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明
(常州工学院党委组织部,江苏 常州 213032)
培养、发展和管理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高校必须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同时保证党员发展流程的严格规范、党员管理的严密高效、党员教育的持续连贯以及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监督。
学生党员档案是党员发展的全纪实材料,可以将其作为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质量的落脚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档案以纸质资料为主,重馆藏少利用,如果将学生党员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扩展归档范围,将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服务高校党建的职能和作用,促进从严治党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教育、监督等工作中的全面落实。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紧抓实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5—2020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学生党员约占当年新发展的党员的36%,是占比最大的职业类型。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管理是促进党员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开拓更多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量。如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供定性定量的数据依据,利用数据对党员作用发挥作出客观评价,筛选党员先进事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素材等。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创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以信息化为核心,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1]。
目前高校党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归档内容多为党建制度文件、党务年报、日常公文等,且仅对外提供历史档案电子查阅功能。作为高校党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党员档案仍然以纸质档案为主,这一现状不符合档案事业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应尽快实现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发挥电子档案便捷高效、互动共享的优势。
智慧校园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根据《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智慧校园要建立覆盖教学、科研、学工、人事、财务、后勤、资产、办公自动化等主要业务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江苏省共有118所高校通过了智慧校园的审核认定,占江苏高校总数的70.7%。这说明绝大多数江苏高校都已拥有智慧校园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这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奠定了数字基础。
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管理等工作一般由校党委授权二级基层党委负责,由学工办主任、团支部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具体管理学生党员档案。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建档时间短,材料多,流动快,而基层党务工作人手有限,常常出现事后补档、内容缺失、查档随意等不规范现象。为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和准确,基层党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可将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接入智慧校园,从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自动提取学生党建相关信息,减少数据错误,避免重复录入。通过开发外部接口,让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党务工作者成为档案内容的提供者,让培养联系人、党支部、基层党委成为档案内容的审核者,让组织部、档案馆等部门成为档案内容的监督者,多个层面根据流程和权限协同工作,合力提高归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的管理模式为“双轨制”。纸质档案包含入党申请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各阶段的证明材料。电子档案是在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的数据,包括党员信息、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过程的关键时间点等内容。纸质档案反映了党员发展的全过程,电子档案主要体现党员基本信息。有的高校将入党志愿书等纸质材料进行了数字化扫描,但党员信息的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内容并不一致,管理流程分别独立。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将现有纸质档案内容数字化、电子化,增加归档、查询、管理、编研功能,扩充党员发展质量控制、党员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素材,将党建数据与智慧校园一体化综合平台、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连通,改变各个数据平台孤立的现状,实现党建数据共享。
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建立党员发展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如郑永廷提出“建立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检查、监督机制是保证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3],“独立学院学生入党标准及党员管理研究”课题组认为要“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从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群众基础、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构建起综合指标考评体系”[4],但依靠什么手段,通过什么方式构建党员发展保障体系却少有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保障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理顺党员发展流程,规范关键环节材料收集的内容、范围、时限、责任人等,将模糊的保障体系具体化、标准化、数量化,根据档案材料提供统一、规范、兼容的发展质量评价依据,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发展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实现。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与归档内容不全,没有实现电子化有关。一方面,可以利用智慧校园一体化综合平台,通过教学、科研、学工、团委、OA等途径,搜集学生党员在学习科研、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思想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充实和丰富学生党员档案的内容。另一方面,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进行编研,加强宣传,使高校思政教育落地、落实,这将在青年大学生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示范对照作用。
目前,学生党员档案内容单一,多为入党过程性材料,党员教育、作用发挥等反映党员先进性的素材归档不多。即便档案里补充了反映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相关内容,纸质档案的查找、整理和编研操作性也不强。另外,学生党员档案具有流动快、去向广的特点。本科教育阶段,学生党员档案留校时间最多4年,毕业时学生党员档案与学籍材料将一起转出。按现有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学生党员档案一经转出,留在学校的可查内容仅剩时间点的记录,这便造成学生党员档案社会价值的丢失。
目前,党员档案管理可依据的制度和规范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及地方性党员档案管理规范,这些法规和办法对党员档案的建立、管理、借阅、转递等流程进行了规范化要求,提高了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虽然2019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曾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党员档案电子化管理”[5],但相关部门尚未就党员档案电子归档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各地在党员档案电子文件归档上缺少操作遵循和依据。
高校智慧校园包含许多服务平台,涵盖了教学、科研、办公、学工、团委、后勤、图书馆、档案馆等方方面面。尽管很多高校在平台融合、数据互通上做了大量努力,但离真正的跨平台信息共享和服务还有一定距离。
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目前仍以纸质化存档为主,有部分高校通过扫描等方式将入党志愿书等关键材料进行了数字化保存,但总体上高校学生党员档案数字化、信息化的速度缓慢,与智慧校园的衔接不够。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应与智慧校园深度融合,通过与其他平台数据互通共享,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
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通常由学工办主任、团支部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他们党务知识丰富,但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及信息化素养。党员档案管理只是兼职工作,他们往往对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管理、深度挖掘党员档案中的思政元素重视不够,思考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要加强高校组织部门、档案馆、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各方面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信息化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引导档案管理人员开拓创新,为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出谋划策。
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要依据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电子归档规范,参考已有的行业标准(如《政务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归档规范》等),理清学生党员档案归档的流程步骤,遵循有利于信息共享和兼容扩容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的学生党员档案电子文件归档规范和信息化管理制度。
根据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建立三级网络管理模式,按级别明确职责和分工。组织部负责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提出功能需求,明确各种归档要求,指导监督相关工作;档案馆负责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培训,指导基层党委归档工作;二级基层党委负责党员档案电子文件的形成、办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制定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实施方案,根据党员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共量信息化的思路,对现有学生党员档案进行数字化开发,打造具备档案系统配置、管理、归档、编研等基本功能的学生党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学生党员档案部分自动收集归档;根据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监督等需求,增加档案服务党务的功能模块,使学生党员档案逐步从纸质化走向数字化、电子化,实现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
针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信息化素养不高的情况,由高校档案馆负责对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员等党务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要丰富新颖,努力让基层党务工作者成为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要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将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培训作为党员日常教育项目,让更多的党员了解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党员档案日常工作,进而胜任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通过常态化培养机制,逐步解决党员档案管理人才专业性不强、信息化素养不高、人员不足等问题。
实现学生党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目标后,进而发掘档案服务高校党建的功能,探索党员发展质量监控、党员日常教育、党员作用发挥监督、思政教育素材挖掘和编研等项目。
获取上述档案数据,需要对学生党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将党员档案中可公开的信息进行抽取、筛选、整理和共享。如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事迹进行挖掘、整理,编研成鲜活的有亲和力的思政素材进行展览宣传,激励青年学生对照身边的榜样创先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