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泽权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014 年10 月17 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殷切期盼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总书记的回信再次肯定了嘉庚精神的新时代意义,极大地鼓励的广大海内外集美校友、华人华侨及全体中国人民。
所谓体验式学习,是指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以获得期望的知识、技能和养成良好的态度。这里所讲的“体验”,既指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必然包含实践活动所指向的结果;它不仅强调主体的参与和反思,也强调客观世界和经验。
体验式学习至少有四种方式,即: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反思体验、体验内化。很多时候,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是多种体验方式综合运用的结果。而一次完整的体验式学习至少包括四个阶段,也就是亲历、形成、检验、反思这四个阶段。
坐落在“闽海之滨”的集美学校,有一段令无数校友唏嘘不已又感慨万千的“小长征”:自1937 年10 月至1945年5 月,集美学校师生(除小学和幼稚园外)为避日军战火的威胁与破坏,前后历时八年,辗转到安溪、大田等地坚持办学,这段艰苦支撑、弦歌不辍的内迁办学史,也是一段弘扬嘉庚精神、践行诚毅校训、播撒教育救国立国理念的搬迁历史。
集美学校在内迁办学的过程中,不仅办学质量得到维持,办学规模还得到了扩大,在校学生数从内迁初期的1291 人,增至回迁前2153 人,堪称奇迹。
在现阶段,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实施“重走内迁路”,对弘扬嘉庚精神,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和“诚毅”品格,以及提升大学生野外生存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走“内迁路”,有利于重温集美学校那段辗转办学、弦歌不辍的烽火历程,增强学生对学校艰辛维持、沧桑而又厚重历史的体悟,激发我校当代大学生对本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积极增值心理资本,不断激励自己发展完善。
通过体验深入细致地体悟那段艰辛的历史,在体会家园离散之巨殇,学校颠沛之切肤巨痛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时人诚毅前行、排除万难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得来不易的喜人成就,进一步加深对校训“诚毅”的内涵理解,从而为把校训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以重走内迁路作为总体路线设定,但其核心内容之一则为在可能的内迁路线上实地收集和研究时人迁校留下的手记、图书、物品、事迹等史料,为真实再现内迁情形奠定坚实研究基础。为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参与项目的学生们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进村入户调研能力,锻炼捕捉有效信息的敏锐性和灵活性,为项目的最终完成保驾护航。
由于选择野外宿营方式解决项目活动中的食宿问题,就急需通过实战提升每个人的野外生存能力问题:如何在野外或半野外的情况下,让自己选择合适的环境和地点扎营,如何快速解决安全饮水和就餐问题,如何保障夜晚就寝安全防护问题。
(1)能彰显弘扬嘉庚精神的时代要求
嘉庚精神有非比寻常的深刻内涵,“忠、公、诚、毅、廉、创新”是其精神的高度浓缩。其中对国家和人民的“忠”,即爱国主义是其精神核心,而“诚”与“毅”则是其他四个方面精神的基础。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烦躁而又失信严重的时代,对“诚”“毅”精神依赖越发严重。因此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就要从其精神中最基础性部分开始,用徒步穿越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重走内迁路”,真心实意地践行“诚毅”精神,虽经千辛万苦却不抛弃、不放弃,为达既定目标时刻团结在一起。
(2)能契合新时代青年必备的独立与冒险精神的要求
强于独立和敢于冒险是新时代青年俊杰非常急需的品质与素养,在徒步穿越内迁路的过程中,参与者将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这些徒步者勇于冒险,且能因时、地、事制宜,做出合适的应对策略,让徒步者借助穿越活动自内而外完成自身人格的蜕变或重塑。
(3)能满足职场中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要求
全面实行一胎政策下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普遍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而社会和职场并未对其放低团队协作的要求标准,要缩小这种落差,“重走内迁路”的活动可起到不小作用。
在穿越过程中,需要所有的参与者结成团结有力的团队,每个人都要全力帮助团队成长,去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进而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让自身成长为一份合格的社会建设力量。
(1)第一手资料较少,详细具体的内迁路线难以确定
由于年代相隔较为久远,且当时的内迁沿途的群众文盲率相对较高,留下文书的能力或意识不够,有关集校内迁的第一手记载资料普遍缺损,对具体而又详尽的内迁路线的确定和有关迁移故事的挖掘变得困难重重。
(2)原有环境改变,规划路线需要协同更多测算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厦门、泉州、三明大田等地区域经济也随之发展,内迁路上的地貌、交通、村落、房屋等面貌有较大改变,也不容易甄别出原有迁移路线。需要协同诸如卫星定位导航、计算机路径推演、入村问询知事老人、查阅沿途档案资料与遗下文书等多种测算技术加以确定。
(3)见证群众或过世或迁徙,无法大面积寻访到真人真事真景
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内迁路线地貌环境的变更,当年亲身参与或见证内迁事件的群众要么过世、要么迁徙,不容易寻访到能真实再现当年真人真事的见证者,也就不太容易重现当年集校内迁的场景和事迹。
(1)规模宏大的嘉庚精神弘扬阵线已基本建立
目前海内外已有多个专门单位、机构、团体和学校,以及各个层级的政府组织在大力弘扬嘉庚精神,他们之间正不读地协同整合,逐步拧成一股虽看不见但能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大绳,他们是构成嘉庚精神宣传践行阵线的强大组成力量。这些机构主要有:陈嘉庚基金会、陈嘉庚国际学会、集美学校校委会、集美学校校友总会及各地方和各单位分会、陈嘉庚纪念馆、陈嘉庚故居、鳌园等,以及原隶属集美学校体系的各层级学校。
更有上至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关切、下至厦门市政府、厦门各区、街道、居委会等各层级政府部门及领导的重视和领导,可以说,历史上的嘉庚精神宣传阵线从未像目前这么规模宏大,这为营造嘉庚精神的弘扬准备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2)宣传陈嘉庚先进事迹和精神特色做法已逐见成效
部分学校(如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集美轻工业学校)把陈嘉庚精神作为一系列校本必修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已开设了十数年,并因此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宣传教学和实践经验。而另外一些学校如集美大学部分学院、厦门大学、集美中学(含初、高中)和集美一小、二小在嘉庚精神题材文艺剧目的编演工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较为扎实的内迁研究史料已经具备
要想顺利实施“重走内迁路”项目,就离不开较为深入的理论史实作为支撑。可喜的是,一大批专家学者早有对集美学校内迁历史进行过系统性研究,并留下了不少的论著,例如《集美学校百年校史》(林斯丰著)、《集美职校在大田》(范立阳著)、《烽火弦歌》(陈呈著)等。这些专著对于设计和完善“重走内迁路”体验式活动项目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依据。
(4)成熟高效的新媒体技术得到普遍运用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项目也需依赖高效传播平台。当下,除了传统媒体外,网络直播平台、微博播报、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新媒体传播媒介不仅技术成熟,还拥有众多的活跃用户(例如微信月活用户6.5 亿人),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在实施“重走内迁路”项目时,如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其传播效应难以估量。
(1)相对不小的资金压力
由于项目实施需要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慎选合适人员,并对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野外生存和徒步穿越训练,活动中还需要有必要的急救人员和应急设备与之相配套,这些环节都要有较多的经费予以保障。具体而言,这些支出主要体现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购买、户外带队教练员薪资、训练期间的学员生活费用保障、野外生存与应急急救设备的采购/租用/借等。可以这么说,不能解决资金的压力,就不能为成功实施项目保驾护航。
(2)一定程度的安全担忧
由于内迁线路中河流、山川等地质地貌的变化,路线勘测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生态环境(地下水、空气、植被等)也存在被污染的可能,穿越过程中需要开展野外宿营、备用餐、入村调研等一系列有较大难度的项目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确实会面临不小的安全挑战。
(3)不容忽视的技术缺陷
由于是第一次组织这个活动,在项目设计和组织方面肯定存在经验不足,所雇请的野外生存教练员的其能力是否匹配还需要检验时间,而学生野外路线的勘测技术的完善也可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所有这些技术缺陷应在项目准备期、执行期和总结期加以检讨完善,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打下积累经验教训。
(4)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
同样因为是首次实施这个项目,可能给会因为宣传手段的限制、宣传途径的不当选择、宣传方式的不相匹配、宣传工作对象的针对性不高,以及招募方式的不完善等原因,选拔到的学生体验群体在整体能力素养上不能很好地支撑项目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