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赤壁赋》的意蕴内涵

2022-03-17 13:38姚新全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感思赤壁赋体味

姚新全

《赤壁赋》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所作的一篇赋。作者夜游赤壁时触景生情,写出了自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时而自在,时而低回,时而洒脱,呈现出悲喜交融的气氛。学生要想理解该文情景交融和言理真切的特点,不仅要换位思考,揣摩文本内涵意义,还需要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从意义与情理的角度找出其中关键点,体味大师手法之绝妙。

一、不慌不忙朗读:通晓情感基调

诗词朗读太重要了,少之,犹如烹饪食材无盐,食之无味。诗词朗读需要学生仔细揣摩作者意图,需要学生从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节奏和内容中品味,有意识地关注语段韵律、语速停顿和语气衔接,让每一个字发出最强音,每一个短语绽放出耀眼光彩。读出词的本味,需要学生慢慢读,细细品,给文字找到最好的归属。

《赤壁赋》中有这样一段:“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很是值得玩味。很多同学在朗读时对“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难以理解,是的,变化太大了。作者认为“余音袅袅”,为何?其实,倘若看看前面歌的内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便会有感悟。月朗星稀的夜晚,泛舟河上。面对皎洁的月光,会想到谁?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知我心。在寂静的夜晚听着洞箫,孤独的苦闷与内心的煎熬,无疑和此景产生融合。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明白吗?朗读,反复朗读便可知晓。一位学生深情演唱了歌词,吹洞箫的学生附和着,自然就给同学们留下了值得回忆的地方。静听着这样的音乐,我们会有怎样的感触,顺着作者的言说去仔细品味,朗读的节奏和音效也就呈现出来了。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思融入到语篇中,通过朗读回味其中的意境,定会有深刻认知。这种认知也会使得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深度体悟。学生在朗读《赤壁赋》时,结合作者的遭遇以及夜游赤壁,定会睹物思人,会有万千感慨。从伤怀古今到“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精神解脱,让我们深受感染,也是我们理解此赋的情感基调。

二、有的放矢范读:聆听弦外之音

学生听到的录音都是一样的声调,即便是多次聆听也难以改变机械的声调。倘若用不同的语音、语速、语气朗读,听的效果就各不相同。教师的范读不可少,因为范读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师者的学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切感受震撼,激发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获得所思,能真正听出弦外之音。教师多点范读,多让学生从聆听中感受文章的风采和气场,能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通感,升华自己的感知。

《赤壁赋》在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该段是由古抒情,从客曰说起,找出其中的表达意义,定能使得该赋更有意蕴。教师可范读,从作者提到的《短歌行》,到眼前的山川形胜,多体味作者表达的意境内涵,感受其中特有的韵味。从曹操志得意满中感受到江山依旧,从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客观上,这只能是幻想,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再回到起初听到的洞箫声,从客人和作者的对话中反复揣摩,多范读,多找出其中变化的转折点,会有所发现。很显然,通过起承转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定能使得学生体会到此文的深度和力道。在范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时候,教师需要体味客人的当时心境,以略带悲伤的口吻和语气去朗读,从“托遗响于悲风”中感受其中深层次的意境,也使得学生从中听到更多的与众不同。很多同学在聆听中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体味到言由心生的重要内涵。很多学生听完教师范读后,自告奋勇登上讲台试读,主动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捕捉到的情感大胆朗读出来,感受其中特有的浓厚氛围,真正获得深度感思与体味。

《赤壁赋》中的意境需要学生带着深思去感受,带着自己的体味去深读一番,让景与情形成有机融合。教师可组织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去朗读,去体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并通过男女生对读、小组齐声朗读等方式来融入语篇和语境,学生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和发现。教师通过范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知,能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探知中获得深悟和灵感。

三、情真意切说读:融入赤壁触怀

面对《赤壁赋》中的情景,学生定会有千言万语。通过阅读的方式引领学生去说出自己的感思,能让他们从单纯的聆听者向主动探索者转变。学生通过朗读来融入语篇,并从中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应该多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知,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指点,让他们在融入赤壁中与苏轼一起探讨人生,这是一件令人幸福而又自豪的事。把酒问明月,笑谈人生,是迁客骚人的举止向往,也是我们看客的探究要点。

要想全方位理解《赤壁赋》的内涵,需要学生跟苏轼一样多畅谈一番,多根据自己的阅读感知去解释其中的内涵。面对“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们在读后有怎样感想?有的学生说时间流逝就像这水,留下的是永恒的回忆,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只是我们围绕自己的幻想去谈论着一切;有的学生说,与其不厌其烦地谈论着生命的短暂,不如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让自己在不虚度年华中获得升华;有的学生说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需要冷静思考,需要从苏轼的话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的学生说,自己真想参加这样的会友会,让自己从中获得心灵慰藉……很多同学在主动倾诉中能结合“变”与“不变”主动说出自己的感思,能从彼此交流和争辩中不断升华认知,让自己在深受启发中获得灵感和顿悟。

学生从《赤壁赋》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并在不断融入相应的语境中形成多元认知,应是解读课文的必然需要。面对不一样的观点,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言说来说出自己的收获,并喜欢在与其他同学分享中形成有特色的观点。学生通过各言其说,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感思,更是为获得心灵鸡汤提供了充足准备。

文言文教学回归朗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必然,也是学生理解文本意蕴的重要方式。多引领学生反复朗读、细致品味与揣摩构思,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之意,更是融入语境深度感知的有效捷径。融入语言文字中,换位思考和用心对话文中人物,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中顿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让艰涩的古文焕发勃勃生机,从而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猜你喜欢
感思赤壁赋体味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怨回纥·茶煮红英疾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走进王若飞感思中国共产党人“生命信仰”的激越
苏东坡《前赤壁赋》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浅谈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的感思
入画 悟情 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