如何改变了劳苦大众悲惨命运,给他们带来美好新生活的歌剧作品,就是在文艺为人民群众创作的革命文艺道路上最成功的经典歌剧。抗战时期,正是以文艺为人民的服务精神,鲁艺师生很好地发挥了“文将军”的作用,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思考、创作,迎来了鲁艺文艺创作的大丰收,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继续贯彻“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革命文艺路线。

4.以文艺为武器的斗争精神

鲁艺精神作为一种“以文艺为武器的斗争精神”,表现为鲁艺师生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不仅是文艺知识分子,还是可拿起文艺刀枪上阵杀敌的战士。解放战争时期,鲁艺师生随八路军炮兵团到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慰问,在演出途中遇到日寇大规模扫荡,不得不跟日寇在太行山兜圈子,行军途中遇到大雨,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湿透了,没有粮食就摘山上的野生菜充饥,面对艰难环境,鲁艺师生都凭着坚强的意志、敢于斗争的精神坚持了下来,不但创作出优秀的鼓舞人心的作品,而且还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的,“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3]。”无论是到基层实践,到前线部队慰问,或者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鲁艺师生都凭着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主动投身到各种战斗中去,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以双重战士的身份进行战斗,用文艺作为武器为全民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了中国革命文艺战士的英雄品格,也为后世文艺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二、鲁艺精神引领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当前,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将鲁艺精神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回应历史的召唤和时代的诉求。传承鲁艺精神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和增强斗争本领,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用“精神之钙”的形象比喻,强调出加强理想信念建设、补充“精神钙片”的重要性。回顾鲁艺84 年的办学历程,鲁艺在战火和革命的洗礼中饱经磨砺而生生不息,关键在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从克服严重物资匮乏、在极端艰苦学习生活条件中创作《黄河大河唱》的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到参加过抗日救国的“一二九”运动、创作出《二万五千里长征》《拥军花鼓》《白毛女》等大型歌剧、因深入前线不幸坠车去世的人民艺术家王大化,这些鲁艺人怀揣着“理想信念高于天”的革命信仰,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发挥着“文将军”的作用。他们经历各种生死考验,克服艰苦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无论在前方还是敌后方,都是一名忠诚的革命战士,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讲述鲁艺前辈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不畏艰苦勇于创作的英雄事迹,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之中[4]。积极培育学生提高抵御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意识形态冲击的能力,引导学生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意识形态,践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听党话、跟党走、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5]。

2.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树立爱国主义观念、怀有爱国主义情怀是当代年轻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的教育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决不能培养出“爱国观念淡薄、爱国情感缺失、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降低”的青年人。鲁艺精神作为我们党优秀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着鲁艺人不屈不挠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家国情怀。如:向隅放弃比利时深造的机会,冯牧离开生活条件优渥的家庭,于蓝从北平秘密出走到延安时年仅17 岁,他们不畏艰险,不怕流血,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峻的战争环境,为革命文艺事业工作着、奉献着,鲁艺人在抗战斗争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强烈爱国情感、坚定爱国信念,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爱国情、厚植强国志、外化报国行提供了最具感染力的素材。艺术院校可以以宣传鲁艺前辈的爱国事迹为契机,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鲁艺人的爱国行动。运用鲁艺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心,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引导和激发大学生在新时代赓续传承鲁艺精神,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斗争本领

在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艰苦、社会环境复杂的战争年代,鲁艺人以文艺为武器,凭借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积极乐观的态度从事革命工作,搭建了战争时期革命文艺的灯塔。而以文艺为武器的斗争精神作为鲁艺精神的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表达方式。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鲁艺精神,旨在帮助艺术院校大学生培养刻苦钻研、勇于创造、敢于斗争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创作更多有社会性、文化性、国际性的艺术作品。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越来越复杂。从大环境看,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渗透,艺术类大学生受网络流行文化与互联网的影响,缺乏面对困难的奋斗勇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斗争精神,甚至有些养成了不良的讲究实惠的市侩风气。拼搏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应该是每一代有志青年应有的精神气质,作为传播美、创作美、引领美的艺术类大学生更加责无旁贷。艺术院校要通过鲁艺前辈的榜样示范作用给新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引导大学生学习鲁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将个人追求与服务社会相统一,强化使命担当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建设奋斗终身。

三、多渠道推动鲁艺精神培育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鲁艺精神所具有的的育人价值,只有通过一定的渠道传播,为艺术类大学生所掌握,才能内化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精神特质,为艺术类大学生践行使命担当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此,必须将鲁艺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实践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对鲁艺精神的理解和内化,培育具有鲁艺精神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1.鲁艺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一是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开发鲁艺精神培育课程。要使艺术类大学生掌握鲁艺精神的内涵,除靠鲁艺精神自身的科学性和引领力外,艺术院校还应建立一套鲁艺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根据艺术院校学生身心特点,以及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将鲁艺抗战史的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融入教材编写体例,开发课程,作为鲁艺精神培养的有效载体,增强鲁艺精神引领艺术人才培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的职业素质。二是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守好鲁艺精神培育阵地。将鲁艺精神的要素融合渗透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专业课教学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明确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对精湛技艺的追求意识,使专业技能得到多维度的训练,意志品质得到多层次的磨砺,使学生充分认识“鲁艺精神”在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中的作用。

2.鲁艺精神融入实践育人体系

一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鲁艺精神培育桥梁。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作用,构建文化产业校企合作平台,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6]。一方面,把企业文化项目引进教学,教学过程以实际文化工程项目为载体,每一个环节都按照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规范要求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鲁艺精神且技艺精湛的职业人。另一方面,发挥联盟优势,组织专业论坛,聘请艺术专家学者作为指导人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鲁艺精神,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文艺事业建设中。二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延伸鲁艺精神培育平台。作为艺术类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阵地,艺术院校应发挥“鲁艺精神”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的作用。组建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打造“创业训练营”,邀请创新创业导师定期组织培训,在学生中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培育和弘扬鲁艺精神。

3.鲁艺精神融入文化育人体系

一是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崇尚鲁艺精神的浓厚氛围。艺术院校要有意识地用“鲁艺精神”涵养学生社团,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打造鲁艺精神“第二课堂”;举办鲁艺精神学习研讨会、鲁艺先辈典型事迹宣传活动、音乐艺术展览、主题演讲等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发挥网络育人优势,传播弘扬鲁艺精神。当前,大宽带、5G 时代已经到来,艺术院校要将鲁艺精神传承更贴进学生,应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易班等网络平台,开发鲁艺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板块,实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推动学校学工系统的教师入驻平台,制作微文,即时推送,精准传输,实现教育互动,思想引领无处不在[7]。三是做好鲁艺精神故事阐述。鲁艺八十四载历经辗转,在全国各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红色资源,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是鲁艺精神展示的窗口和重要载体。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鲁艺精神故事的挖掘研究,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的、适合网络推广且可读性强,富有吸引力的网络作品,增强“鲁艺精神”的辐射渗透力,给予艺术类大学生更好的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鲁艺艺术院校艺术类
延安鲁艺“小调大王”——安波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鲁艺精神的写照——宋惠民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