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层 有的放矢
——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2022-03-17 11:36:54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张金勤
天津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困生分层教学法

■江苏省高邮实验小学 张金勤

分层教学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学科,运用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分层教学法的含义,其次从多个角度分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现代化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提倡素质教育,这使各科教师纷纷转变教学模式,在授课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教学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分层教学指的是在常规班级授课模式下,教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和教材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促进不同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域”内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当前的教育原则是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这也决定了当前的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前,要先通过家访、平时观察、测试、查阅学生档案等方式了解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根据他们的数学水平、学习能力,将他们分为三类,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学。优等生有很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数学基础知识很扎实,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强烈;中等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一般,数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学习的主动性一般,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这一层次的。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弱,数学基础薄弱,对学习会产生抗拒和排斥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工作,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正视自身的缺点。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还要在每组选择一个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组内的工作。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分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测试后,要适当地进行调整。为了避免分层教学可能带来的不好影响,教师在将学生分层后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明白分层教学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升优等生的自主能力,给予学困生更多的指导,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这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将分层教学法更好地推进。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分层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会因为不断努力成长和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前要明确学生分层的周期,按照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分层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层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得到相应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学生一同见证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认可每一个学生的变化,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当中,实现不断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完成学生分层后,教师要分层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有学习目标的学生,他们会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习惯和意识,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数学成绩一般很优秀;那些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他们不具备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成绩也比较差。为此,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应明确每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目标,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期待。教师在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时,要深入探究教学大纲,在掌握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对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其中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为他们设计一些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引导他们牢固地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对于中等生,教师可设计一些难度一般的目标,保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优等生,教师要设计有难度且高度灵活的题目,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的教学为例,对于学困生,教师可让他们拍足球、排球、篮球,让他们感受每一种球的反弹情况,并让他们说出拍这三种球的感受,在学生亲自拍这三种球后,他们会感受到球从高处落下后会发生反弹,教师接着可引导他们测量球的反弹高度,加深他们对分数的理解。对于中等生,教师可组织他们合作探究,能根据教材中的示意图,完成其中的实践,让他们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落下,反弹高度是一样的吗?”对于优等生,教师可让他们说出引起球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能算出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的学生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了在接受同样的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特点。将学生有效分层后,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能力阈值,进而对学生的教育目标做出有效的优化和改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教育内容,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教育目标的分层和优化让教育在展开的过程中更有着力点,更有方向感。而教师则要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牢记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经过教育后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发展。教师在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秉承着“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向上延伸、向上成长。

(三)教学内容分层

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新知的接受能力并不相同,如果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分层管理,只能满足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归纳、整合教科书内容,设计简单、中等、复杂的分层教学内容,获得基础理论能力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知识应用思维发展的分层教学效果。期间,教师可将课外辅导书、辅导报、线上教学资源适当融入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中,以拓宽不同层次内容教学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对于学困生,教师重点讲解小数的意义与相关概念,比如小数的技术单位、正确读写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等。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分是元?为什么七角三分是元?”“0.05元表示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使其了解小数的基本用法。对于中等生,教师在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引入运算教学,出示题目内容:“的答案是多少?”“0.400、0.80化简后是多少?”“3.24与4.32哪个更大?”培养其小数化简、比较大小的运算能力。对于学优生,教师将互联网拓展教学资料引入课程,简单介绍小数的加减法与除法运算方法,并引入拓展习题:“小明拿了三元钱去买三角尺和练习本,已知三角尺0.6元,练习本1.2元,小明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认清各层级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分别提升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教育内容是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教育效益和影响,往往会受到教育内容的冲击和限制,不同程度的教育内容带给学生学习的难度往往也是不一样的。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首先要厘清课程教材的核心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优化方向,进行适当的延长和拓宽,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教育内容的优化和改良,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很好地接触并且吸收教材的核心教育内容,同时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进而保障教学工作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层

针对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个人学习需求不同,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对于学困生,这类学生基础不扎实,自主学习能力弱,教师应以夯实基础为目标,使用讲说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把手”地让学困生理解具体知识。对于中等生,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自学能力一般,教师要使用互动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点拨、指导合作思考,发散其思维。对于学优生,教师可将课前预习与课上教学相融合,通过构建翻转课堂的形式引导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提升其问题发现、知识探究、问题解决的数学综合素养。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上分别使用以下教学方法:①使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倍数、因数概念,使学困生在情境下了解“倍数因数相互依存”的道理。之后使用讲授法对简单的例题进行演示解题:“以‘3*4=12’为例,*等于×,我们可以说12是4的倍数,也可以说12是3的倍数;而3、4都是12的因数。”②使用练习法夯实概念基础,并对学困生与中等生进行能力提升训练。出示问题:“3、4、6、18、36这几个数字中任选几个数,说一下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3的倍数都有哪些?”③使用探究法引发学优生联想与思考,提升其数学思维水平。布置探究任务:“因数的个数与倍数的个数是相同的吗?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异同?”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主动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探索。

(五)问题设计分层

课堂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式,对课堂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问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在提问时,要优先考虑数学中低水平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发言的机会。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可先让学困生回答,在回答中,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也可让优等生帮助他们,如此,他们会大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概念性的问题,教师可让学困生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锻炼思维的问题上,教师可设置台阶,提问中等生,激活他们的思维。对于优等生,教师可提问综合指数高、抽象性强、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让这一层次的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种提问方式能启发全体学生,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反馈,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有言可发。其次,教师在提问时还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充分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引导他们在相互合作、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取长补短,让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能看懂立体图形,能认识和理解长方形的长、宽、高,培养他们空间的能力。对于学困生,教师可让他们回答正方形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的问题,拿出一个正方体,问:“这与我们昨天学习的正方形有何不同?它具有什么特征?”对于中等生,教师可提问:“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么算?”对于学优生,教师可问:“我们知道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求四个面的总面积,你们能否从生活中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六)作业布置分层

课堂时间有限,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在贯彻分层教学理念时,做好作业的分层,布置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后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缩小差距,弥补自身在数学中的不足,增强他们课外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学困生,在布置作业时,要让他们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对于中等生,布置的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对于优等生,教师可布置一些拓展题或创作题,能强化自身所学的知识。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对于学困生,教师可多布置填空、判断等题,如①60平方厘米=( )平方米,2.4公顷=( )平方米。②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可设计应用题,如三角形的底边长26米,比高长16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七)教学评价分层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不适用于分层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评价方式、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的评语,引导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一方面,确定分层评价主体,以成绩、课上表现、学习互动情况为主要评判标准,将班内学生分为优、中、学困三类学生。另一方面,对传统的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优化,将总成绩评价、进步分评价、评语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融合,实现对学生情感、能力、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教师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会引导他们全部参与到课堂中,是一种进步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学困生分层教学法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6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8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4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