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兴 马 龙
(1.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2.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深刻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紧扣时代主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内容、原则、队伍以及效果检验标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与时俱进。学习和研究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指出,虽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但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不能动摇。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逻辑起点。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1]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精神支柱”和精神之“钙”,没有精神之“钙”,人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把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视为共产党人最危险的动摇和滑坡,甚至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告诫全党:“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2],这些喻论深刻表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他“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3]。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只有守住共产党人的“命脉灵魂”,打牢“精神支柱”,补足精神之“钙”,使全党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旗帜就是信仰,旗帜就是方向,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决定了党和国家事业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4]“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胜利的旗帜,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6]。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凝聚在这个旗帜之下,确保“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科学性及特点规律的模糊见解,甚至肆意歪曲、攻击党的理论和实践的错误言论。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7]“两个巩固”思想虽然是对宣传思想工作做出的明确要求,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功能。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保持阵地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始终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但这一目标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革命战争年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和军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干部“又红又专”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站在新时代,习近平非常重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处于“拔节育穗期”的青少年能否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关键在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能否让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指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干部、军人的理论教育。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越是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他提出了培养“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8]“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9]的干部的任务。为此,必须抓好干部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理论教育是领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第一任务,“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10],反映一个党员干部是否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关于军队建设,他提出加强军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战斗精神培育,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四铁”和“四有”的要求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四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其中,信仰问题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这个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灵魂。习近平关于培育“四铁”“四有”的干部、军人和“四有”教师的思想,是他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明了清晰目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内容。适应新时代理论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突出强调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源”的地位是习近平强调其重要性的根本原因。他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先后专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并且多次强调要和现时代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例如,他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认识党和国家发展大势、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指导依靠人民推进改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经济规律,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等等。同时,他敏锐地洞察到当前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上存在着的各种问题。他指出,一部分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好读书、不勤读书、不善读书、学用脱节,甚至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立场模糊,因此,他强调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八个明确”是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14条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1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全面概括。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内容,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自觉地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12],这是习近平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后得出的经验总结,深刻反映了核心价值观培育对民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当前中国发展处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一方面,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新媒体时代思想领域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在思想领域的渗透,歪曲诋毁中国的政治制度、价值体系。因此,能否构建国民广泛的价值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决定着我们能否引领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避免思想的混乱;能否站稳自己的价值立场,避免成为别人的价值观附庸;能否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系统正常运转。因此,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13]抓好抓实。
习近平非常重视党史国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他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4],学习总结、借鉴运用历史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历史教育中,他非常重视党史、国史教育,他把党史、国史学习喻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修课、营养剂。谈到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目的时,他强调,学习的目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体现在领导干部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工作水平上。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信仰信念、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教育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摆脱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习近平指出,“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15]。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否真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思想认识,不在于教育者能够背诵或引用多少马列著作中的话语,关键在于能否以精深的学理研究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善于从理论和现实回答和解决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学理分析和对策方案,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困惑和疑问。同时,习近平强调,学习者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防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坚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四个“真”中,“真学”是前提,“真懂”是基础,“真信”是关键,“真用”是目的,是真学、真懂、真信的落脚点,四个“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6]。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党性,其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体现党的主张,对党负责。坚持人民性,就是以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立场,反映人民心声,对人民负责。二者的统一根源于党和人民的内在统一关系:党和人民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必须坚持旗帜鲜明的党性原则,明确理论教育的立场和指向,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必须站稳立场,坚决与非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另一方面,坚持人民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7]。因此,理论教育应该关注群众诉求,回应社会关切,解答思想困惑,解决矛盾问题,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18]。“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就是理论教育要善于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之中,在服务过程中做好教育引导。“满足需要”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和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统一起来,用更好的文化作品弘扬真善美、讴歌主旋律,抵制思想领域的不良倾向,帮助人们分清是非、明辨善恶,培养健康情趣、提升精神境界,使社会充满正能量。
对群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指出,“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我们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不会说话。有的同志自嘲: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19]。因此,理论宣传要克服脱离生活、不接地气的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将理论化的内容转化成大众化的表达,“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20]。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对于群众意见,他强调,正确的意见要热忱、积极采纳,不正确的要宽容,要加以引导,不能回避、排斥。当然,强调正面宣传,并不意味着失去底线思维和阵地意识,他强调,要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2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党坚强的领导和一支高素质、有专长、乐奉献的工作队伍。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全党动手”“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22]的大宣传工作理念,为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责任具体体现在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上、重大战略任务的统筹指导上。高校党委要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三是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协同效应。习近平在讲话中,对各级宣传思想部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方面有关工作者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宣传思想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艺术工作者要坚定文化自信,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用优秀的作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高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同时,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发现、培养、集聚培养“三个一批”队伍,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促进人才的不断成长。
效果检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用所做的价值判断。习近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检验标准,但从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应该达到的实际成效就已经隐含了理论教育效果检验的基本标准。从理论教育的个体效应来看,理论教育的效果体现为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理想信念的正确坚定。具体表现在,理论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在领导干部那里具体表现在能否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体现在军人身上,就是看是否提高了战斗力。关于如何检验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战争年代,检验理想信念很直接,就看你能否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而和平年代,这种检验不多,主要看六个“是否”,即“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23]从理论教育的群体效应上看,马克思主义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党日趋成熟,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形成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主旋律更加强劲,正能量更加强劲,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中国梦深入人心,人人能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是他在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为做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他的理论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不止笔者所涉及的六个方面,而且实践在发展,思想理论也在发展,需要理论教育工作者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贯彻实践,更好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