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七中学 王保庆
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发展有显在与潜在的不同样态,教育应该重视潜能发展,重视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并因势利导。学校教育应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通过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身蕴藏着的、潜在的、可以转化为现实发展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道德素养的提升也是由潜在而显在,把道德潜能激发出来,在主体性、个性化的探索与发现中,道德智慧孕育、萌发并日臻完善。
道德情感是以某种道德标准为依据的情感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外显的是爱憎好恶,内隐的是建立在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判断。陶冶道德情感,要避免教条式枯燥的说教,应重视活动德育和体验式德育的春风化雨般的润泽。无论是教育生活的人和事,还是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沐浴着文化之光,陶冶道德之情,内化道德之理。
例如:天津七中的悦纳园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学校文化的因素,厚德楼下东西排列的海棠树,与博学楼东侧南北排列的银杏树,在遥相呼应中隐约构成七中徽识中“7”的形状。学生漫步悦纳园,园林设计中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7”字线条似两道彩虹交汇,时刻昭示着追求卓越的文化意蕴;海棠春光里的绚丽与晚秋银杏满树的金黄,也会让人不经意间生发对时间与生命的哲思。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校生活中靓丽的风景,可以使学生乐中受教。举办主题教育活动、校园艺术节,合唱、舞蹈、书法、器乐、微电影等综合展示;劳动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唱红歌活动,进行革命情感熏陶。
每年春天举办海棠赏鉴活动,秋季举办杏坛悟道活动,融诗词专题欣赏、创意性写作、校园摄影等活动为一体。悦纳园中圆形开放空间与台阶设计组合,就有了“坛”的文化意味,近旁有银杏树,又有了杏坛的联想,于是杏坛、孔子、讲坛、求学、宏志,这些词频频闪耀在学生活动中。繁花、嘉树、美壁、圣坛辉映于美丽的悦纳园,海棠的棠与殿堂的堂谐音,在传统文化中玉兰树与海棠树各取一字就构成了暗指翰林院的玉堂一词,学生徜徉于一树繁花与美丽华堂的联想中,常常在习作中寄寓我的梦与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他们,今日在学堂孜孜以求,他日在更广阔天地发展,学术殿堂,艺术殿堂……在各行各业的荣誉殿堂里留下奋斗者的身影。
在七中,学校重视仪式典礼的活动设计,赋予其丰富的教育内涵。每学年的开学典礼后,都对新生进行“入学仪式”教育,提出作为七中学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上的公民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长大了,人生目标应更加明确,肩负的责任应更加清晰。
道德教育的深化离不开道德理性,深度的道德学习是在思辨与对话中进行的。思辨德育就是要进行道德反思,运用审辩式思维,对道德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剖析,在比较、鉴别、慎思中形成己见。
对话德育就是在一定的文化场域中将自己的道德认知与其他主体进行交流、碰撞,在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他者等多主体构成的对话场中,不断修正、丰富、提升道德理性。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是常见的方式,定方向不限定内容,定主题不限定角度,定时间不限定人员,在限定性与非限定性的辩证中搞活思辨与对话德育,促进道德思维提升。此外,思辨与对话德育还要与学科德育、专题式德育、德育项目式学习相结合,促进道德智慧的萌发。
例如: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本剧“易水送别”的改编。随着编演等体验活动的深入,学生对荆轲的刺杀行为进行了论辩,并在论辩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幕“古今共话英雄梦”。思辨与对话使学生对荆轲行为的道德认知更加清晰,道德情感也进一步深化了。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学校生活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生活德育以日常生活中道德资源的开发为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小微活动进行点点滴滴的浸润式的道德教育。实践德育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促进道德行为的改进,在德育笃行中深化道德认知并促进知行合一。
生活与实践德育的开展,有融入学校日常管理的常规教育活动,如新生入学后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有特定时间窗口的周或月度活动,每年3月的志愿者服务月,深入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有特定内容的专题活动,校园义卖活动,突出互助、援助、公益、慈善等理念。在这些活动中,均强调学生自我组织与自我管理,意在做中学、做中深化。此外,一些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微课程,也以体验的方式促进具身认知,激发内在的发展,加深道德理解,提升道德实践力。
例如:七中的“行走海河·租界码头”微课程。行走在海河岸边,探寻租界里的旧码头遗址,有奥国河坝、日本河坝、意国河坝、东货场码头、大阪码头、怡和码头、太古码头、亚细亚油栈、美孚油栈、日清汽船码头、德士古裕大纱厂码头,等等。在旧中国天津租界地图上填写码头名称,有老照片的查证,有旧中国海河船运经济数据的查找,有租界列强的经济掠夺数据的查找。通过实践躬行,学生对书本上那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掠夺、欺凌、霸权等抽象的名词概念有了鲜活而深刻的认知,同时今昔对比,到天津港看今日成就,学生为新中国的成就而自豪。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先行的,同时也是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的,不仅有跨越学科的德育活动,而且课程思政全覆盖。这种综合与融通的德育,一方面指向学科和课程,在课堂内开展;另一方面也指向生命本身,不断接受各种影响,并在各种道德力量的交互作用下生成道德智慧,促进潜能发展。
“五育”并举,德育先行,跨越学科,贯通课程,在综合与融通的德育活动中达成共育,在共育的多维协力中共促发展。
政治学科组教师从自身认知出发创设多样化情境,在角色扮演与体验中进行情理、事理、学理的辩说;化学学科组教师的染色实验,在教学导入环节,不仅设计了《舌尖上的中国“春天的味道·米糕”》视频,而且引入汉字“染”的古代字形分析;物理学科组教师讲《刘慈欣科幻小说赏析》,这跨界本身就是融合与创新,既有“硬核”的物理知识与理论,又有科学精神的蕴藉,同时关注了中国式的人文情怀;生物学科更是精心指导病毒学的专题学习,病毒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特点,生活中病毒的危害与防治;心理教师积极进行危机的心理干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阳光乐观开朗应对生活磨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学生不断地丰盈道德情感,深化道德理性,提升道德行为,生成道德智慧。学生在道德体验中提高自身认知,在道德对话中深化道德思维,在道德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道德之力逐渐生长着,精神之魂逐渐提升,夯实为人之本,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