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军,刘沐鑫,徐 燕,周开胜
(蚌埠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及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等文件要求,提高蚌埠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改善我校化工专业的教学质量,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以化工专业教学人员为主组建了“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做好对学生培养工作的同时,有利于新入职教师更好地成长[1-2]。笔者根据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就团队建设的规划与措施、团队建设的保障、团队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团队建设的成果体现等进行探讨。
蚌埠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学校在对蚌埠及周边区域化工行业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9月正式招生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在2014年获批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
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共有10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分别毕业于不同的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在职称结构上,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其余均为讲师(含高级工程师1人)或助教,较为合理;在年龄结构上,四十岁以上教师1名,其余教师均在四十岁以下,年富力强。
在教研方面,近五年来本团队教师主持省级教研项目5项,校级教研项目3项;主编并出版省级规划教材2部,校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多篇;指导的学生先后在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竞赛中多次获奖。
在科研方面,本团队教师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近五年,团队成员获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30余篇(SCI/EI收录)。团队教师所主持的项目涉及化工能源、化工产品、功能材料、催化和化工污染处理等方向,不仅与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而且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这些科研成果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3-5]。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培养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面向基层,服务生产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基于上述办学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区域化工行业的特点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引进或培育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配合学校高层次教师的引进工作,重点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本专业专任教师,充实师资力量;团队成员应大力参与实验室建设,努力充实实验教学内容或进行相应改革,加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来看,我校化工专业专任教师的数量和结构满足《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的要求,但专任教师在工程实践方面需进一步加强。作为化工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大力参与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本专业专任教师,尤其是要引进或培育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亦可吸纳一定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的增加,能够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本科教学,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关心学生成长,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服务。
(2)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教育部《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必须在考虑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要考虑到所开设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文科学素养。作为承担课程教学的团队成员不但要参与到思政课程建设,还要不断丰富自己内涵,以满足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出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融合人文素质和理工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6]。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为此,成员充分利用团队群进行交流,努力将各种思政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古代酿酒、炼丹术是我国化工悠久历史的体现;建国以来化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以促进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近年来生物化工、化工制药、催化技术的发展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教材建设方面。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载体,加强教材建设,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7],也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质量影响到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教材选用应在符合《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要求下,体现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特点,满足蚌埠以及皖北区域化工行业特点及其对化工人才的需求。本教学团队鼓励成员与企业人员进行深度合作,包括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交流,这些交流与合作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切合实际。
(3)实践教学。团队成员作为化工专业的专任教师,在实验室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8]。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必须认识到化工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区域化工行业的特点及其人才需求变化而变化,这就给我们带来实验室的提升改造问题以及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的更新问题。教学团队成员应大力参与实验室建设,充实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参与综合实践的教学[8]。综合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毕业设计(论文)。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教学团队成员帮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社会、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为保障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使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向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共同努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我。建设一支优秀的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
(1)借助学校、学院监控机制作为团队建设的保障措施,并在其基础上制定更加符合本团队特点监控措施,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同时,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重要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员作为学校组织的一员,同样受到上述学校监督、监控体系的制约。
(2)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培养质量方面[9]。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面向基层,服务生产和应用一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
(3)加强团队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正确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积极推进课程育人,积极落实质量监控措施,保证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建立团队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课程育人水平。及时了解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反馈教学信息,监控教学质量。积极分析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风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
如何将团队建设的具体规划、具体内容落实到实践过程中是建设好团队的关键。本教学团队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在新教师引进方面。认真考察应聘人员履历,要求其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中,应至少一个来自化工类专业,并建立新任教师试讲制度并由副高职称以上的老教师担任其导师。
(2)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首先,组织团队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内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并尽可能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教案编写过程中。其次,持续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本教学团队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QQ群,团队中的任课教师在群中进行交流、探讨,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思政内容之间进行关联,融入我国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3)在学生培养与管理方面。首先,为更好地达到本专业的办学目的,本教学团队成员从大一新生进校开始就担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业导师,并参与举办《学生手册》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班会,帮助一年级新生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导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学业指导,并做好指导记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次,本教学团队在考试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严肃考风考纪,利用标准化考场实现联网监控和巡查。加大基础课教考分离的力度,倡议“诚信考试”,教育广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格和作风。最后,针对少数学生出现严重影响学业的情况,学校设立了学籍预警机制,及时提醒学生本人和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这是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三方共同采取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教育手段和干预措施。学校还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考研深造,大力表彰和奖励各类等级考试、活动竞赛先进个人。
(4)在持续改进方面。本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根据《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结合我校化工专业自身特点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第一,密切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知识面的不足之处,了解在后续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或完善的地方,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第二,建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化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能够有效促进我校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课程体系设置等根据区域化工行业特点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化学工程与工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预期可达如下成果:
(1)师资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组织团队成员定期、不定期就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进一步开发思政教学资源,加强教师素质能力的持续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方面。通过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能够使课程设置与时俱进,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设置交叉、应用及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使各类知识得到合理配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具有更好人文社会素养的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通过教材建设,编写出符合我校特点的专业规划教材。
(3)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建设相对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本团队建设目标之一。通过团队成员的努力,本专业的基础实验室得到及时更新、专业实验室及化工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更加趋于完善,专业虚拟实验项目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