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丰
(三明市实验幼儿园,福建 三明 365001)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功,能让教师觉察幼儿的需求,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更适宜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活动。[1]在积极推进以适宜幼儿发展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中,观察能力成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然而,当前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与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提升教师观察能力成为各幼儿园教师研训的重要课题。
联片教研是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新型教研模式,它突破片区、园所之间的壁垒,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共同体,提供开放的学习氛围,由单线教研转向合力教研,具有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互动、对话交流等特点。目前,幼儿园联片教研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是针对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梳理区域联片教研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汇聚片区教育合力的“研”和携手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观”的专题教研实施策略,以期提高片区教师的观察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联片教研以促进教师观察能力提升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共同目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以划分共同圈、挖掘问题源、推进深发展为基本行动走向,确保联片教研的有序开展。
联片教研以人为本,基于片区教师观察能力的现状问题,根据需要,合理划分多样化的教研共同圈,为片区教师提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教研平台。
1.“差异结对”教研共同圈。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客观分析片区内不同园所教师观察能力存在的差异,了解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办园水平的现状,因势而动,将存在观察能力、经验、意识、敏感度、兴趣等方面的层次差异的园所教师汇聚在一起,以强弱搭配、差异结对的方式,划分为教研共同圈。由1 个公办园教师与1-2 个民办园教师结对,也有1 个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与1-2 个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教师结对,或是1 个长期进行观察能力研训的幼儿园与1 个较少进行观察能力研训的幼儿园进行教师结对。例如,在一次自主设计观察记录表,对儿童角色游戏行为进行分析的联片教研中,观察意识强的A 园教师与观察意识较为薄弱的B 园教师协同结对观察,形成教研共同圈。活动中,A 园教师主动承担设计观察记录表的任务,带领观察团队进行观察;B 园教师则在手拉手的引领下,学习如何有目的地观察。这种以强带弱的差异结对方式,让观察聚合力,分析有质量。
2.“求同抱团”教研共同圈。相反,课题组将水平相当、有共同困惑问题或观察主题、师资力量相近的幼儿园教师组成另一种教研共同圈,围绕同一话题、同一目标开展教研。例如,一次联片教研,根据第二片区的共同困惑问题“如何观察与指导幼儿户外运动能力发展”而展开。对户外运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3所幼儿园教师自然形成教研共同圈,先由片区教研主持人围绕健康领域中幼儿身体运动能力的观察要点、分析要素等进行介绍,然后由参与教研的24 名教师分别组成6 个观察组,根据各自的观察要点、分析要素,对同一个户外运动视频案例进行现场实操训练。面对共同的观察话题,“求同抱团”教研共同圈的教师们积极分享、平等交流、热烈碰撞,通过交流、借鉴及推广有益经验而获得共同发展。
3.“随机组合”教研共同圈。基于“六顶思考帽”这一教研工具,[2]让每一位教师自由选择擅长的思维方式来确定任务,随机形成组合。按照任务,有侧重点地分析、解决问题,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增进团队互动。例如,在一次“自主游戏中的幼儿行为观察实操”片区教研活动中,主持人首先介绍黄、黑、绿三种“思考帽”的搭配形式,即黄帽子教师在观察中着重发现游戏中的“哇时刻”,黑帽子教师着重观察发现游戏中的“啊时刻”,绿帽子教师则着重在观察后对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接着,教师自由选择帽子,随机组合成3 个教研共同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讨论和分析,达成共识后,再进行圈与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
联片教研坚持研究的问题导向,从多方面发现问题,多维度地分析问题,形成具体、有针对性的教研问题源,进而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1.问卷调查。开展教研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师观察能力发展现状入手,客观分析教师的观察记录能力,了解片区幼儿园教师观察指导方面的困惑或问题,把握片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对于提升园内教师观察能力的需求,形成解决需求的教研问题源。
2.调研诊断。联片教研指导小组由区幼教教研员(总片长)带领小片区所在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片长)以及各园教研部门负责人(副片长)等组成。指导小组的各级人员主动走进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当前幼儿园在提升观察能力的培训措施方面诊断把脉。指导小组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形成客观、真实的教研问题源。
3.竞赛考察。联片教研指导小组经常性组织关于行为观察分析的竞赛活动,考察教师们是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已掌握的观察技巧来进行观察实践活动;考察不同教师的观察水平和观察意识,准确把握教师们在观察水平上的优势与不足。汇总后,形成联片教研的问题源,以便下一步针对性地制定联片教研方案。
课题组在形成共同圈和挖掘问题源的基础上,开展“确定问题—设计方案—行动实践—研讨反思—梳理总结”的教研程序。以一次联片教研“户外运动区游戏材料投放适宜性”为例,具体做法如下:1.确定问题:教师们将在户外运动区游戏指导过程中材料投放的困惑问题梳理出来,确定为教研问题。2.设计方案:首先,课题组向各教研团队公布教研困惑问题。其次,广泛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设计出“观察三步走”的教研方案:第一步,观察了解户外活动的游戏材料的特性和功能;第二步,观察了解幼儿自主户外游戏中对各项材料的使用特点;第三步,观察教师对户外幼儿运动性游戏的指导。3.行动实践:组织各教研共同圈按照设计方案的三个步骤开展观察活动。4.研讨反思:每一步骤进行后,组织交流与研讨,思考是否能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症结和存在困惑。5.总结修正:根据反思结果,进行经验梳理或修改方案再实践。此次联片教研按既定方案,沿着问题解决的思路向前推进,同时产生新问题,如教师缺乏对各年龄班运动能力发展特点的了解,各年龄班具有不同的材料投放方式与支持策略等。于是生成新的教研问题,继续按照上述教研程序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地向前推进。
教师携手方式,直接关系到联片教研的成效。课题组在围绕“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问题上采用以下几项携手教研的具体措施,不断推进联片教研的改革创新。
针对教师观察能力存在的问题,课题组首先邀请片区外的资深专家,或是将片区内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奖选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作为片区观察指导小组主力军。以联片教研的方式开展专题讲座,为教师答疑解惑、引领示范,或是针对教师观察中的表现或问题进行诊断指导,梳理总结经验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邀请省级、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若干名,片区内市级、区级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以及省、市、区优秀案例获得者,分别针对“用心观察,解读童心”“《指南》背景下的行为观察与分析”“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游戏的观察与推进”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定期深入观察现场,对观察视角与方法进行直接指导;针对竞赛,分析利弊,提出建设性意见。专业引领下的携手教研方式,有效整合片区内优质资源,发挥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引领片区内的幼儿教师了解观察方法、掌握观察技巧、科学分析解读幼儿行为,实施适宜的行动支持。
联片在线教研借助现代技术设备和互联网,以提升教师观察能力为核心,以多种观察活动为载体,利用QQ 群、微信群、钉钉在线、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交流媒介和多媒体技术,吸纳片区内的教师加入各教研群,建立互动、开放的网络教研平台。例如,开展“读一本好书、品一个案例”“主题式活动区游戏观察案例的推进”在线分享以及“自主游戏中幼儿主动学习品质的发展”的线上互动研讨等教研活动。为了解决疫情期间无法聚集开展联片教研的问题,课题组建立“联片教研观察能力提升群”,以不同的观察素材为研究核心,采取游戏案例推进式视频展示、“学习故事”经验荟萃、“观察,该做什么”智慧点播等隔空教研的形式,足不出户地落实教研重点。在携手分享、交流、共鸣中,解决教师在观察能力提升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缩短不同幼儿园教师在观察能力方面的差距。
课题组利用联片教研形式,让龙头园牵头组织案例分享会,交流、研讨片区各园教师的游戏案例。分享成功案例,为同伴今后更好地进行观察记录和指导提供参考。教师们认真聆听他人科学有效的行为分析,以及如何追随幼儿的发展,对幼儿实施适宜的行动策略。而存在问题的案例,则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研讨交流以及自我反思、深入审视、专家把脉等方式,引导教师正确把握先进理念,尝试理性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此方式关注到不同层次教师的自身需求,实现片区教师主动参与、互动交流、真诚研讨,培养问题意识和反思习惯,善于甄别、敢于表达,以提高研讨层次和观察水平。
为了形成合作共赢的教研氛围,课题组特别注重特色教研模式的创新和观察资源库的收集共享。首先,不同的教研共同圈开展富有各自特色的创新教研模式,有针对共同观察话题进行研讨的“梦想合伙人”,有为了解决观察困惑问题而组织的“三边共研成长体”,有根据一个观察片段以及不同的观察维度形成主题研讨的“世界咖啡”等教研模式。这些能推广经验、促进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特色片区教研模式,已然形成丰富的教研资源,有利于最大程度利用教研成果,促进园与园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观察资料库”能为教师提供观察训练素材。课题组组织不同的幼儿园根据需求,自然拍摄有意义的幼儿行为观察视频,并按照观察维度、不同活动的观察视角分门别类地划分,最终形成丰富翔实的观察资源。资源共享有利于共训同研,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片区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具体问题。[3]
教研中的对话交流,不仅让教师解放自我、积极思维,也加强与同伴专业上的切磋,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课题组创造片区教师对话交流的机会,定期开展“观·研”沙龙活动,让具有不同兴趣和需求的教师自由发表意见,营造自由宽松的教研讨论会氛围。或是聚焦某一游戏现场或集中活动的观察研讨,或是针对某一观察指导案例的推进过程,在“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的过程中,探讨观察的“热点、盲点、焦点、疑点”等话题。让教师拓宽思路,积极思考,加深教师对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观察和支持策略。
总之,在“研”聚合力与“观”携手行的联片教研中,片区内教师学会以“研”的态度,树立正确的观察理念,科学看待和解读幼儿行为;尝试用“研”的视角,判断自我观察能力,激发深入递进的思考,积极与同伴对话交流;在“研”的成果中,丰富观察经验,优化观察实践活动,促进观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