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

2022-03-17 13:30张岚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张岚

(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大数据的出现引发了新的信息革命和思维方式变革,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教育也不例外[1]。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习惯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也迅速传播,其中不乏异质非主流价值观信息,而大学生尚未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难以辨别网络上传播的各类思想。异质非主流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领[2]。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具有网络化、个性化、互动化等特征,人们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统计,并得出结论。将大数据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突破传统模式的教育瓶颈,从载体、内容和形式等多个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创新和变革,不断为培育正确价值观提供助力。

(一)大数据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传统模式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多借助思政课堂和学校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单一的教育载体已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需求。大数据背景下,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可有效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利用大数据平台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逐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渐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大数据教育中,施教者能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网络和大数据信息技术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教授实践技能,帮助大学生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创造了良好条件[3]。

(二)大数据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准度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大数据能够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从传播学角度看,数据信息分析越精准,信息传播的效力就越高。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精准定位的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精准化传播,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教育之间的距离,还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一方面,大数据可精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高校施教者可运用用户思维,多样化地收集与学生有关的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其思想状态、学习需求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明确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及定位。另一方面,大数据可及时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施教者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促进教育资源与学生实际密切结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大数据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从教育内容来看,大数据信息类别多样且内涵丰富,施教者可从中检索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多种资源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的内容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吸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注,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教育形式来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运用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更为多样。施教者可采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个性化教学、趣味性教学等多种线下形式,结合网络主题活动、主题讨论等线上形式,提高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样化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一)施教者综合素养不高,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普遍没有转变育人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高效开展。一方面,高校在数据使用意识和技术处理层面存在短板,多数高校缺乏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在教育领域使用大数据技术经验不足[4]。再者,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施教者多为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他们一般都有本职工作,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已占用大部分精力,学习大数据知识及技能的自觉性不够。另一方面,高校不能为施教者提供系统学习和掌握大数据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施教者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不全面,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开展教育活动。

(二)大学生大数据素养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影响教育实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信息传播和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也为各类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当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重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没有就大数据素养进行系统培育。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科学分辨大数据信息的习惯,相关能力欠缺。大学生缺乏大数据素养,不能辨别网络数据的正确性,数据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大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易受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影响,不利于他们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三)大数据时代多元价值观并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冲击

当前,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不理想。一方面,大数据时代多元价值观充斥网络,某些异质非主流价值观思想对大学生造成不小的冲击,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人心。高校应配置相应资金,配备专业人员通过技术分析和筛选对大数据平台及网络中的信息进行过滤和优化,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高校仍使用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语言和内容开展教学,没有较好地利用大数据多元化和生动性等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深入学生内心。

(四)高校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支撑

当前部分高校缺乏大数据专业人才,对大数据相关建设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导致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支撑,教育效果难以提升。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技术投入和人才支持,影响了高校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性和系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内容等无法充分体现在信息平台中,施教者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开展多样化育人活动受限。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据信息平台建设分工不明,施教者与建设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不紧密,搭建好的信息平台难以承载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不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建设大数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没有针对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思想状态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信息平台的内容未能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施教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供需不平衡,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高效开展。

三、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为了走出上述困境,抓住大数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机遇,高校应分析和把握大数据信息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从强化施教者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大数据素养、优化教育内容、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数据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强化施教者综合能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施教者的育人理念、数据思维能力、数据使用技能将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高校应为施教者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其综合素养,使他们真正承担起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高校应就大数据的时代特征、对教育的影响及对学生的思想冲击等方面为施教者提供培训,帮助施教者系统了解大数据技术,认识大数据为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用户思维。为避免落入讲授理论知识的窠臼,高校可采用主题沙龙、校企交流等创新形式为施教者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大数据信息实践技能,鼓励他们将相关技术运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丰富和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及载体[5]。另一方面,施教者也要自觉学习大数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在教学和科研之余,自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知识,自发提升相关教学能力;丰富大数据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以便高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之,施教者应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传统模式下单一讲授理论知识的旧习,自觉树立大数据意识,提高大数据使用能力,尽快成长为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施教者。此外,施教者还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素养尚存在不足,及时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储备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二)提升学生主体大数据素养

大学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其大数据素养直接决定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和接收效果。高校应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大数据素养,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情的同时,精准定位大学生实际需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高效发展的方向和依据。首先,高校及施教者应帮助大学生正确认知大数据技术,培养大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在日常课程教学和育人实践活动中融入大数据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学会分析数据、辨别信息,提升大数据素养,从而避免受各类异质非主流价值观冲击形成错误价值观。高校及施教者还应强调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树立网络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6]。其次,高校和施教者还应收集与大学生价值观选择和思想动态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充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特征和实际需求,为调整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最后,高校还要在培育学生大数据素养和精准把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拓宽学生思路和视野,将关注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价值观,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与教师就教学内容展开交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三)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大数据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各种价值观共存于教育环境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明显冲击。基于此,高校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加强对教育内容的优化,确保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大学生。首先,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大数据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提供优质的环境保障。高校及施教者应密切关注校园大数据平台或网络媒体中各类信息的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和规范建立信息安全屏障,对信息进行筛选和优化,过滤掉异质非主流价值观和不良思想,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健康和谐,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利条件,坚持正确的高校教育价值导向[7]。其次,高校应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载体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将具有较强理论性和政治性的内容进行多元转化,使其具备大数据特征,让学生乐于接受,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为此,高校及施教者应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流和时代表现,从多种角度挖掘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大数据技术,多元化、生活化地展现和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便于学生了解教育内容[8]。

(四)完善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首先,高校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组建大数据专业人才队伍,负责校内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效开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其次,高校应建设专门的教育大数据信息平台,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独立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板块,鼓励施教者创新教学形式,上传教学内容,不断健全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平台。

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的作用,允许他们对信息平台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提出建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贴近大学生实际,从而提高教育针对性,体现教育亲和力。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最后,高校还应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大学生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多样需求等信息,帮助施教者密切关注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后的思想变化,充分掌握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确保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