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幼儿园 钱晓春
“科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主要涵盖科学探究和科学认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发展初步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静态的单纯的知识传递,应利用好环境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很多时候,幼儿教师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结果却换来幼儿学习的随意性,其原因在于没有创设好有效的教育教学环境,以至于未能对幼儿形成引导。对此,教师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环境创设方法,对科学教育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从而真正实现幼儿的主动、有效的探究学习。
自19世纪“科学”被定义为系统化的知识后,人们对科学教育的认知就不断变化,从一种静态的过程逐渐转变为一种动态的过程,从传统学科教育逐渐转变为现代科学教育。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普及与深化,科学教育目标也从以知识、技能为中心转向了以科学素养为中心,要求幼儿在掌握一定科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得科学精神、方法、态度、兴趣等的综合素质。当然,对幼儿而言,科学教育侧重于科学思维方式、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故现代的科学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科学知识的单方面系统讲解传授,而是转变成强调幼儿动手实践和探究,从“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让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实验中操作的乐趣,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发现-探索-反思-提升”的动态循环,逐渐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学态度、方法和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认为“科学”是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之一,科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活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包括专门的幼儿科学实验活动和渗透的幼儿科学实验活动,本文所指的科学实验活动主要是前者,是教师组织幼儿以个体、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参与和学习的科学实验活动。就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本身的意图而言,其目的是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实验素养和教学素养。因此,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结构就分为了两大方面,一是就实验素养而设计的科学实验原理,二是就实验教学素养而设计的教学和活动方案。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基于科学划分为“科学研究”和“数学认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领域:一是人体与健康;二是物质与材料;三是动物与植物;四是自然科学现象;五是科技与制作。
“环境”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分,前者即影响人身心的自然界,后者即影响人身心的物质、精神及社会文化的综合。《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本文中的幼儿园环境,特指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既包括了场地、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也包括了人文环境中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等。因此,在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也要做好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的环境创设不单指环境美化与包装,空间的规划和布局,活动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墙面的涉及和布置形式展开,室内到室外、班级环境到公共环境的布置等,还涉及环境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实现,体现在教师指导幼儿探究的风格和幼儿的参与度要求教师为幼儿带来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科学素养和其他方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者将教育意图融入环境创设之中,让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指导”幼儿的实践,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也是教师教育能力、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创设有若干个科学教育活动角,涵盖动植物、自然科学、科技与制作三大方向,如小一班的科学角是野生动物角,大三班的科学角是天气预报角。其中,关于动植物的创设主题较多,原因是大多幼儿教师都会选择动植物作为创设内容。在环境创设的主要类型上,涵盖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益智教学区等,其中以自然角居多,原因在于大多教师倾向于自然角的创设与开发,而将益智教学区、天气预报栏等作为备选,不经常使用。此外,幼儿对沙、水、土等不定型材料有天然的兴趣,教师若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和沙、土的可塑性进行探索,能使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解自然物质的规律形态变化。可惜的是,幼儿教师对室外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率不高,导致科学教育活动资源一定程度上闲置浪费。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的环境创设过程,主要遵循“制定计划—实施方案—幼儿参与”这一基本路径。在计划制订上,主要考虑园长要求、教学目标及幼儿园现有物质条件,其中,园内的基本现实条件往往是决定性因素。原因在于教师认为,缺乏基本的材料和设备是难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因此,一般幼儿园有什么材料就会据此选择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在实施方案上,幼儿园教师主要考虑规划空间环境、收集材料、布置环境,如利用户外自然环境创设“植物园”,安全系数较高,幼儿也很喜欢。在指导参与上,以示范演示类指导和语言指导为主,如针对幼儿不同于他人的个别行为,主要采用演示、讲解的方式进行“纠错”。
对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效果现状的分析,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在幼儿活动风格上,发现大部分幼儿都愿意参加活动,并表现出自信、专注,少部分幼儿甚至能经常进行反思,表现出较高的探究水平。在幼儿参与情况上,大多数幼儿园幼儿参与频次在每天20~40人次,平均时长在15~20分钟,自主参与性较高,同伴互动积极性较高内容和材料选择上,大多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定实验目标。对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内容选择多源于网络、教材上的模板,对活动材料的选择则多是手工制品,创设效果较好。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发起人、引路人,决定了开展怎样的环境,如何开展。如果没有幼儿教师动态性、创新性的规划设计,环境创设就会沦为“空中楼阁”,起不到对幼儿的引导价值。教师的观念、方法、专业能力及其学历和教龄,都会对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产生影响。如在谈及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目的时,教师大多认为是增强美观和辅助教学活动,只有部分认为是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科学探究的情感发展,这就使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更关注审美性和装饰性,反而忽视了对一些低结构材料的搭配组合的选择判断。教师在制订环境创设活动计划时,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主观意向要结合、借鉴、甚至模仿幼儿的视角,必要时要参考幼儿或是家长的意见,如此才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
幼儿园是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主要场域,幼儿园的物质条件、基本技术及支持,都会对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产生影响。在物质条件上,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益智教学区越多,幼儿园对教师的材料补贴越高,环境创设与维护就越便利,更容易保障幼儿的科学学习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在基本技术上,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学习,幼儿园需要给教师一定的学习和培训通道,增强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使环境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创设需要。在鼓励和支持上,幼儿园管理层越是能认同和肯定教师的想法和处境,对创设环境具有统一的理念认同和思想,就越能对教师的环境创设工作形成支持。幼儿园园长和副院长作为领导阶层,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精神鼓励,对幼儿教师的认同与肯定,增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心理和生理上减轻教师的思想负担,使教师转变工作态度,改善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
幼儿是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服务对象,与环境创设的结果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如幼儿性格内向,对环境创设缺乏积极参与,势必会影响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效果,最终影响教育的整体质量。相反,如果幼儿对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很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并投入环境创设,就能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强教师的创设积极性,从而助力教育质量的提升。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应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多样性。首先,在环境创设的科学领域、类型上,应保持一定的丰富度和开放度,满足幼儿多元的探究发展,不能局限于动植物或地理现象,应拓展到更多的如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科学材料等方面,从而加强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启蒙。其次,要对室内外空间合理利用,如“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的“活教材”,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幼儿带入“大自然”“大社会”,从而使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更加生动、有趣。最后,要利用好物质材料的投放,降低单一成品材料的使用率,增加低结构、多搭配的自然材料的使用率,如用西红柿汁进行染色,而不是直接用超市购买的红色颜料,以此,让幼儿有更多自由选择、自主操作的机会提升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成效。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应重视过程的规范性、适宜性。首先,要将幼儿主体性发展放在首位。幼儿的生活经验、背景差异很大,教师应先预设幼儿参与、互动的情况,在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实施中,尽量切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并积极主动引导幼儿,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其次,要制定翔实的实施方案,从目标预设、课前准备、幼儿参与到效果评估,都做好具体安排和设计,针对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定期归类整理,并进行解决,为幼儿融入科学实验做好保障。最后,要注重科学活动区(角)的设计,鉴于科学区的重要性,教师应注重对其的规划设计,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探究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如在墙面设计时除了要注重丰富多彩,更应注重墙面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增强幼儿的互动性,并做好经验总结和建构。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应重视评估的系统性、专业性。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效果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发展性的评价。因此,教师不能只局限于量化评价,而要关注这一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定期拍摄科学实验活动的视频,对幼儿的活动风格进行长期观察、思考,从而将幼儿的参与、互动纳入环境创设的评估中,还可以设定一定的综合指标,定期对幼儿探究能力进行测试和记录,使评价走向系统性、专业性。同时,要明确幼儿的主体性位置,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目的,是服务于幼儿的探究发展,服务于幼儿的科学素养提升,因此对相关环境的评价,要加入环境创设合理性、环境创设效果等综合指标,以更全面地关注幼儿的发展。
如何让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助力幼儿的科学素养提升,是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关注的焦点,鉴于教师在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其专业发展的好坏关乎幼儿科学素养发展的好坏。第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人格和信念,要让教师重点关注自身的思想道德、心理意识及内在行为,拥有健康的职业理念和道德品质。第二,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是环境创设工作顺利展开的理论支撑,包括综合性知识、专长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是环境创设顺利展开所必备的技能,如面对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调整和规划科学活动区(角)。教师更应该勇于尝试和发掘,探讨其结构特性,增强自身的应变处理能力。
正如前文所述,幼儿园是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的主要场域,幼儿园需要完善环境创设管理,以为科学实验活动中的“教”与“学”创造良好条件。一方面,要增进对幼儿教师的关心,通过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增加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好教师教学的基本保障等,提高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幼儿的科学探究要给予更多支持和尊重,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都应尽量向适合幼儿探究和交往靠拢,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配套设施和人力支持,以这种落到实处的帮助和指导,推动科学实验活动的环境创设。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环境创设对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面对当下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环境创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多样性,重视过程的规范性、适宜性,重视评估的系统性、专业性,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完善环境创设管理,让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指导”幼儿的实践,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