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探究

2022-03-17 08:46:14李丽华
英语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英语教学

李丽华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传统教学法为主,着重让学生掌握基础语言知识,很少让其接触、参与真实语境下的语言交际,语用能力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学生能接触的大部分课程内容是课本和来自非本族语教师的教授。教师传授的重点是词汇、语法和句法,即便是要求互动的口语课,学生也主要是背诵课文、语法和词汇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掌握了词汇拼写、句子表达和语法体系,但很难发展表达能力。例如,学生表达“你可以走了”,会说成“Get out,please”。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语用能力培养,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多媒体和网络的影响

与传统教学板书和播放录音、放映PPT的教学方式不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实时教学。教学活动往往结合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在传统媒体如书籍、磁带、幻灯片等的基础上,使用新型网络技术,如电子白板、智慧黑板、智能教室、移动学习等共同打造立体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学习目标语言的真实情景。整个教学活动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相比呈现多维化、集成化、交互化、情景化的特点,为学生发展语用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语用能力的界定

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而活动本身则是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想要达到交际目的,必须遵循语言环境约定俗成的交际规则。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语用能力进行了界定。

(一)西方学者对语用能力的界定

早在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Chomsky 1964)提出“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语言能力指语言知识,语言行为则是语言活动的具体行为。乔姆斯基认识到语言实际使用的概念,但没有进一步阐释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海默思(Hymes 1972)提出一个新概念——交际能力。她认为语言使用须满足4个参数,即形式上的可能性、实际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用性和现实中的语言实施情况。海默思认识到语言实际使用与语境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心理、文化和概率等方面的判断力。托马斯(Thomas)明确提出语用能力的概念,认为语用能力是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而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理解特定场景中话语的能力。

(二)我国学者对语用能力的界定

我国学者在借鉴西方研究的基础上对语用能力进一步补充和解释。何自然(1997)从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两方面解释语用能力。陈新仁(2008)认为,语用能力指在具体语境中得体地用话语进行交际,以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并将语用认知能力纳入语用能力框架。要得体地表达,语言使用者必须注意特定的语境,并结合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运用语言。仅仅学习语言的要素构成(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等)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习交际模式、交际原则及交际话语的意义。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的研究

在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和教学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其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涌现。

(一)西方学者对在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的研究

西方学者或从文化角度切入,或探讨程式化语言对发展语用能力的作用,或采用实证研究探讨语用能力的发展。就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罗斯和卡斯珀(Rose&Kasper 2001)发表的著作中系统地对语用教学进行阐述,包括语用教学可以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产生的作用。他们认为在二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语用教学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也可以是以提供元语用信息为主的显性教学和不以提供元语用信息为主的隐性教学。也就是说,语用能力的培养可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输入,也可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附带习得。显性教学直观的形式在课堂交际中引起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关系的关注,起到促进语用习得的作用。结合实践,语用能力的获得更显著。利奇(Leech)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强调基础语法能力,包括正确使用语言的规则(如遣词造句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达到一定的交际功能);后者强调在社交规则中得体地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较前者是更高层次的能力。

(二)我国学者对在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的研究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侧重语用能力的传授,未强调语言交际的得体性,不重视语言交际中语境的重要性。我国学者更关注英汉语用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和发展。我国语用学家很早就提出把语用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都体现并强调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董晓红(1994)在对比分析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和低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后发现,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懂得回避一些英语文化中的敏感话题,如年龄、体重、婚姻状态等。刘红艳、李悦娥(1999)对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拒绝言语行为的调查后发现,受本族语的影响和干扰,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忽视交际活动文化差异,导致低年级学生出现较多的语用失误。

四、培养我国学生语用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教材脱离实际

由于长期传统英语教学的主导地位,很多教材以语法理论为基础编写,相当一部分课文和句子不能反映英语的真实使用情况,而是为了方便教授语法而编写,脱离实际。这样,教材中不乏出现不得体、不符合规范的句型,如询问对方年龄、工作、收入等问答的固定句型。学生往往死记硬背这些句型后在未来的交际中生搬硬套,从而造成语用失误。

(二)教学脱离实际

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大学,且来自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语用知识体系较薄弱,缺乏出国深造并与本族语使用者进行社会交际的经验。这样,教师往往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得体、不实用的模板句型和语块,没有培养其语用能力的意识。

(三)学习脱离实际

何自然(1997)指出,我国学生语用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英语的过程脱离语言使用语境。由于实际学习条件的限制,学生关注的是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在课堂上向他们输出的知识。词汇、语法成为主要学习内容,背课文、背词典、背模板句成为金科玉律,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时语言僵硬,脱离生活,教条化现象严重。例如,回答“How are you?”学生往往脱口而出“Fine,thank you.And you?”另外,学生课余时间不重视英语学习,也不积极寻求其他途径获取英语知识,最终导致在现实中无法进行流畅的英语交际,频频出现语用失误。

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一)选好教材

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输入有密切的关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材的好坏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想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就必须在完善教材上下功夫。教材不应脱离语言实际应用和语境,应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料和语境。影视剧本、电话录音、生活录音等真实或仿真的语言材料都能拿来作范例,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交际过程、语境、社会角色和文化等因素对具体交际的影响。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方位、多模态地展现交际过程,让学生有兴趣观察甚至参与交际过程,积极尝试,批判性思考,最终提升语用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和完善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不能将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应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性特点,主动提升自我语用意识和语用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精心备课,选取适宜的教学材料作为补充,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系统介绍语用知识,及时纠正语言活动中的语用失误,积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利用网络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外,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环境,并对学习进度进行自我调节。自主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交互性学习、线程化讨论、多对多交流,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

结语

我国学生的语用能力亟待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亟须改变,教学环境亟须完善。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都要提升技术修养,改变传统理念,整体提升语用能力。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