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颖鹏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有序有力加强“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关乎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个重大战略工程。推进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在学理上科学把握何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又要弄明白其内在的逻辑机理,更要挖掘其所蕴涵的内在价值。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而系统、扎实而有效地推进时代新人培育战略工程建设,更高质量开展“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多汇聚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更大力度培育和造就一代代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个多元组合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与逻辑机理,按内在逻辑联系可聚焦到“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4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蕴深邃的组合词上。只有搞清楚这些步步推进、层层展开的相关概念、逻辑关联和精神实质,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逻辑前提、学理基础,是要准确认识与科学揭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真内蕴。理解爱国主义教育不仅需要对“爱国”和“爱国主义”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加以把握,而且需要对爱国主义教育所包含的特定内容进行准确阐释、具体阐发。
“爱国”和“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从共同点上看二者均体现了个人对祖国的归属、认同与依存,都有情感属性。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表现为个人对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1]。作为一个民族的、具体的、历史的范畴,“爱国”在阶级社会的任何阶段、任何国家的个体和群体中都会普遍存在。但是,加上“主义”二字之后,爱国则从情感层面上升到了理性层面,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层次、强力度、持久性感情。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理论学说、价值诉求、行动指南,既有具体性也有抽象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条件的变化,爱国主义的主题思想、精神内核和价值蕴含会发生改变。毛泽东指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2]在当代中国,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指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引领性旗帜,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的强大思想武器。爱国主义教育从政治上看,要教导广大公民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从文化上讲,要引导广大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形成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并内化为个人的修为。从发展上说,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自身成长成才、职业选择、兴趣爱好与新时代发展、祖国建设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一起来,做到有理想信念、有奋斗精神、有实干本领、有使命担当。
培养具有爱国心、强国志、民族魂,能够创造历史伟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着眼点,把“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3]作为关键发力点,激发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坚定信念,使其产生强大动力并付诸自觉行动。要懂得成为新时代的爱国者,具有爱国认知、厚植家国情怀是起点,树立远大理想、锤炼道德品格是基础,知行合一、融入新时代强国建设是关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群体,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效国力、强国行。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真旨趣在于筑牢爱国之情、兴国之魂、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其本质要求是培育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内在统一的爱国心。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4]从理论上说,这三者的紧密联系与高度统一,体现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与时俱进,客观反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进程。坚持这三者的统一,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集中凝练。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坚持这三者的统一是为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引领“两个大局”、实现“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有效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同行人,“00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5]“00后”大学生要从爱国这个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出发,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人生境界,更好地建功立业。要看到,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时间节点恰逢我们党带领人民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从高校发展际遇来说,正面临着高等教育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方向纵深改革,广大学生也正在适应时代变化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转型;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将覆盖整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能够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飞跃紧密相连,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幸运,更需要高校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照亮青年学生人生前路的灯,把准发展航向的舵。
当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要在增强大学生对中华大地沧桑巨变,祖国发展日新月异、取得巨大成就认知的基础上加深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与认同,涵养爱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要增强大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的本领,鼓励他们既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始终如一,又做到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投身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要拓展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类情怀,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定取得成功的理想信念,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高度认识中国特色并和其他国家比较,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一切可借鉴的优秀文明成果。
机制创新是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我国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也必须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新。这里的“机制创新”,就是在继承以往爱国主义教育成熟做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联系、运用新规律、采取新手段、创造新条件,具体地说就是有效地推进高校整体性、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活动方式、运行样式、目标模式的创新。机制创新所包含的内容较多,包括认同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当前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内环境、信息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网络环境等挑战,一些学生爱国主义信念不强,对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对西方意识形态与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与渗透缺少防范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在网上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利益与形象的偏激言论、错误观点。因此,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是落实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忠诚爱国者的根本要求,是抓好高校具有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核心要义,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诉求与严密的逻辑机理。具体地说,新时代是其重要的逻辑前提,爱国主义教育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达到新时代的要求;大学生是其首要的逻辑主体,要发挥“0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爱国主义教育是其根本的逻辑中枢,需要在实践中常搞常新;机制创新是其关键的逻辑指向,通过机制创新达到最大化、最优化的效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时代引领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利益、发展共同体,多元一体、紧密相连、共同繁荣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优势所在,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内生动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五个认同”与民族政策的理解,使之自觉树立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更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和敌对势力言论的辨别力、批判力与免疫力。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具有时代号召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打造了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创造了更丰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青年学生:“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6]54当代大学生将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阶段走上工作岗位、组建家庭,从校园人转变为社会人,这也是其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工作效率最高、创造能力最强的发展阶段。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与创造国家伟大发展前景命运与共是当代大学生未来一段时间的成长经历、发展底色与努力方向。
为实现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具有时代感召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祖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强烈的感召力。现在在校的大学生再过30年将步入天命之年,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在职场中将起到带动他人的中坚作用,在家庭中将承担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从时空发展看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条件,更将为国家在本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看,广大“00后”大学生需要承担起更为艰巨、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这为新发展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通常被视作教育主体,大学生则是作为被教育对象的教育客体而存在。这个观点虽然明确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主体的职责,但不全面、不科学,不能准确定位“00后”大学生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主体特点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主体的边界要进一步拓宽,二是不能忽视“00后”大学生这个特殊教育客体在现时代境遇下的主体性能动作用。
重新界定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体,有利于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多元主体作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施教育的个人,除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学校党政领导和各校内机构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校外各级党政领导、英雄模范人物等;另一类是实施教育的群体,包括经批准成立的有教育职能的正式组织和机构,如高校党团组织,学生成立的相关学会、协会、研究会等,以及较松散的非正式组织,如社团、兴趣小组等。多种类型的主体形成合力,构建教育“主导性主体”,这将给“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更大历练舞台和重要条件保障。
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的人,大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也直接体现着主体选择性,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重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就要从提高实际教育效果出发,使他们积极投入、主动融入、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向英雄学习、向模范看齐。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大学生的主客体地位不是固化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对朋辈群体进行教育,尤其在实施教育方案、投身教育实践、采取具体行动时,就实现了客体的主体化,成为“主动性主体”。“00后”大学生积极参与新发展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其中增强坚毅果敢的爱国情怀、发挥砥砺奋进的奋斗精神,是检验育人机制创新主体特点的主要标志。
创新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应以教育时效性强、思想丰富、形式多样、机制新型的内容与方式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一是除了要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以外,要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课程核心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与思政课相向而行、共同发力。例如,理工类课程可与科学史、科学精神、科学家的故事、我国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为人类作出的历史贡献结合起来;医学类课程可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国治疗相关疾病的进展、健康中国战略、颂扬“最美逆行者”结合起来;等等。授课可从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取得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重大贡献的角度,彰显“四个自信”;从我国科技领域实际存在的短板入手,重点讲授开展科技创新,防止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技术上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重要意义,使在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新发展的时代价值。
二是要发挥第二课堂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以学生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开展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邀请“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爱国先进典型进校园。充分利用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社会教育资源,激发爱国情怀、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使广大“00后”大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特别要注重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指导他们参与以红色文化、家乡经济发展等为主题的研究性、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深入社区服务、“三下乡”、扶贫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
三是要引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教育形式。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运用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传播手段,拓展线上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渠道,注重通过微信、微博、校园论坛等传播具有时效性的爱国主义信息。高校要大力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的APP平台、微信公众号、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实验室,增强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直观体验和对我国高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切身感受。要引导在校学生参与创作与制作爱国主义教育的形象、立体、生动的动漫、剧本、微视频、模型、校本教材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要根据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进行。其内容主要包括内生性传承机制、理性型认同机制、系统化保障机制等。
(1)内生性传承机制。高校要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使在校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的“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铸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信仰传承、基因传承、价值传承机制。
(2)理性型认同机制。国家认同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没有对国家的认同,大学生就无法形成理性的爱国主义。理性型认同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的指示灯,是激发大学生爱国行为的催化剂。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打造“00后”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身份认同、心理认同、文化认同机制。
(3)系统化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高校学生中的贯彻落实,不仅要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而且要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需要,建立政治上的统领保障机制、思想上的引领保障机制、运行上的组织保障机制、政策上的导向保障机制、物质上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掉队、不迷路、不偏向。
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面临新的历史场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前,当代大学生既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见证者、受益者,更将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参与者、贡献者。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不仅正当其时、适逢其势,而且具有现实的本真旨趣和深层的价值意蕴。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阶级性的范畴,每个时代的爱国主义都有特定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文化特质与阶级属性,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价值蕴涵的理解要与时俱进,应当从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与“0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不断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本身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大学生自主性不断增强、主流价值导向持续完善的条件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扩大爱国主义教育主体范围,形成强大的社会、家庭、学校包括师生员工在内的整体教育合力;要积极发挥在校学生作为爱国主义“主动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各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爱国人物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与感染学生。当下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进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环节,不断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加强丰富教育内容和多种教育形式的有机联系,增强学习兴趣与培育家国情怀的有序对接,从而更好地增强“00后”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自信、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接续爱国奋斗,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传承与时代超越。
育新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与检验标准。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既是立足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多条件、创造更好环境、增添更好保障的内在需求,也是呼应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7]的必然要求。“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6]52“0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强起来的时代。面对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对激励大学生健康成长、建功立业有着重大的育人价值。
宏观地说,把握时代际遇是提升育人机制创新的首要条件。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 “00后”大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时代发展的历史性、独特性、必然性,感知并掌握他们这一代人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压力与动力、危机与先机、优势与不足,为新时代大学生更好地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实现强国使命更多助力赋能。从微观上说,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中包含着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将运用先进技术、注重思想引导、打造互动平台、践行知行合一等作为有效抓手,可以更好地助力新时代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从源头上培育“00后”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增强大学生爱国奋斗力量,升华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要从“00后”大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奋斗精神。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爱国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强大内生动力。
培育与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奋斗精神,是创新教育机制、增强育人效果的客观要求,也是“00后”大学生“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内在诉求。“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新时代大学生首先要做坚定忠诚的爱国者,做立志有为的奋斗者,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不懈奋斗、不负韶华;要做求真务实的建设者,在明确学习意识上下功夫,在增长学识见识上下功夫,在锻炼创新能力、铸就过硬本领上下功夫;要做知行合一的实干者,做到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统一,要兼具“顶天”的思想和“立地”的实践,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福祉、为人类谋大同的历史伟业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造就一代代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前程灿烂、任重道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作为贯穿培育时代新人主题、主线、主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推进育人机制创新,激发当代大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厚植爱国情、立下强国志、增强效国力、落实报国行。对于“00后”大学生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报效祖国是成才之基,奉献祖国是幸福之源,创造价值是成功之道。在当代中国,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过爱国兴国强国的历史接力棒,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实践中。
推进教育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激励“00后”大学生认识所负重任,创造更大价值。要通过深入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视域中,强化对“四史”的学习,通过精神传播机制创新,把握“0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契机,搭建生动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舆论氛围,以多维度宣传方式鼓励激励大学生向英雄模范、先进典型学习,见贤思齐,以远大目标激发爱国主义志向,培养爱国主义情操。要通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提升大学生爱国报国的本领,激励大学生求真力行、实干兴邦,将所学、所思、所能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创造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