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策略

2022-03-17 12:32陕西省神木市教学研究中心
天津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预设课堂教学课堂

■陕西省神木市教学研究中心 李 英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实践并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让师生双方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应有的进步。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预设和生成的意义,把握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当前已经存在的某些不足予以针对性的调整。本文就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原则、现状及有效策略等几个角度展开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概念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本质特点。预设所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且有共性的目标,全体学生都能了解,教师则希望学生都能达到;同时又是可预知的,教师能判断预设可能让学生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达成目标。预设直接反映了教师所希望达成的结果。而生成则是隐性的,在过程中生成,而且生成的内容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有所区别,所能达成的目标是教师不可预知的。由此可见,预设与生成虽然都服从于教学工作,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预设主要在于教师的行动,影响着课堂教学是否能体现应有的计划性;生成则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决定了教学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没有计划,课堂教学会变得混乱;没有动态与开放,课堂将过于封闭和死板。

(一)关于预设

预设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前教师或师生双方所做的一切准备,包括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教学重点的分析,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大致了解。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学生也要做出一定的准备,如预习预习课本,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收集更多教学资源,与同学合作自主学习明确学习难点,等。由于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师生双方很难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疑问,所以必须对课堂问题提前有所预设,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二)关于生成

课堂生成是学生“非常规”思维的产物,是学生在教师的预设之外有所创造,反映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不过,由于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所以生成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与教师的引导有关。而且,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必要的开放性与动态性,教师在某些情况下应鼓励学生的生成。与预设相比,生成对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真正有效的生成,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情境的过程中自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虽然是在教师的设计下生成的,但直接的生成者是学生,不会存在学生难以接受的情况。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实现问题的有效生成,让问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在预设的时候做好准备,如刚才所说的问题情境,一定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就要有全盘考虑,确保情境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且学生能凭自己的能力发现并处理问题。

二、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原则

(一)完善教学体系

在确定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后,还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处理原则。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注重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不能仅仅从问题本身的视角出发,更不能把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剥离出来,且课堂教学还有其他的元素需要师生双方注意,这些元素应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如课堂上可能有数学游戏,也可能有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或学生展示之前的预习与复习成果,这些不属于严格的问题预设与生成,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综合考虑,将这些元素纳入教学体系,完善教学体系。换句话说,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将教材里的知识以学生能理解乃至喜爱的方式讲授出来,如何让这种讲述准确无误且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师达到上述目的的必要途径之一,但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师可以将问题的预设与生成作为组织课堂教学体系的核心,对各种教学活动加以调整,判断这些活动可能达到的实际效果,最后再采取具体的教学措施,以此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二)把握课堂进程

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应该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体会到,虽然高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难以捉摸”,心理或情绪状态变化过于剧烈,但课堂进程仍然难以把握,因为这时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平时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比较敏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虽然学生可能不会将这种影响表露出来,但这种情况事实上存在并且时常发生。从问题预设与生成的角度来看,问题本身、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形式都可能影响学生,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其变化必然影响教学进程。所以,教师在问题预设阶段,不仅要从知识学习的角度考虑,如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个问题,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对他们的数学能力素养有多大的帮助,这个问题和其他问题之间应该怎样衔接等,还要思考以何种方式展现问题,是由教师生成还是学生生成,不同问题的生成之间应该如何推进与衔接,在整个过程中的教学氛围可能出现何种变化,如何保持较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多元思考对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但从问题预设与生成对学生思维启发的重要作用来看,教师必须加以注意,把握课堂进程,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三)准备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对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效果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问题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在课前预设的问题及其呈现方式,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干扰因素,必然会生成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理解及应用数学知识的指导。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教学资源的科学整合,那么课堂生成时就很可能面临问题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或学生不能自主发现并生成问题等各种情况,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换句话说,无论教师采取何种具体的问题预设与生成策略,资源准备必不可少。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例,科技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影音资源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出现,不少教师都在围绕这些资源创新教学策略。在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资源也有很大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某个现实工作场景的视频,这个场景中有很多常见工具,这段视频就可以用作“集合”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视频,然后提问这些工具应如何分类,进而联系到有关集合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保证教学效率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高中数学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比较复杂。为了提升预设与生成的实际效果,最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生成问题,从而发挥出问题预设的价值。有时问题可能比较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指导和铺垫,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此,教师要注意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实际效果,不能以教学效率的降低为代价,这是教师要理解并把握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因为无论如何强调要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高考仍然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事件,必须保证教学时间与教学进度。而且探讨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终究也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也许学生一开始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但当学生学会自主生成问题,所用时间会越来越短,效果越来越好。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仍然需要教师给予很多的指导,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完成问题的自主生成或对问题的理解,只能证明教师的教学存在问题,应该想办法尽快调整完善。对学习难度比较高、知识点众多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师生双方不可能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对部分问题的探索上,否则必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三、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现状

针对以上讨论结果,结合当前的课堂教学场景,可以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其一是认识上的错误。部分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错误地将“预设”与“生成”等同起来。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过于重视数学规律的探究,忽视了通过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探究的成果,没有注意优化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更没有发现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并不等于可以将二者之间画上等号,在事实上又回到了枯燥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二,有些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错误地将“预设”与“生成”对立起来,过分地注重课堂的生成,认为课前所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可有可无,因为学生的反应是不可测的,一切主动权和决定权都要在课堂上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自己生成和得到了什么,问题就是怎样生成的。这其实等于完全抛弃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责任,并不是以学生的变化和学习实际为基础预设和生成问题,而是让学生在缺少指导情况下自由发挥,最终效果将难以提升,且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混乱。

四、高中数学课堂问题预设与生产的有效策略

(一)预设设置弹性目标

为了体现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价值,把握住基本原则,避免出现某些不足,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应该在问题预设时设置弹性目标,不能过于死板,不能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问题完全以教师设想的方式生成,因为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不可控性。目标设定的思路是要先设定一个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随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层次的发展性目标。发展性目标保持一定的弹性,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但需要学生实现能力素养上的有效成长。例如,在学习“频率与概率”时,基本目标应该是对频率和概率概念的基础理解以及频率域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目标出发,教师要预设相应的问题,而且生成的方式应直接清晰,不要在这一基本目标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不能故弄玄虚。然后再设置层次性的弹性目标,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应该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务与频率或概率有关,能判断某些生活实践的结果与等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乃至能自主设计生活实践。对这种弹性的目标,教师不要预设明确的问题,应通过举例启发学生,由学生自主生成并解决问题。

(二)为生成留出足够余地

除了在预设中要设置弹性目标外,另一个教师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生成中留出足够的余地。上文提到,教师不能把生成的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与之相对,也不能太过死板,教师不可能事无巨细地控制问题的生成,与其让学生的生成“在夹缝中求生存”,不如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余地。教师要认识到高中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基本的学习技巧,也已经有了较为合理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有基本的信任,在对学生有所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教师可以根据预设首先介绍几个重要概念,然后提出一个现实生活场景,让学生从这个场景中找到位移和速度等元素,尝试得到向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问题生成方面所做的只是将概念交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从场景中寻找线索,生成并解决问题。教师既要为学生解决问题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还要允许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并积极回应学生,这样学生的自主生成才比较高效,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及时捕捉学生状态

及时捕捉到课堂的变化,是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时必须注意的另一项重要策略。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特别注意自己所采取的教学措施,追求自身行动上的完美,希望学生也能给出完美的回应,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及时捕捉到课堂生成中的变化,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引出了新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预设中没有考虑到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是否需要通过新的问题加以解决;教学活动开展中是否出现了突发性事件等。以上情况的存在,都会让学生的状态发生变化,都会让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面临不同的考验。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一章时,学生可能通过主动联想,将立体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和事物联系起来,提出各种教师所难以提前预料到的问题。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判断学生是否急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又是如何生成的,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行解决这些问题。而为了尽可能减少特殊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准备之前与学生沟通交流,先了解学生可能会自行生成哪些问题。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严谨的逻辑和审慎的思考,课堂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师必须注重的一个方面。希望大家都能对此有必要的关注,提升课堂问题预设与生成的质量,打造更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预设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